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思想内容的异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思想内容的异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06: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思想内容的异同
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畲田词五首①
王禹偁
其二
杀尽鸡豚唤劚②畲,由来递互作生涯。
莫言火种无多利,树种明年似乱麻。
其五
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从此商於③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④诗。
[注]①北宋淳化二年,诗人担任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时所作。当时商州荒僻,仍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法。畲(shē)田:烧荒垦田。②劚(zhú):用刀、斧等工其砍削。③商於(wū):古地名,在今陕西商县、河南浙川县一带。④舍人:作者自称。
1.这两首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赤壁
戴复古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2、戴复古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怀古诗词,请比较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蒋士铨的《岁暮到家》与孟郊的《游子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州 桥①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 桥④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 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的经历时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水。④州桥: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邦,经过当时被金人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4.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内容异同。
五、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1】,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5.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的异同。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上洛桥① 李益
金谷园②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山坡羊·洛阳怀古 张养浩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③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注】①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②金谷园;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在洛阳桥上北望,约略可见。③春陵王气:东汉刘秀的王者之气。
6.这两首诗词都登桥咏怀,感慨历史兴衰,请比较其在内容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
1.同:都描写了热火朝天的集体劳动场景。
异:①《插秧歌》细致描写了劳动的分工和过程,全面表现了劳动的情景;而这两首诗各选取一个场景加以描写,以点带面表现劳动者的精神状态。②《插秧歌》描写了劳动的辛劳艰苦,而这两首诗没有表现这一内容。
2、同:都由眼前赤壁的景象联想到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的雄姿英发、英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称颂和仰慕。
异:苏词借英气勃发的周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戴诗既歌颂了周瑜的英雄业绩,又化用了苏轼被贬黄州后所创作的千古名篇,表达了对苏轼的钦佩、怀念。
3、①两首诗都通过具体衣物来表现母爱,“寒衣针线密”“临行密密缝”,通过母亲为儿子缝制寒衣,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②蒋诗描述了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③孟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来表现母子之爱。
4.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时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被金人占领的地区的父老对故国的思念,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5.相同点:都写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蜀汉两代人的功业。不同点:《蜀相》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写诸葛亮的功业;《咏史》则主要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叙写其辅佐蜀汉的功业。
6.内容情感上:两诗都感慨了历史兴衰;李诗主要是感伤好景不长、繁华消逝,张曲则发出更深沉的感叹,王将相、功名利禄转瞬即逝,终将幻灭,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