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功率的理解及定量计算,往往与图象相结合
(2)动能定理的应用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4)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下的功能关系问题
【命题趋势】
(1)结合直线运动考查功、功率的理解及计算.
(2)对动能定理的考查,可能出现以下情景:
①物体在单一过程中受恒力作用,确定物体动能的变化.
②物体经历多个过程,受多个力的作用,且每个过程中所受力的个数可能不同,确定物体动能的变化.
③在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的某一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相结合,分析力的做功或物体的动能变化情况.
(3)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考查,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景:
①结合物体的典型运动进行考查,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②在综合问题的某一过程中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进行考查.
(4)对功能关系的考查,可能出现以下情景:
①功能关系结合曲线运动及圆周运动进行考查.
②功能关系结合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进行考查.
③物体经历多个过程,有多个力做功,涉及多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考查.
专题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功和功率的计算、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等几个方面,难度中等,本专题知识还常与曲线运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相联系进行综合考查,复习时应多注意这些知识的综合训练和应用。
1.必须精通的几种方法
(1)功(恒力功、变力功)的计算方法
(2)机车启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3)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方法
(4)子弹打木块、传送带等,模型中内能增量的计算方法。
2.必须明确的易错易混点
(1)公式W=Flcos α中,l不一定是物体的位移
(2)混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计算瞬时功率时,直接应用公式W=Fv,漏掉了F与v之间的夹角
(3)功、动能、重力势能都是标量,但都有正负,正负号的意义不同
(4)机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的最大速度并不是机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5)ΔE内=Ffl相对中l相对为相对滑动的两物体间相对滑行路径的总长度
3.功和功率
(1)计算功时,要注意分析受力情况和能量转化情况,分清是恒力的功还是变力的功,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计算功率时,要明确是求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若求瞬时功率应明确是哪一时刻或位置,若求平均功率则应明确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3)对于图象问题要首先看懂图象的物理意义,根据图象求出加速度、位移并明确求哪个力的功或功率,是合力的功率还是某个力的功率。
4.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5.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需注意的问题
(1)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这正是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
(2)动能定理是计算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方法,当题目中涉及到力和位移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3)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把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6.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式及用法
(1)守恒观点:Ek1+Ep1=Ek2+Ep2或E1=E2,运用此法求解只有一个物体(实际是单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的问题较方便,注意选好参考平面;
(2)转化观点:ΔEp=-ΔEk,此法的优点是不用选取参考平面;
(3)转移观点:ΔE增=-ΔE减,此法适用于求解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实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的问题。
考点1、功、功率的理解与计算
1.恒力做功的公式:W=Flcos α
2.功率
(1)平均功率:P==F cos α
(2)瞬时功率:P=Fvcos α(α为F与v的夹角)
3.机车的启动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所研究的问题处在哪个阶段上,以及匀加速过程的最大速度v1和全程的最大速度vm的区别和求解方法.
(1)求v1:由F-F阻=ma,可求v1=.
(2)求vm:由P=F阻vm,可求vm=.
【例1】 一质量为1 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起,第1秒内受到2 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 N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2 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W
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 J
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
答案 AD
【特别提醒】求功的主要方法:
①公式法:W=Flcos α
其关键:利用运动学公式求位移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力.
②动能定理法:W合=ΔEk
其关键:分析各力做功情况及物体的动能变化.
【变式探究】 某中学科技小组制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质量为m的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前进的距离为s,且速度达到最大值vm.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那么这段时间内( ).
A.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B.小车受到的牵引力逐渐增大
C.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所做的功为Pt
D.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做的功为Fs+mv
考点2、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2】 如图2-4-5所示,水平路面CD的右侧有一长L1=2 m的板M,一物块放在板M的最右端,并随板一起向左侧固定的平台运动,板M的上表面与平台等高.平台的上表面AB长s=3 m,光滑半圆轨道AFE竖直固定在平台上,圆轨道半径R=0.4 m,最低点与平台AB相切于A点.当板M的左端距离平台L=2 m时,板与物块向左运动的速度v0=8 m/s.当板与平台的竖直墙壁碰撞后,板立即停止运动,物块在板上滑动,并滑上平台.已知板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板的上表面及轨道AB的动摩擦因数μ2=0.1,物块质量m=1 kg,取g=10 m/s2.
(1)求物块进入圆轨道时对轨道上的A点的压力;
(2)判断物块能否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E.如果能,求物块离开E点后在平台上的落点到A点的距离;如果不能,则说明理由.
审题流程
【变式探究】 如图2-4-6所示,水平轨道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P点,现用一质量m=0.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释放,物块经过P点时的速度v0=16 m/s,经过水平轨道右端Q点后恰好沿光滑半圆轨道的切线进入竖直固定的圆轨道,最后物块经轨道最低点A抛出后落到B点,若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R=1.6 m,P到Q的长度l=3.1 m,A到B的竖直高度h=1.25 m,取g=10 m/s2.
(1)求物块到达Q点时的速度大小;
(2)判断物块经过Q点后能否沿圆周轨道运动;
(3)求物块水平抛出的位移大小.
考点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3】 (2013·浙江卷,23)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图2-4-8.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 m,h2=4.0 m,x1=4.8 m,x2=8.0 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 kg和m=2 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的A点水平跳至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变式探究】 如图2-4-10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轨道,其中AB是长为R的水平直轨道,BCD是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两轨道相切于B点.在外力作用下,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撤除外力.已知小球刚好能沿圆轨道经过最高点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小球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小球从D点运动到A点所用的时间.
考点4、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4】 (2013·江苏卷,9)如图2-4-11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
图2-4-11
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μmga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μmga
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μmga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特别提醒】
1.解决功能关系问题应该注意的两个方面
(1)分析清楚是什么力做功,并且清楚该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根据功能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判定能的转化形式,确定能量之间的转化多少.
(2)也可以根据能量之间的转化情况,确定是什么力做功,尤其可以方便计算变力做功的多少.
2.易错易混点
ΔE内=Ff l相对中l相对为相对滑动的两物体间相对滑行路径的总长度.
【变式探究】有一块长木板P放在固定斜面上,木板上又放物体M,P、M之间有摩擦,斜面和木板间摩擦不计,以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木板P,使之由静止滑动一段距离x1,M只向上运动了x2,且x2A.外力F做的功等于P和M机械能的增量
B.P对M摩擦力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量
C.外力F做的功等于P和M机械能的增量与P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P对M摩擦力做的功等于M对P摩擦力做的功
【计算题审题技巧与策略】
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题中给出什么.
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怎样把物理情景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
理解题意的具体方法是: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 如“最多”、“最大”、“最长”、“最短”、“刚好”、“瞬间”等.
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境示意图,把物理图景转化为物理条件.
4.审题过程要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5.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临界条件.
【例1】电动机通过一质量不计的轻绳用定滑轮吊起质量为8 kg的物体.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0 N.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调节,其最大功率为1 200 W.若将此物体由静止开始用最快方式上升90 m(物体在吊高到接近90 m时已开始以最大速度匀速上升),试求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g取10 m/s2)
【审题路线】
【变式探究】 (2013·北京卷,23)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
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kx(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质量m=50 kg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 m;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Δt=2.0 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1.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求常量k,并在图2-4-14中画出弹力F随x变化的示意图;
(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m;
(3)借助F-x图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x1和W的值.
1.用一水平拉力使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粗糙的水平面运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2-4-15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内拉力逐渐增大
B.在0~t1时间内物体做曲线运动
C.在t1~t2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不为零
D.在t1~t2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mv2
2.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mB=2∶1,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0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其v-t图象如图2-4-16所示.那么,A、B两物体所受摩擦阻力之比FA∶FB 与A、B两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之比WA∶WB分别为( ).
A.2∶1,4∶1 B.4∶1,2∶1
C.1∶4,1∶2 D.1∶2,1∶4
3.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的力F,将2 kg的物体由沙坑表面静止抬升1 m时撤去力F,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若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 ).
A.20 J B.24 J
C.34 J D.54 J
4.光滑水平地面上叠放着两个物体A和B,如图2-4-17所示.水平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使A、B两物体从静止出发一起运动.经过时间t,撤去拉力F,再经过时间t,物体A、B的动能分别设为EA和EB,在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以下有几个说法正确的是( ).
A.EA+EB等于拉力F做的功
B.EA+EB小于拉力F做的功
C.EA等于拉力F和摩擦力对物体A做功的代数和
D.EA大于撤去拉力F前摩擦力对物体A做的功
5.质量为1 kg的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t=0时刻起,物体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F作用,第1 s内F=2 N,第2 s内F=1 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 s末物体的速度是4 m/s
B.2 s内物体的位移为3 m
C.第1 s末拉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第2 s末拉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6.如图2-4-18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稳定的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某时刻在其左端无初速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经一段时间,物体的速度达到,这个过程因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1,物体继续加速,再经一段时间速度增加到v0,这个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2.则Q1∶Q2的值为( ).
A.3∶1 B.1∶3
C.1∶1 D.与μ大小有关
7.在离水平地面h高处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水平抛出,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f,水平距离为x,落地速率为v,那么,在小球运动过程中( ).
A.重力所做的功为mgh
B.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Ff
C.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mgv
D.小球的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少
8.(2013·大纲卷,20)如图2-4-19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若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此过程中,物块的( ).
A.动能损失了2mgH B.动能损失了mgH
C.机械能损失了mgH D.机械能损失了mgH
9.如图2-4-20所示,穿在水平直杆上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静止.现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且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v(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球运动过程中未从杆上脱落,且F0>μ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4-20
A.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静止
B.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
C.恒力F0的最大功率为
D.小球在加速运动过程中合力对其做功为m2
10.如图2-4-21所示,两根等长的细线拴着两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各自做圆周运动.某一时刻小球1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低点,小球2恰好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高点,这两点高度相同,此时两小球速度大小相同.若两小球质量均为m,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刻两根线拉力大小相同
B.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2mg
C.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10mg
D.若相对同一零势能面,小球1在最高点的机械能等于小球2在最低点的机械能
11.(2013·天津卷,10)质量为m=4 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 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 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求:
(1)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1的大小;
(2)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