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13:37: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7张PPT)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学习目标
自由朗读这两首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初读诗歌
邶风( ) 子衿( ) 嗣音( )
挑兮( ) 达兮( ) 城阙( )
初读诗歌
·
·
·
·
·
·
读准字音
bèi
jīn

tāo

què
式 微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初读诗歌
读准节奏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初读诗歌
读准节奏
自由朗读《式微》,比较两节诗的不同。
两节诗只有三个字不同。上一节中的“微君之故”,第二节变为“微君之躬”;上一节中“胡为乎中露”,第二节变为“胡为乎泥中”。
初读诗歌
自由朗读《子衿》,体会重章叠句的运用。
《子衿》前两节,变换了三处地方。第一节“青青子衿”在第二节变为“青青子佩”,“悠悠我心”变为“悠悠我思”,“子宁不嗣音”变为“子宁不来”。
初读诗歌
小结:这也是我们第12课学过的《诗经》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重章叠句,即同一诗章重复,只变换少数几个字来表达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重章叠句”可以强调某种感情,营造特殊的意境。
初读诗歌
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式微》描写了劳役者在野外冒霜露、踩泥水,给统治者干活,天黑仍无法归家的景象。表达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吟唱出一首劳役者的悲歌。
《子衿》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抒发了对恋人焦灼的思念。
品读诗歌
小结:《式微》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意设问。诗中的人们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品读诗歌
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穷尽。而采用这种虽无疑却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傅斯年语)。
品读诗歌
《子衿》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青色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时的心理活动,神形皆现,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品读诗歌
板书设计
式微
不归
中露
泥中
君之故
君之躬
愤懑悲歌
板书设计
子衿
子衿
我心
唯美思念
挑达
城阙
子佩
我思
不往
不嗣音
一日
三月
不往
不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简介
知识备查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诗长于五律,风格较为清新流丽。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其文多为骈文,重辞采而有气势。代表作品有《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习称《滕王阁序》)等。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县尉的别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整体感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县尉的别称。
精读细研
到,往。
三秦:指关中地
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出外做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译文】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是近邻。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精读细研
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近邻。
无须,不必。
岔路口。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城阙、三秦、风烟、五津。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合作探究
用“风烟”来修饰“五津”,显示杜少府任所的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切。
你觉得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合作探究
示例一:我认为“辅”字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三秦辅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示例二:我认为“望”字用得好。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怎样理解尾联的含义?
从正面写离情而转为劝勉。劝勉朋友不要悲伤,体现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合作探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从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两方面写人的深厚情谊和思念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尾联写的是什么?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合作探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概括主题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
课堂小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简介
知识备查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写这首诗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整体感知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岸平。水与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精读细研
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
撼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译文】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精读细研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渡。
指太平盛世。
坐视,旁观。
闲居、平常家居。
你觉得首联、颔联中哪个词用的好,说说理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合作探究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否只是描写洞庭风光的诗歌?
不是。诗的重点在:赠张丞相。
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求取,谋求,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合作探究
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赏识。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垂钓”与“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是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概括主题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