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二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3 12:48: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引导: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呢?
预设:万紫千红、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回大地……
2.过渡:这些美好的词语,总能唤起我们对春天的无限遐想。诗人高鼎笔下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村居》这首诗。(板书:村居)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激活学生对春天的记忆,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村居》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课本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莺(yīng是后鼻音)”“拂(fú)”“堤(dī不要读成tī)”“柳(liǔ)”“醉(zuì是平舌音)”“趁(chèn是前鼻音)”“鸢(yuān是整体认读音节)”。
3.集中识字
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结合诗歌具体语境来理解。
点拨:
(1)“莺、堤”可以借助图片理解。“莺”指黄莺,一种鸟的名称,羽毛金黄色,又叫黄鹂,叫声清脆、悦耳。“堤”就是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组词:河堤、堤岸。
(2)“拂、柳”让学生组词识字。“拂”是轻轻擦过的意思,拓展词语“吹拂、春风拂面”。“柳”可以组词:柳枝、柳条、柳叶、柳树。
(3)“醉”可以字源识字,“酉”似酒坛形状,表示酒;“卒”有结束之意,在诗中是指沉醉春色。
过渡:在正式理解这首古诗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吧!
4.知人论世
老师出示课件:高鼎,清代诗人,字象一。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著有《拙吾诗稿》。
5.解读诗题
引导:诗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
点拨:村——乡村,居——居住。“村居”的意思就是在乡村居住。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互读多种方式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为后面的古诗理解扫清文字障碍。简要介绍作者,为下文学习做好准备。
过渡:同学们,作者高鼎笔下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春天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去寻找答案吧!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插图理解古诗,小组内交流古诗大意。
2.探究过程
(1)理解诗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2)借助古诗插图理解古诗,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引导:你能说一说《村居》这首诗的插图画了什么吗?
预设:绿绿的柳条、嫩绿的草地、飘扬的风筝、快乐的儿童。
(2)引导:请你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学生畅谈,小组派代表回答。
4.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二月天:农历二月,大概是阳历三月份,早春时节。
②春烟:春天水边草木中散发出来的雾气。
③散学:放学。
④东风:春风。
⑤纸鸢:风筝。
(2)诗意梳理: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呢?我们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抓住景物,感受春天“景美人乐”的美好。
2.探究过程
(1)朗读《村居》,圈画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
(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引导:自读《村居》,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预设:草、莺、堤、柳、儿童、纸鸢。
(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①理解“草长莺飞二月天”。
引导1:在这阳春三月,你看到了怎么样的草?看到了怎么样的黄莺?
预设:小草刚刚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黄莺展翅飞翔,唱起悦耳的歌声。(板书:草长 莺飞)
引导2:读着这句诗,让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春天?
预设:生机勃勃。
②理解“拂堤杨柳醉春烟”。
引导1: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怎么样的杨柳树?
预设:杨柳树发出新芽,风轻轻吹拂着细长的枝条。(板书:杨柳)
引导2:这些杨柳树长在哪儿?
预设:堤。一阵阵轻柔的东风吹来,杨柳树摆动它长长的枝条,轻轻扫过堤岸,真美啊!(板书:拂堤)
小结:让我们一起学着杨柳树的样子,轻轻摆动我们的手臂,扫过堤岸,陶醉在袅袅春烟里吧!
③理解“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引导1:那群儿童是怎么放风筝的?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四下跑动的小身影,他们手里紧紧拽着风筝线,把漂亮的风筝放上万里晴空。(板书:儿童 放纸鸢)
引导2:他们脸上什么表情?可能会说些什么?
预设:我似乎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听到了他们悦耳的笑声。
小结:诗人高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草碧绿,黄莺飞翔,杨柳吐翠,春雾袅袅的春景图。(板书:景美)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放学归来,迎着东风将风筝放到高高的天空,多么快乐!(板书:人乐)
4.诵读指导
过渡: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教师从整体上指导诵读:前两句诗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春景明朗、朝气的感觉;后两句语调欢快活泼,读出儿童快乐的心情。
5.情境诵读
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设计意图:《村居》借助各种景物,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根据低龄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帮助他们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书写指导
1.出示本课生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诗、童、趁”3个字,交流书写注意点。
点拨:
(1)“诗”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
(2)“童”是上下结构,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处于竖中线上。
(3)“趁”是半包围结构,“走”从左下包围“ ”,“走”捺笔舒展至“ ”下,“ ”的撇笔高度与“走”的竖笔同高,三撇之间间距相等,最后一撇最长。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独立练写,让学生在书本上书写,描一个写一个,要求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4.集体讲评。写完后选取部分学生作品,屏幕呈现,师生合作讲评,教师相机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诗人高鼎感受了春天明媚的景色,景人合一,相映成趣,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板书:喜爱、赞美春天)
六、布置作业
1.背一背《村居》。
2.读一读,记一记。
河堤 堤岸 杨柳 柳条 吹拂 春风拂面
【板书设计】
草长 莺飞 杨柳 拂堤 景美
村居 喜爱、赞美春天
儿童 放纸鸢 人乐
《古诗二首》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咏柳》,背诵《咏柳》。
3.能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能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难点】
能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谈话引导:小朋友,“拂堤杨柳醉春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一阵阵轻柔的东风吹来,杨柳树摆动它长长的枝条,轻轻扫过堤岸,真美啊!柳树是描写春天的典型景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专门写柳树的诗歌吧!(板书:咏柳)
设计意图:本课两首诗在题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写春天的古诗,并且在内容上都有“柳”,借“柳”话春,复习旧诗,引出新诗,自然贴切。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咏柳》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课本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咏”(yǒng)、“剪”(jiǎn)都是第三声,“丝”(sī)、“裁”(cái)都是平舌音,“绦”(tāo)不要读成(tiáo),“妆”(zhuāng)是翘舌音、后鼻音。
(4)听老师范读,感受古诗节奏。
3.集中识字
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点拨:
(1)“咏、裁、剪”可以偏旁识字。“咏”指用口吟诵、赞美,所以是口字旁;“裁”本意是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剪”要用刀,所以下面是“刀”。
(2)“妆”本意为对容貌进行修饰,可以组词“化妆、梳妆打扮”。
(3)“丝、绦”可以借助图片识字,“丝”就是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绦”是丝织的带子,与“丝”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过渡:在正式理解这首古诗意思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吧!
4.知人论世
老师出示课件: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他的诗作都清新自然,自成一格。著有《回乡偶书》等。
5.解读诗题
引导:你知道诗题“咏柳”的意思吗?
点拨:咏——赞美,柳——柳树。“咏柳”的意思就是赞美柳树。我们还学过赞美其他事物的古诗,比如《咏鹅》等。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互读多种方式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为后面的古诗理解扫清文字障碍,简要介绍作者,为下文学习做好准备。
过渡:同学们,诗人贺知章笔下的柳树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去寻找答案吧!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插图理解古诗,小组内交流古诗大意。
2.探究过程
(1)理解诗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2)借助古诗插图理解古诗,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碧玉:碧绿色的玉石。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②一树:满树。
③万条:形容柳树枝条很多,枝叶茂盛。
④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⑤似:好像。
(2)诗意梳理:
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荡的绿色丝带。这一片片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贺知章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我们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柳树的美和春天的生机。
2.探究过程
(1)自读第一、二句诗,思考:诗人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2)自读第三、四句诗,思考: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探究活动
(1)自读第一、二句诗,思考:诗人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①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
引导1: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
预设:像碧玉。柳树像是用一粒粒绿色的玉石妆扮而成的。(板书:碧玉)
引导2:出示碧玉图和柳叶图,对比一下,你发现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颜色相似——绿得鲜嫩、绿得发亮。
引导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柳树?
预设:我看到了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板书:一树高)
②理解“万条垂下绿丝绦”。
引导1: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诗人对柳树的赞美?
预设:绿丝绦。(板书:绿丝绦)
引导2:出示绿丝绦图和柳枝倒垂图,对比一下,你发现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颜色都是绿色,都很飘逸、垂顺。
引导3:读着“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预设: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荡的绿色丝带。(板书:万条)
(2)自读第一、二句诗,思考: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预设: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来赞美柳树。把满树的柳叶比喻成“碧玉”,把随风飘荡的柳条比喻成“绿丝带”。(板书:比喻)
引导:这么美的柳条,这么嫩的柳叶,是谁裁出的呢?(板书:细叶 谁裁出)
预设:二月的春风。(板书:春风 似剪刀)
引导:发挥想象,说一说,春风是怎么裁剪的呢?
预设:春风姑娘跑过柳树林,用她那灵巧的双手,把河岸边的柳树剪裁出了许多的绿叶、嫩芽。(板书:想象)
引导:想象一下,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还会裁出什么?
预设:二月春风唤醒了小草,二月春风唤来了燕子,二月春风染红了桃花……
引导:春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 )和( )。
预设:生机勃勃、赞美、热爱。(答案不唯一)
4.诵读指导
过渡: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
教师从整体上指导诵读:前两句诗用高昂而轻快的语调,读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第三句读时,尾音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5.情境背诵
播放情境课文(背诵版),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柳树的喜爱。
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是学习一首古诗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试图字字落实进行翻译,显然是不适宜的。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根据低龄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帮助他们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四、书写指导
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碧、妆、绿、丝、剪”5个字,交流书写注意点。
点拨:
(1)“妆、绿”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妆”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女”让出空间。“绿”左边为绞丝旁,第二笔撇折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右边为“录”字。
(2)“碧、丝、剪”是上下结构。“碧”中“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下方的“石”字要写得扁且宽。“丝”上长,下宽;四个撇折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剪”上宽、长,下扁、短;上部分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独立练写,让学生在书本上书写,描一个写一个,要求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4.集体讲评。写完后选取部分学生作品,屏幕呈现,师生合作讲评,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字的结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归类指导,在相同中寻找不同点,使教学更加扎实。
五、课堂小结
小结:诗人独具匠心,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赞美了初春的柳树(板书:赞柳),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我们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板书:颂春)。
六、拓展延伸
1.补充与“柳”有关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渭城曲》
2.教师小结:诗人高鼎和贺知章都写了柳树,还有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咏过柳树,那么柳树为什么那么受人青睐呢?是因为她吐绿最早,而成为春天的新生象征。
七、布置作业
1.背一背《咏柳》。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画一画诗人贺知章笔下的柳树。
【板书设计】
碧玉 一树高 比喻:赞柳
咏柳 万条 绿丝绦
细叶 谁裁出 想象:颂春
春风 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