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两诗都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请简要分析二者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①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②空文藻,云雨荒台③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释】①宋玉:字子渊,楚国文人。②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③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2.试比较此诗与杜甫《登高》一诗所用抒情方式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①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渡易水②
[明]陈子龙
并刀③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江东子弟攻打秦军,势力越来越大,但因项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被汉军追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备好渡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感觉没脸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②公元1640年(明思宗崇桢十三年),女真族统治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国内义军风起云涌,威逼京城。陈子龙过易水赴京,写下此诗。③并刀:并州刀,以锋利著名,后常指宝刀、宝剑。
3.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①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4.简析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寄端及重阳①
【唐】韦应物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闲居怀旧
【唐】顾况
日长鼓腹②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余。
骚客空传成相赋③,晋人已负绝交书。
贫居谪所谁推毂④,仕向侯门耻曳裾。
今日思来总皆罔,汗青功业又何如?
【注】①此诗为诗人辞官闲居长安西郊时寄赠在朝做官的亲人而作。②鼓腹:袒腹,谓饱食无所事事。③成相赋:《荀子》篇名,唐人杨倞注为“成功在相,故作《成相》三章”。④推毂:提携推荐。
5.比较两首诗在“闲居”上寄寓的情感及抒情方式的异同。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宋]张元干[注]
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处。陵迁谷变总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
西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注]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芦川永福人。金兵围汴,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
6.两首词抒情的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两诗都以直抒胸臆手法抒发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如“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②蒋诗借细腻的慈母形象刻画,寄托对母亲的感恩、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孟诗用白描、比兴手法表现母子深情,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比作阳光,巧妙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2.相同点:①都有借景抒情:此诗开篇写草木摇落,景物萧条,表达对宋玉的悼念;《登高》开篇写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以表达内心的悲伤之情。②都有直接抒情:此诗中的“怅”“泪”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表露;《登高》则用“悲”字体现作者登高后的感受。
不同点:此诗还有借古抒怀,借助宋玉的为人以及所写文章,表现对宋玉的敬仰和对宋玉遭受误解的愤懑之情。
3.相同点:两首诗都借史抒怀,杜诗借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抒发对项羽的惋惜之情,陈诗借荆轲易水送别的事件抒发爱国之情。
不同点:①杜诗还直抒胸臆,开篇两句阐述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②陈诗则运用古今对比和借景抒情,如今的易水已无处送别像荆轲那样的壮士贤良,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4.相同点:两首诗都是由诗人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
不同点:
《登楼》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表现季节变换和人世沧桑。面对花开似锦的春色,自己却生活在万方多难的现实中,从而引发作者伤心又无奈的感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登岳阳楼》从所望之景,岳阳楼的壮观、洞庭湖的浩荡感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反衬出老病之人的孤独、渺小,引发作者面对雄奇的胜景和动荡的时代却无所作为的伤感情绪(或: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
5.同:都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功名仕途的厌倦之情。异:①韦应物诗借景抒情,借助雪满幽林、远离世俗的幽静之景表达诗人的闲情逸致。(或由景入情,由情入理,“风尘不归”既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在向亲人表露自己的隐逸情怀)②顾况诗用典抒情,借用“成相赋”“绝交书”的典故表达空有凌云之志却无人举荐的悲哀与无奈。(或运用反问句式,在今昔对照中表达失意与愤激之情)
6.相同点:①两首词都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②两首词都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思念。
不同点:李词亦有直抒胸臆,抒发的是亡国之君的哀痛;张词表达了收复中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