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2 10:5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西周
春秋
战国

魏晋
南北朝






1912年
1978年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革命
1840年
1949年
清末新政
戊戌变法
第4课 寻道图强——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邹忌改革
燕昭王改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富国强兵
问题:与西周时期相比,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动?
周制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
文化:礼乐制、以礼治国;
经济:井田制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刘向《战国策》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周制之衰
周制:分封,宗法,礼乐,井田
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
“食有劳而禄有功”
礼崩乐坏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世卿世禄的贵族宗法制
礼乐制度,以礼治国
井田制
“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问题: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诸子百家有哪些主张?
儒家:克己复礼
道家:无为而治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严刑峻法,富国强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1、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经济:废除井田制,授田于百姓;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
——《商君书·弱民》
政治:建立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1、商鞅变法——集权专制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
——《韩非子·和氏》
社会管理: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思想文化:焚烧诗书,愚民政策。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问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有哪些?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贵族特权),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了延续两千多年的“秦制”。
经济: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赋役沉重,严刑峻法,导致秦朝的暴政和速亡。
春秋战国
民族交融
华夏认同
经济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
工商业发展
文化繁荣
私学兴起
士人壮大
百家争鸣
政治动荡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礼崩乐坏
兼并战争
社会变革
变法运动
富国强兵
集权专制
西周
王权有限
宗法分封
贵族政治
以礼治国
井田制
华夷对立
秦制
皇帝专制
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
以法治国
小农经济
统一多民族
周秦之变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①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征伐不断。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
②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效法中原制度(秦制)。
内容
意义
均田制
三长制
俸禄制
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邻长、里长、党长),
直属于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和徭役。
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
打击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宗主督护制:北魏前期是地方基层组织。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地主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以自保。北魏统一后,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地方的赋税由他们代为征收。他们往往隐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租调制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问题: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把国都从平城迁至洛阳?
更有利于移风易俗,汉化改革
措施 内容
易服装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说汉话 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改汉姓 改鲜卑姓为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通婚姻 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北史·咸阳王禧传》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材料二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材料一 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庆之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资治通鉴·梁纪九》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探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影响。
①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实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
社会制度集权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生活方式汉族化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①辽夏威胁,边疆危机
②国库空虚,财政危机
③“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问题:结合史料和地图,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积贫积弱
“三冗二积”
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推恩信。九曰重命令。十曰减徭役。
——范仲淹(1043年)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三冗
二积
庆历新政特点:限制冗官,节省财用
结果: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失败
领域 内容 结果
富国 政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政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纳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强兵 兵农合一,取代募兵制
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青苗法
市易法
保甲法
免(募)役法
原则:加强国家在各个领域的管控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积贫
积弱
富国
强兵
3、王安石变法
政府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效果不佳,再败于西夏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 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工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以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大计。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③ 改革涉及面广,阻力大,急于求成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①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② 用人不当,执行中危害百姓利益;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
【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叶面对怎样的统治危机?
材料2 社会经济最棘手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万历前夕法定的征粮地比明初已减少一半,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税源逐渐枯竭。万历新政之前,国家财政每年巨亏300万两白银。
——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材料1 其大者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疾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亏,其他为圣明之累者,不可以悉举,而五者乃其尤大较著者也。
——张居正《论时政疏》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政治腐败
府库空虚(财政危机)
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
——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
设内阁作为
内侍顾问机构
票拟权
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时期)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2
3
4
1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1572年,十岁的万历皇帝即位,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大权总揽,进行改革。
政治
考成法: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
一条鞭法: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军事
整饬武备:重用边将,操练兵马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4、张居正变法——内容
十年来海内肃清……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惜其褊衷多忌,刚愎自用。久直信任,奸佞好谀成风。六曹之长,咸唯唯听命。至章疏不敢斥名,第称元辅……世称张居正相业,誉者多许其干略,毁者仅恶其专恣。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国家财政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人亡政息: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一、秦制的建立与调适: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张居正变法——影响
背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因:
应:
1840
1856——1860
1894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派
1.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双半社会
2、探索救亡之路失败;
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二、以“西法”改“秦制”: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而勃兴。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内进于文明耳。
——梁启超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二、以“西法”改“秦制”: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皇上乾纲独揽……取日本更新之法,斟酌草定,从容行之,流弊绝无,一举而规模成,数年而治功著。
——康有为《译纂日本变政考成书折》
改革思路:效法与中国国情相似、君权强大的俄国和日本,以君权变法
1、百日维新,除旧布新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领域 布新 除旧
政治 广开言路,改订律法 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提倡实业,改革财政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教 普设学堂,兼习中西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裁汰八旗、绿营旧军
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二、以“西法”改“秦制”: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废止变法。
20世纪初,中国向何处去?
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革命、改良、朝廷分别指哪三方政治势力?
立宪派
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
革命派
孙中山
黄兴
康梁
张謇
二、以“西法”改“秦制”: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2、清廷自救: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前期(1901—1905)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军事:编练新军
教育:废科举、设学堂、派留学
经济: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政治:改革官制,修订法律
立宪限制君权
资产阶级
排满革命思想
新式知识分子
清政府掘墓人
新军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二、以“西法”改“秦制”: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清皇族内阁合影(1911年)
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清末新政后期:立宪(1906—1911)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带;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昭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之,议院不得干涉;
六、统帅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钦定宪法大纲》
实质:维护“君上大权”和专制统治
二、以“西法”改“秦制”: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一系列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教育等各个方面。
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民国时期的改革
经济
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军事
镇反剿匪、抗美援朝
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内:
政权巩固
经济恢复
国际:
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准备了条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三大改造
(1)《论十大关系》 1956.4.25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 1956.9
1、1956年——良好开端
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邓小平《形势迫使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三面红旗
良好开端
1958年
1956
1960年
1966年
1957
反右
八字方针
1976年
文革浩劫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思想路线:两个凡是——
政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
组织路线:权力过分集中——
伟大决策:半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
改革开放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对内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崛起
城市: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
①1980年5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逐步深化
4、改革开放进程(1978— )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载入党章。2019年,十八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分“三步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就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取消农业税(2006年1月1日)、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2014年),再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社员签订了全国第一份承包村土地的大包干合同
1984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4年,农村土地再流转全国推广,推动了农业向集约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十八大以来, 全国832个贫困县、12万
8千个贫困村,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城市改革
①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增强企业活力(1984年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
化国资国企改革(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②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
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
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有18家公司入选美国《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企业。2015年,中国有106家公司入选、2018年,中国有120家公司入选、2021年,中国有143家公司入选,超过了美国(122家公司入选)
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1980年)、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共建“一带一路”(2013年)、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上海);从“引进来”到“走出去(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018年海南自贸实验区成立
①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十四大),再到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②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
体制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高新科技
基础建设
国民经济
国防军队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自主研发和制造、人工智能。5G技术领先世界
文明互鉴,中国声音。
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文化事业、产业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意义
深圳经济特区的当初和如今
古代
近代
当代
商鞅变法
“周制”
“秦制”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走向近代化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艰难探索
改革开放
战国
北魏
北宋
明朝
晚清
民国
第四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秦制的修缮
(2022·全国乙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