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2 21:1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全册、选择性必修2第1~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药物迅速运送到全身面疗效显著。图中a、b、c、d与内环境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液
A. ②①①② B. ①②③① C. 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2.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水和无机盐平衡失调疾病。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低于135mmol/L,常表现为恶心、嗜睡、多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引发低钠血症
B.推测低钠血症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C. 食物中的Na+进入血浆后会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组织液
D. 可通过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
3.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 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D.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
4.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内,可卡因(毒品)可使多巴胺不能被及时回收,但不影响“多巴胺回收泵”的功能,如图表示不同处理对多巴胺的回收相对量及回收时间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能够被回收说明经多巴胺传递的兴奋具有双向性
B. 吸毒者吸毒后很是健谈可能与大脑皮层内多巴胺含量上有关
C.图中x曲线可表示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经一定时间后被运进肌肉细胞内
D.某人吸食可卡因后,其体内多巴胺的回收情况可用图中z曲线表示
5.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不能听懂别人说话
B.长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C.人的学习活动的完成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的参与
D.情绪是人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情绪积累即形成抑郁症
6.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c”的膜电位变化是由K+外流引起的
B.膜外Na+浓度升高会使图甲中c点电位峰值变小
C.图乙中③处的膜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
D.图乙中A点和B点之间会形成局部电流
7.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历史上首次在中东国家境内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下列有关足球比赛时运动员生理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
B.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
C.若某运动员不慎扭伤脚踝后出现水肿,应尽快对受伤部位冰数
D.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下丘脑兴奋产生的渴感
8.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失温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搏骤停。下列关于失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既能感受温度变化,又能参与躯干内的心、肺等主要器官的温度调节
B.失温初期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此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恶劣极端天气下,马拉松运动员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从而引发失温现象
9.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需对其随身物品及时消毒
B.新冠病毒的变异种--奥密克戎感染人后重症率下降与前期预防接种有关
C.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必然导致感染能力越来越强,这与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关
D.应对新冠病毒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主要目的是诱发产生大量记忆细胞和抗体
10.研究发现,运动时骨骼肌可以分泌IL-6、IL-7等细胞因子,Il-6有抗炎的作用,IL-7能激活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量增加还可以抑制脂肪产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运动既能增加脂肪的消耗,又能减少脂肪的产生
B.溶菌酶和骨骼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IL-6、IL-7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只作用于免疫细胞
D.某人因车祸导致其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其免疫力可能降低
11. 如图所示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温特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温特的实验结论可以推测单侧光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
B.设置A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片本身的化学物质对胚芽鞘的影响
C. 该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D.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B. 利用赤露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
C.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有抑制生长,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均相同
13.乙烯可促进香蕉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作用,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因变量是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及果皮色素变化
B.测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
C.在植物体内的乙烯容易分解,而乙烯利相对较稳定
D.该实验中取样次数越多越好,可证明乙烯利和乙烯的作用相同
14.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调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结果如下表。
样带 黑桫椤个体数 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A 7 17 5 10 6 16 7 14 15 6 10.3
B 19 6 10 14 8 11 5 18 5 4 10.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
B. 本调查中,样方位置的选取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C. 表中的样带A和样带B应分别设置在溪流的两侧
D. 该调查区域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约为10.15×10-2株/m2
15.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多于甲
B. 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形
C.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先于乙种群
D.t5时刻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16.在自然水体中,水温的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采用样方法来测定水体中某种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
B. 研究某水体的范围和边界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内容
C.水体中动、植物出现垂直分层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光照的强弱
D.水温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会使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17.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等。某实验小组欲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实验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点
C.若要采集大量的鼠妇作为标本保存,宜将其放入无水乙醇中
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统计其相对数量时常用记名计算法
18.果园中高湿度、低风速、弱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在某大型果园中进行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果树和草菇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B.果园群落中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 果树和草菇的间种可以提高对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D.果树属于果园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其地位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19.下图表示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表示的是捕食关系,虚线表示的是被捕食者
B.乙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每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都是有利的
C.丙表示的是种间竞争关系,三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力是相当的
D.图中表示的三种种间关系会存在于一个群落中
20. 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逆行演替则与进展演替相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进展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
B.人类的活动可以使逆行演替成为进展演替
C.环境条件不断恶化往往会出现逆行演替
D.进展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物种不会消失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21. 根黑素是动物和人类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能使人的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长,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人体生物钟(生物节律)进行调节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樱黑素可催化生理反应过程,其作用具有微量高效性
B. 在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视网膜中存在感受器
C.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D.结合题意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22.科研人员探究了TNF—ɑ基因对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免疫应答的影响。给TNF-α}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分别注射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数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TNF-ɑ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但记忆T细胞的数量增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核分枝杆菌侵染小鼠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
B.结核分枝杆菌被清除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 TNF-a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使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
D.当结核分枝杆菌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23. 如图为人体甲细胞与三种细胞外液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中箭头代表物质交换方向,甲细胞
可表示肝细胞和肌细胞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也可表示红细胞,其直接与细胞外液乙进行物质交换
B.肝细胞、乙、丙三部位的O_{2}浓度大小关系为丙>乙>肝细胞
C. 与乙和丁相比,丙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是蛋白质含量较多
D.缺氧条件下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导致乙、丙、丁的pH明显下降
24.长臂猿是直立行走能力仅次于人的濒危灵长类动物。下图中曲线I、II、II分别表示某地区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的三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该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的最佳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 自然条件下,某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可能呈“I”形增长
C.根据曲线I、II可知,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D.形成曲线II最可能的原因是长臂猿的栖息地遭破坏等
25. 薇甘菊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其不但能攀援、缠绕、覆盖于木本植物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的终极杀手”。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以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片田野中的薇甘菊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在群落中,薇甘菊与被缠绕的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C.薇甘菊入侵会导致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丰富度下降
D. 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26.(10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图中甲和乙为人体不同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为人看到酸梅流唾液的反射弧中的一部分,则信号分子X是___;此反射需要位于___中的高级中枢参与。
(2)若图示为人体血糖升高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则甲为胰岛___细胞,该过程中X的分泌属于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一体液”)调节。
(3)若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其分泌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挑选两组处于生长期的健康且大小、性别相同的兔,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组兔血液中___激素的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②第4天开始,一组兔正常饲养,另外一组兔___。
③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组免血液中相关激素的含量。
请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
27.(9分)图甲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均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图乙表示人体两次接种新冠疫苗后血浆中特异性抗体(lg)浓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树突状细胞处理抗原的目的是___,抗原在呈递过程中需要进行识别,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是具有___。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需要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才能增殖和分化,这两个信号分别是___、___。
(3)据图乙可知,人体注射新冠疫苗后可以刺激___种B细胞,通过比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两个方面可以说明注射疫苗次数增加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原因是___、___,在再次应答过程中,浆细胞的来源是___。
28.(9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插条生根。研究人员使用不同量的生长素处理某植物枝条,每组处理的枝条数都是50个。观察90天后存活的枝条数、生根的枝条数以及首次出根所需天数,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在这些部位,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成生长素。
(2)本实验中每组生长素用量处理的枝条数都是50个,其目的是___。
(3)分析图示可知,当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能生根,首次生根需要天数较多,其原因是___。若要确定生长素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还需要观测的指标包括___。(答出一点即可)
(4)欲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需先进行_____,其目的是___。
29.(9分)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图1中的曲线,图2是另一种群在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1中ae段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___。
(2)家鼠不但会偷食人类的粮食,还是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所以对家鼠也需进行防治。防治家鼠最好应控制家鼠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请提出一些降低家鼠环境容纳量的措施;__________(答出两点)。
(3)图2所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是“___”形增长,B时刻和D时刻种群数量的关系是___,如果某鱼塘每年可以捕捞多次,为了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采取的捕捞方法是___。
30.(8分)“雪原需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兴云致雨啸苍穹。”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前的冲积平原,是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时流速减缓,在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科研人员对黄河流入海处三角洲进行调查,发现此处常见斑块性生长的芦苇、菖蒲、泽泻和鼠尾草等,能为白鹭等动物提供栖息地,已经发展成为一片湿地,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形成是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演替是指___。
(2)一般来说,与初生演替相比,若要从湿地阶段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___。
(3)随着演替的进行,研究人员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主要原因是___。
(4)人们通过对荒滩引入淡水、引种耐盐碱植物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湿地生物群落,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___.为了解决荒滩治理种子匮乏的难题,有人提议采集各地树种支援荒滩的改造,你_______(填“赞同”或“不赞同”),原因是___。
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A 根据图示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液;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细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B.C.D错误,A正确。
2.C. 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因大量排汗而流失较多,此时大量喝水会使血浆的流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测平衡,引发低钠血症,A正确;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内流有关,B正确;食物中的Na+进入血浆后会经毛细血管动林端进入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少部分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C错误;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补充Na+的同时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透出来,从面起到治疗效果,D正确
3.B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A正确;反射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食物引起味觉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在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细之间会传递兴奋,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C正确;条件反射建立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性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会消调,故铃声反复单种出现面没有眼食,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D正确。
4.B.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只能由突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经多巴胺传递的兴奋只能进行皮层内的多巴酸含量上升有关,B正确;在反射弧中,肌肉细胞膜常作为突触后膜,多巴胺是神经递质,不会被运输到突触后细胞内,C错误;可卡因可使多巴胺不能被及时回收,导致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持续现奋,从而延长了愉悦的时间,可卡因不影响多巴胺回此至”的功能,故可用图中y曲线表示多巴胺的回收情况,D错误。
5.C. 若大脑皮尿言语区的H区受,不能听懂别人说话;A错误;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错误;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的完虚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的参与,C正确;情绪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袋、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面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错误。
6.D图甲中“a→c”的膜电位变化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是由Na+内流引起的,A错误;膜外Na+浓度升高,则更多的Na+进入细胞会使图甲中c点的膜电位峰值变大,B错误;图乙中③处的膜电位属于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C错误;从图乙中可以看出,A处和B处无论是膜内还是膜外都存在电位差,所以会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
7.D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散失水分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加快,散热增加,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热量,B正确;若某运动员不慎扭伤脚踝后出现水肿,应尽快对受伤部位冰敷,C正确;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大脑皮层渴觉中框兴奋产生的渴感,D错误。
8.B下丘脑是机体调节体温的中框,参与躯干内的心、肺等主要器官的温度调节,同时下丘脑能感受温度变
化,A正确;失温初期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但此时体温下降说明机体仍处于产热量少于散热量的
状态,B错误;失温过程中下丘脑可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机体对水分的利用,C正确;恶劣极端天气
下,马拉松运动员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从而引发失温现象,D正确。
9.C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其感染能力并不一定越来越强,C错误。
10.C运动时脂肪的消耗增多,还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的调节,减少脂肪的产生,A正确;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
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根据题意,“细胞因子分泌量增加可以抑制脂肪产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推测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不只是作用于免疫细胞,C错误;长期卧床病人肌肉萎缩,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免疫
力可能降低,D正确。
11.A该实验并没有使用单侧光照,所以不能得出“单侧光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的结论,A错误。
12.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A正确;用赤霉素处理大麦,能够
诱导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ɑ—淀粉酶,B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生长,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维持种子休眠,提高植物的抗逆性,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化学
物质,其分子结构不一定与植物激素相同,D错误。
13.D该实验中取样次数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实验取样次数太多,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果实都完全成熟,取样
后的结果可能相同,D错误。
14.B研究植物种群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该保护区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两侧需要设置等量的样方,表中的样带A、B应分别位于溪流
的两侧,溪流两侧为狭长地带,故样方位置的选取宜采用等距取样法,B错误,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该调查区域黑桫椤的种群密度为(10.3×10-2+10.0×10-2)÷2=10.15×10-2株/m ,D正确。
15.A从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甲和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多少,A错误。
16.D测定某水体中某种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抽样检测法,A错误;研究某水体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内容,B错误;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弱直接相关,而动物的垂直分层与食物、栖息环境直接相关,C错误;水温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会使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正确。
17.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点,B正确;酒精可将收集的鼠妇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故若需要采集大量的鼠妇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C错误;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D正确。
18.C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果树在果园群落中属于优势物种,与草菇的生态位不同,A错误;果园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错误;果树和草菇的间种可以提高对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C正确;果树属于果园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其地位也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D错误。
19.D由图可知,图甲表现为“你死我活”,属于竞争能力相差悬殊的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图乙表现为“此消彼长”,属于竞争能力相当的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图丙表现为“异步增减”,属于捕食关系,C错误。
20.D进展演替过程中随着演替的进行,曾经出现的部分物种可能会消失,D错误。
21.BCD褪黑素属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并没有催化作用,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视网膜接受光暗信号,所以视网膜中存在感受器,B正确;在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属于效应器,C正确;由题意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D正确。
22.A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侵染小鼠后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阻止其散播感染,当其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将其释放进入内环境,再由体液免疫最终清除,A错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外来病菌,其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被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实验结果显示,“TNF一α基因敲除组(实验组)小鼠记忆T细胞的数量增多,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减少”,据此可推测,TNF一α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增加,C正确;当结核分枝杆菌再次入侵机体时,由于记忆T细胞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因此,该细胞接受结核分枝杆菌的刺激后会立即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应答,进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D正确。
23.BC图中细胞外液乙为组织液,甲细胞为组织细胞,而红细胞的细胞外液是血浆丙,A错误;图中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肝细胞、乙、丙三部位的O2浓度大小关系为丙>乙>肝细胞,B正确;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组织液和淋巴液中多,C正确;缺氧条件下,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乳酸能够及时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反应,故不会导致乙、丙、丁的pH明显下降,D错误。
24.CD长臂猿体型大、个体数量少,调查某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应选择逐个计数法,A错误;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不会呈“丁”形增长,B错误;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环境破坏,环境容纳量减小,C正确;形成曲线III最可能的原因是长臂猿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等,D正确。
25.ACD群落是由某区域的所有生物构成,A正确;群落中薇甘菊与被缠绕的植物竞争阳光、养料等,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薇甘菊入侵会导致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丰富度下降,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为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26.(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神经递质 大脑皮层
(2)B 神经—体液
(3)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两种激素顺序可颠倒,2分)②饲喂等量且含甲状腺激素的食物(合理即可。2分)与对照兔相比,实验兔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2分)
27.(除注明外,每空1分)
(1)将隐藏着的抗原物质暴露出来并导递在细胞表面 糖蛋白(或受体)
(2)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两空顺序可颠倒)
(2)2 再次免疫应答时潜伏期缩短,再次免疫的总抗体量更高(两空顺序可颠倒)B细胞和记忆(B)细胞(2分)
28.(除注明外,每空1分)
(1)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色氨酸
(2)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3)枝条自身可产生生长素,但含量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的时间长(2分)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
(4)预实验 为正式实验擦索条件(或确定正式实验的浓度范围),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分)
29.(除注明外,每空1分)
(1)ad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多,de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2分)
(2)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管理好粮食;硬化地面;饲养猫等家鼠的天敌等(答出两点。合理即可,2分
(3)5 D时刻种群数量是B时刻的两倍 在略大于K/2值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且所用渔网的网眼不能太小(2分)
30.(除注明外,每空1分)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拨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次繁殖体(2分)
(3)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群落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较高,光合作用能力较强(2分)
(4)速度和方向 不赞同 全国各地的植物种学多样,不一定适应荒滩碱的环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