《黄河颂》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___ 山巅___ 澎湃___ 狂澜___
浊流___ 构筑___ 流泻___ 哺育___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____巅( )____宛( )____障( )____
魂( )____颠( )____婉( )____嶂( )____
三.词语填空
不屈不___ 惊涛___浪 一___千里 浊流___转
九曲连___ 万丈___澜 文明___国 奔腾不___
四.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1.我站在高山之巅,_______,奔向东南。惊涛澎湃,_______
2.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_______!
3. 你是伟大坚强,_______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_______
4. 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为什么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4.今天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体验·探究】
六.阅读课文歌词部分,回答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概括歌词的主要内容
2.“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5.把选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层意
6.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7.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8.从赏析的角度,任选一句诗进行赏析
七.“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看谁积累得多。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 yǎn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根据拼音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
2.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是___处。
3.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请概括第四段、第五段的段落大意。
第四段:
第五段:
5.文中加点词语“相传”“之一”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请简要说明。
①“相传”:
②“之一”:
6.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7.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什么?
九.请以“如何保护母亲河”为题组织一次课外活动,然后把心得在班上交流。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
1.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2.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4.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六.
1.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2.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比喻,拟人等。
4.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5.望黄河,颂黄河。
6.伟大坚强
7.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朗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准确地表达了诗人激越的感情。
8.略。
七.开放题。答案略。
八.
1.繁衍,后裔。
2.C
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4.介绍黄河的古代文明, 介绍黄河文化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影响。
5.“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十分可靠。“之一”表示并非唯一,还有其他。
6.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7.黄河流域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九.略。
6黄河颂
【导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导学重点、难点】
1.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3.词语填空:
不屈不 惊涛 浪 一 万丈 浊流 转
九曲连 万丈 澜 文明 国 奔腾不
4.请写出关于黄河的诗句:
(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一片孤城万仞山。
(4)大漠孤烟直, 。
(5)白日依山尽, 。
5.朗读诗歌,梳理结构: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 主体 ——————→尾声
(1) 黄河 (2) 黄河 (3) 黄河 (4) 黄
---→
(5) 形象、气势 (6) 精神
【合作探究】
6.朗读诗歌,将其划分为三部分。
7.作者”望”到了什么?
8.将“颂”分为三层,指出各层重点颂黄河的什么?
9.第三部分,诗人发出了什么号召?
【拓展提升】
10. 上网查找欣赏黄河图片,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11.课后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
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 ,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多少英雄的故事, !
③你是伟大坚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
④你一泻万丈, ,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2.本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 ,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 ,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 ,以 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合作探究】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4.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部分起的作用是什么?
6.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请从文中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
7.谈谈本诗的写作特点。
8.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吗?
9.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拓展提升】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4)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片段作文训练:
读了《黄河颂》以后,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充满了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那么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出我们心中的激情和感受。400字左右。
6《黄河颂》第一课时:1-4略。5.(1)赞美。(2)描写.(3)歌颂.(4)学习.( 5)伟大坚强.(6)巨大贡献.6.第一部分:”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写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第二部分:”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第三部分:“啊,黄河………发扬滋长!”写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7.总写气势流向: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分写:(1)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2)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3)纵向写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4)横向写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8.(1)“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写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2)“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3)“啊,黄河--发扬滋长!”写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9.“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一样的伟大坚强!”10-11略。
《第6课 黄河颂》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6黄河颂
光未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
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练习设计:
练笔 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 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课件122张PPT。
导入课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黄河颂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黄河颂黄河源头黄水黄土奇观黑三峡九曲黄河洪水潼关黄河龙口黄河公伯峡检查预习气魄( ) 狂澜( )
澎( )湃 屏( )障
哺( )育 倾泻( )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
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哺育: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pòlánPéng píngbǔxiè 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朗读 黄河颂朗读课文激昂、雄健、
悲壮! 黄河颂1、朗读词和歌词之间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 黄河颂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创作目的 黄河颂 根据“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划分层次并能概括大意 黄河颂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主体 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课文的结构第一节 朗诵词第二节 歌词民族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赞歌 ①黄河的自然、地理特点
②赞颂黄河的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黄河颂自然特点
地理特点
历史贡献本文从那几个方面
赞颂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望——劈成南北两面近镜头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望……劈成南北两面”是如何写的?横向纵向俯瞰两面特写全景南北→→→→ 黄河颂文章分析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化养育了中华民族。侧重黄河保卫了
中华民族黄河是
摇篮黄河是
屏障 黄河颂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黄河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由实到虚 环环紧扣 逐步深入把从“啊!黄河”到“发扬滋长”分成三个层次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是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是臂膀,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实虚↓ 黄河颂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 是屏障,坚强有力是摇篮,舒缓深沉是臂膀,高亢激昂 黄河颂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的气魄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黄河颂保护我们的黄河——
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颂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黄河颂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黄河颂问题探究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4.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从三个方面:①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②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③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望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三次。“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分为三个层次。 黄河颂黄河的基本走向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源头景观黄河上游景观黄河中游景观黄河入海口 落日 芦花 黄河凌汛注:浮冰下泻造成凌汛欣赏黄河黄河壶口瀑布九曲黄河潼关达日黄河黄河公伯峡 仰韶遗址大汶口遗址碛口黄河古渡大禹渡鹳雀楼龙门石窟黄河纤夫黄河船夫黄河故道民俗——斗羊兰州羊皮筏子安塞腰鼓闹春秧歌欣赏并学习
“黄河大合唱”
组曲之一
《保卫黄河》 黄河颂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黄河颂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 黄河颂干流、支流、河口、分水岭黄河长江母亲河: 长江
长度:
流域面积:
水量:
我国第一大河、
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青 藏 高 原云 贵 高 原四川盆地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宜昌长江干流剖面图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的主要支流四川盆地长江三峡的位置宜昌湖口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巫山葛洲坝与三峡工程画一幅长江水系示意简图唐古拉山宜宾重庆宜昌武汉湖口上海东 海岷 江嘉 陵 江乌江汉 江洞庭湖湘 江鄱阳湖赣 江西陵峡南京南京 刚才看的四大城市分别位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哪一段?考一考: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想一想:动一动:请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长江沿岸的大城市,如果你暑假要去那里旅游,请你选择一条旅游路线,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设计以及你将采用怎样的交通工具? 母亲河: 黄河黄河流经省区黄河流经地形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华北平原青藏高原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 唐代大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不过我们知道,说黄河水来自“天上”,自然是诗人的想象力的浪漫。我们从地图中可看出,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找出主要支流:渭河.汾河河段的划分:河口旧孟津源地-----------河口---------旧孟津----------渤海上游中游下游 根据下表数据分析,说明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你知道吗?
珠江的水量为什么比黄河大?河流是平原的塑造者,从图上看出,黄河主要流经了哪些平原?读图 黄河的奉献 塑造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找出黄河上著名的水利枢纽: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梯级开发:指一条河流的某些河段因水利枢纽或水电站非常密集,自上而下像阶梯一样排布。它说明了一条河流的水能被开发的程度。 读黄河流域图: 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引黄灌溉工程 地上河 一担河水六斗泥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之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关黄河的讨论1、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2、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
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二者兼有?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你认为怎样才能根治黄河?黄 河(Yellow River)
一、中国第二大河(难点)
1、黄河的源头、流入的海洋和长度(识记)
2、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理解)
二、母亲河的奉献(重点)
1、塑造了肥沃的平原。(理解)
2、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解)
3、提供了灌溉水。(识记)读图 黄河颂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