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1 18:48:56

文档简介

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化学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两部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Ⅰ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 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Ⅱ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Br:80 Ag:108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下列措施不是为了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做馒头时添加膨松剂 B. 将食品存放在冰箱中
C. 月饼包装袋内放置还原铁粉小袋 D. 冶炼铁时将铁矿石粉碎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醇的结构式:CH3CH2OH
B. 水的电子式:
C. 基态铬原子(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54s1
D. 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区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B. p能级电子能量不一定高于s能级电子能量
C. 同一原子中,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4.VA族元素的原子R与A原子结合形成气态分子,其空间结构呈三角锥形。 在气态和液态时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5个键键能不完全相同
B.的键角有90°、120°、180°
C.受热后会分解生成分子空间结构呈三角锥形的
D.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ClO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NH3、CO、CO2的中心原子都有孤电子对
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6. 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NH4++OH-=NH3·H2O
B.用FeCl3溶液刻蚀电路板上的铜:2Fe3++Cu=Cu2++2Fe2+
C.CuSO4溶液与闪锌矿(ZnS)反应生成铜蓝(CuS):
Cu2+(aq)+ZnS(s) Zn2+(aq)+CuS(s)
D.加热Na2CO3溶液除去油污:H2O+COHCO+OH-
7.25°C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1的溶液:Ba2+、Na+、Mg2+、NO
B.=10-8的溶液中:K+、Na+、NO、ClO-
C.0.1 mol·L-1的FeCl2溶液中:H+、Al3+、SO、ClO-
D.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1 mol·L-1的溶液中:Mg2+、NH、SO、HCO
8. 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1是原电池,总反应是:
B. 图2可验证铁的吸氧腐蚀,负极反应式为:
C. 图3装置可在待镀铁件表面镀铜
D. 装置④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被保护,该方法叫做牺牲阳极法
9. 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 △H=-905.9 kJ·mol-1,在5 L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NH3和1 mol的O2,2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 mo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2 min v(O2)=0.05 mol·L-1·min-1 B. 2分钟内O2的转化率是50%
C. 2分钟末c(H2O)=0.6 mol/L D. 2分钟反应放出的热量值等于90.59 kJ
高二化学 第1页(共8页) 高二化学 第2页(共8页)
10. 一定温度下,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放热)的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恒容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NH3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 恒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断裂amolN≡N键,同时断裂6amolN—H键
11. 如图所示为NH3—O2燃料电池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
C. 燃料电池可以把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D.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Na+向电极a迁移
12. 25℃时,向 20 mL 0.1 mol/L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 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NaOH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OH-)=1×10-12 mol/L
B. M 点时,c(CH3COO-)>c(Na+)>c(OH-)>c(H+)
C. N 点对应的横坐标是 20
D. P 点时,c(CH3COO-)+c(CH3COOH)=2c(Na+)
13.在25℃时,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AgCl、AgI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相同
B.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变大
C.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
D.向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l-和I-的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Cl-先沉淀
14. 不同温度下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Kw的大小关系:E>A>D
B.B点的pH=6,显酸性
C.若处在C点时,将pH=3的盐酸与pH=11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D.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可实现从A点到E点的变化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醋酸溶液中滴入醋酸铵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I,c点pH大于7
B.2SO2(g)+O2(g)2SO3(g)中SO2的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II,其中:Y1>Y2
C.室温下,相同体积盐酸、醋酸溶液加水稀释pH变化曲线如图III,M代表醋酸
D.室温向冰醋酸中加水后溶液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IV,醋酸的电离程度:b>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 (13分)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a
b d e
f g h j k
m n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m一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
(2)在标号的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元素e、h、j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填化学式)。
(4)j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5)h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为 。
(6)已知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相似规则,如b与g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则化学性质相似,b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也有两性,写出b的氢氧化物与f的氢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7)m和n比较:第一电离能I1(m)_______I1(n)(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
17. (10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自发的转变成和。其化学方程式如下:。为了测定在催化剂甲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t℃时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2 4 5
请回答以下各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1)求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2)计算该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K____。
(3)假设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______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缩小容器体积 d.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4)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 CO初始浓度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Ⅰ 280 82
Ⅱ 124
Ⅲ 350 124
①请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_______。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Ⅱ和Ⅲ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曲线的实验编号_______。
18. (10分)I.根据表中数据(常温下),完成下列填空。
物质 CH3COOH NH3 H2O HCN HClO H2CO3 H2SO3
电离常数(Ka) 1.7×10 5 1.7×10 5 4.9×10 10 3×10 8 Ka1=4.3×10 7 Ka2=5.6×10 11 Ka1=1.5×10 2 Ka2=1.0×10 7
(1)常温下,NaCN溶液呈____(填“酸”、“碱”或“中”)性,其原因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下列4种溶液:①CH3COONa溶液,②NaCN溶液,③NaHCO3溶液,④NaClO溶液;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填序号)。
(3)常温下,Na2SO3溶液中c(OH-) c(H+)=c(HSO)+____。
II.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用水中镉的排放量不超过0.005mg L 1。处理含镉废水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已知:Ksp(CdS)=8.0×10 27;回答下列问题:
(4)向某含镉废水中加入Na2S,当S2 浓度达到8.0×10 8 mol L 1时,废水中Cd2+的浓度为____mol L 1,此时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____(填“是”或“否”)。
19. (10分)现用盐酸标准溶液来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溶液中加入2~3滴指示剂,②取20.00 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③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④重复以上操作,⑤配制250 mL 0.1mol/L标准溶液,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
(2)滴定并记录V(NaOH)的初、终读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4
V(H2SO4)/mL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 /mL(初读数) 0.10 0.30 0.00 0.20
V(NaOH) /mL (终读数) 20.08 20.30 20.80 20.22
V(NaOH) /mL (消耗) 19.98 20.00 20.80 20.02
某同学在处理数据过程中计算得到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他的计算结果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3)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0. (12分)我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是我国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CO2催化氢化制甲烷
(1)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g) △H1=-802.3kJ·mol-1
②2H2(g)+O2(g)=2H2O(g) △H2=-484.6kJ·mol-1
则反应CO2(g)+4H2(g)CH4(g)+2H2O(g) △H =_______。
(2)在一定压强、不同温度下,某催化剂催化CO2甲烷化,反应2小时,测得CO2的转化率和甲烷化选择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甲烷化选择性:指含碳产物中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请据图分析:
①当温度超过400°C时,CO2转化率下降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
②实验时,检测密闭容器中产物,发现当温度超过450°C时,甲烷的选择性下降的原因是发生反应:CO2(g)+H2(g)CO(g)+H2O(g) △H>0。若保持温度不变,欲提高甲烷化选择性的措施是_______。
方案二:CO2催化氢化制甲醛
(3)在某催化剂作用下,CO2氢化制甲醛的反应为:CO2(g)+2H2(g)HCHO(g)+H2O(g) △H=-6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向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和H2的混合气体,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气体的密度不变
b.HCHO的浓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单位时间内,断裂1molH-H键,同时生成1molH-O键
②实验室模拟上述合成HCHO的实验。T1°C时,将CO2与H2按体积比1: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压强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压强/kPa 1.2 1.08 1.00 0.96 0.96 0.96
已知:vp(B)=为用B物质的分压变化表示Δt时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B物质的分压p(B)=p(总)×气体B的物质的量分数。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p(H2)为_______kPa·min-1。该温度下,平衡时,Kp=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高二化学 第7页(共8页) 高二化学 第8页(共8页)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 2.C 3.B 4.D 5.D 6.A 7.B 8.B 9.C 10.A
11.C 12.D 13. C 14.D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3分)
(
7

)(1) 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2分)
(2) O(1分)
(
6

)(3)H2O>H2S>PH3 (2分)
(4)sp2(1分);
(5)三角锥(1分)
(6)Be(OH)2+2NaOH=Na2BeO2+2H2O(2分)
(7) 小于(1分); Zn原子的4s能级处于全充满状态,较稳定(2分)
17.(10分)
(
4

)(1)3.75×10-4mol·L-1·s-1 (2分)
(2) 5×103 (2分)
(
6

)(3)cd (2分) (4)① 280(2分) ;② (2分)
(
5

)18.(10分)
(1) ① 碱(1分); ②CN-+H2OHCN+OH-(2分)
(2)②>④>③>①(2分)
(
5

)(3)2c(H2SO3) (2分)
(4)1×10 19 (2分); 是 (1分)
19.(10分)
(1)⑤②①③④⑥(2分); 酚酞(2分)
(2)不合理(2分);第3次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偏大,该值应合去(2分)
(3)0.2mol/L (2分)
20.(12分)
(1)-166.9kJ/mol (2分)
(2)① 升高温度,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小,转化率下降(或在2h时已达平衡, (
6

)继续升温,使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O2转化率下降) (2分);
(
6

)② 改用更高效的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2分)
(3)① bc(2分); ② 0.024(2分); 3.5或3.5 kPa-1(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