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1 18:4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春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给加点词择正确的解释( )
A.安定 B.闲居 C.偷闲 D.清闲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零七八碎儿”“杂拌儿”“闲在”“通通”等词语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京味儿”特色。
B.文中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热闹而喜庆。
C.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等。
D.阅读链接中,斯妤笔下的春节,无聊无趣,好不容易才熬过去。
3.关于《北京的春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老舍的作品
B.写法注重有详有略
C.北京的春节历时一个月左右
D.高潮是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E.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结构全文
F.作者讨厌有些年俗
二、填空题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原名________。作品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0获北京市政府授予“______________”称号。
(2)《北京的春节》用充满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 画卷,展示了中国习俗的________ 和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______ 之情。文中提到的除夕的习俗有_______ 、________ 。反映出老北京人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心愿。
(3)《北京的春节》文章以________为顺序,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天的习俗,其余日子一笔带过。从中我明白了主要内容要______地写,次要内容则简略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我知道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填一填,理清文章脉络。
时间 人们的风俗活动 详写打“√”
腊八 _______ ( )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_______ ( )
腊月二十三 _______ ( )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_______ ( )
除夕 _______ ( )
正月初一 _______ ( )
正月初六 _______ ( )
元宵节 _______ ( )
正月十九 _______ ( )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语段品析
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米,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
6.祭灶王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这句话的描写,请你把春节时贴在灶王边上的对联补充完整:
__________言好事,下界_______________。
8.根据字面意思,你对“美其名曰”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请用这个词语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过年(节选)
丰子恺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9.文章按照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大年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五以后、__________、正月二十这几天的活动。其中,作者对________这一天的活动介绍最为详细。
10.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大年夜的活动?( )
A.吃年夜饭 B.接财神 C.接灶君菩萨 D.玩“毛糙纸揩洼”游戏
E.吃接灶圆子 F.提着灯笼讨债
11.文中最让你喜欢的年俗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的意思是腊月和正月是大家最清闲的时候。“闲在”的意思是清闲自在。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A.《北京的春节》文中“零七八碎儿”“杂拌儿”“闲在”“通通”等词语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B.《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
D.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露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没有表现出春节无聊无趣,好不容易才熬过去。
3.F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作者及内容的理解。《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把所给选项代入文本一一验证。
A项,作者是老舍,说法没问题。
B项正确,全文重点写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其余的简略带过。
C项正确,文章确实以时间为线索安排人的行为。
D项正确,作者从腊月初八写起,写到正月十五,历时一个月左右。
E项正确,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
F项是错误的,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4. 老舍 舒庆春 龙须沟 茶馆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人民艺术家 朴实无华 京味 民风民俗 温馨 美好 喜爱 吃团圆饭 守岁 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 时间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详细 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 贴春联 迎财神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贫血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对比,显示了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后作者肯定了新风尚,歌颂了新社会。
人们在除夕这一天的活动情况: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写出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呈现出一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全景式画面。
(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依次介绍了腊月的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过了二十三、除夕、初一、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三个春节里的高潮,略写了春节的开始和结束,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
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写出春节的习俗,例如:蒸馒头、包饺子、扫房子等。
5.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 祭灶王、吃糖 √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 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 √ 拜年、逛庙会 √ 铺户开张、放鞭炮 × 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 春节结束 ×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文先详细地写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场景;再简略地介绍了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这几天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买杂拌儿,买炮竹,买玩意儿;然后详细地介绍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放鞭炮,吃糖的场景;接着简略地介绍了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这几天人们大扫除,备年货的场景;然后详细地介绍了除夕这一天人们贴对联、年画,放鞭炮,守岁的场景;接着还详细地介绍了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拜年、待客、逛庙会的场景;然后简略地介绍了正月初六这一天铺户开张、放鞭炮的场景;接着详细地介绍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张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的场景;最后简略地介绍了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了,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6. 天一擦黑儿 在鞭炮声中把灶王的纸像焚化了 7. 上天 降吉祥 8. 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退休后的爷爷在乡下的院子里种了许多花儿,美其名曰“百花园”
【分析】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米,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可知,祭灶王的时间是从一擦黑儿,具体过程是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
7.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
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由“下界”可知上联可填入“上天”,由“言好事”可知,下联可填入“降吉祥”。
8.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美其名曰”的意思是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在文中指人们给祭灶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送灶王上天”。
本题使用“美其名曰”写一句语句通顺,表述合理的话即可。如:爷爷奶奶去公园,每次都是安步当车,他们美其名曰:“享受自然”。
9. 时间 初一 初二 初四 正月半 年底(除夕) 10.B 11.我最喜欢玩“毛糙纸揩洼”,因为和大家一起嬉戏打闹很开心,很好玩。
【分析】9.本题考查文章顺序梳理。
通过关键信息“年底这一天”“年初一”“初二开始”“正月初四”“初五以后”“正月十五”可以判断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过年的习俗。其中第一、二段详细写了年底这一天的活动,比如吃年夜饭、“毛糙纸揩洼”等。
10.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
由文中第一二段“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可知大年夜的活动有吃年夜饭、接灶君菩萨、玩“毛糙纸揩洼”游戏,即A、C、D项正确;由第五段“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可知,接财神是初四的活动,故B项不正确。
1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喜欢的年俗,说说自己的理由即可。例如:我最喜欢吃年夜饭,因为这时候全家会聚在一起吃很丰盛的菜,场面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