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方案】《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07: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文中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梳理,学习对典型事例进行合理的选取和安排。
2.学生通过对本文写法的分析,学习在人物通讯中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学习理解并学习张秉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对文中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梳理,学习对典型事例进行合理的选取和安排。
2.学生通过对本文写法的分析,学习在人物通讯中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预习方案,并阅读下发的相关学习资料。
2.教师课前在黑板上板书课文标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出示课文标题《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问:通过这个标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这个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内心的热忱比喻成一团火,非常生动形象。
生:这个标题分为上下两句,字数一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看到这个标题,我想问的是:谁的心里有一团火?他的心里为什么有“一团火”?“一团火”的表现是怎样的?又是怎样温暖众人心的?
……
师:大家对题目的解读非常到位,问题也提得非常有水准,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二、知人论世
1.师:这则通讯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结合预习,说说你所了解的写作背景。
明确: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获得了主人翁和当家做主的地位,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报效国家的劳动热情。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党和政府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评选运动。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抓准”的张秉贵作为商业系统的先进代表,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商业服务领域仍存在比较多的矛盾,营业员和顾客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1977年,由时任《北京日报》工商部副主任的刘虎山主持,由林为民、刘广和等同志集体采写张秉贵的事迹,写成了《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篇新闻作品,刊载在1977年12月24日的《北京日报》上,供全国人民学习。
三、整体感知
1.师:请大家通读全文,思考:这则人物通讯围绕张秉贵写了哪些内容?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明确:
①张秉贵处理女顾客孩子的哭闹,突出张秉贵为顾客服务的热情周到。
②张秉贵让赶火车的顾客优先买糖果,突出张秉贵对顾客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
③张秉贵碰到情绪不好没礼貌的顾客,以热心暖冷脸,表现了张秉贵对顾客的诚恳耐心。
④张秉贵在女儿得了重病住进医院的情况下,仍然精神抖擞、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体现了张秉贵惊人的毅力和对服务大众的坚持。
⑤张秉贵刚到百货大楼时,“抓大号买卖”,优先照顾买的多的顾客,一方面体现张秉贵想报答党的恩情,另一方面体现榜样人物不是天生的,也有其成长的过程。
⑥女顾客和国民党兵痞的对照,体现张秉贵是如何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立场的。
⑦张秉贵了解商品,参观访问等,体现了张秉贵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刻苦提升服务技能。
⑧张秉贵从早到晚的忙碌过程,体现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劳动的辛苦与付出,他也因此获得了顾客的赞扬。
⑨顾客让张秉贵喝水,给张秉贵让座,说明张秉贵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⑩张秉贵收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来信,说明他的影响范围很广,也更加激发了他的劳动热情。
2.师:请大家仔细研读这些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你能依此给课文划分层次吗?
明确:
事例①②③④主要写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表现。(1—14)
事例⑤⑥⑦主要写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形成。(15—17)
事例⑦⑧⑨⑩主要写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影响。(18—20)
3.师:请大家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完成下列提纲。

有 第一部分:“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劳
一 动 奉
团 赢 献
火 得 成
, 第二部分:“一团火”品格的形成 尊 就
温 重 美
暖 好

人 第三部分:“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4.师:通过作者选取的事例以及对事例的安排,你受到什么启发?
明确:
写人物通讯时,不仅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还要善于将这些事例合理地分类安排。
这些典型事例,都体现了“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可见这篇课文的线索是“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因此,不管事例有多少,都要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
四、具体分析
1.师:为了突出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品质,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明确:
①选取典型事例
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③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④借他人之口刻画人物
2.这些写法在文中具体是怎样体现的呢?除了第一点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第②③④种写法在文中的体现,并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上批注。
明确:
一位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还没轮到她买,孩子就哭闹起来,嚷着要吃糖。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老张又对这位顾客说:“这块糖等会儿一块儿算账。
——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了张秉贵为顾客服务的热情周到。
顾客们悄悄议论道:
“他就是劳动模范张秉贵!”
“你瞧他拿糖,一抓就准。”
“他卖得真快,又那么热情,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侧面描写,从他人的口中说出对张秉贵的评价和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1955年他刚到百货大楼时,认为只要为商店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报答了党的恩情,因此他比较注意抓大号买卖。一次,有位农民顾客来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让这位顾客等了很长时间。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张秉贵。
——表明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这样,他也是经过了一番思想变化才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种矛盾冲突显得人物更加真实可感。
……
五、课堂总结
1.师:学完这则人物通讯,你有哪些收获?
提示:从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来谈。
2.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文章的标题,说说: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明确:
“心有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有饱满的工作热情;
“温暖众人心”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
这一标题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布置作业
有人说,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诞生于中国20世纪八十年代前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现在我们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物资充足的市场经济时代。时代不同了,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再坚持贯彻和弘扬这种“一团火”精神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下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观点一:赞成这种观点。
张秉责生活的年代,是中国经济、社会都比较困难的时期,物资质乏,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商业服务领域仍存在比较多的矛盾。时代需要像张秉责那样的“一团火”精神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团火”的精神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时广泛存在的供求关系矛盾或类似的矛盾已经不存在了,因此,这种精神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基础;再者说,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像张秉责主动询问别人“您有什么急事吗?”,或像他那样对“气呼呼”的女顾客的跟随介绍商品一类的过度热情服务,有可能是现代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观点二:反对这种观点。
这种“一团火”精神应该坚持贯彻和大力弘扬。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极为宝责的精神财富。“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些都是优秀的职业品质,这些品质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个行业中,都是闪光点,都能帮助职场人获得认可。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凡事都讲究利益至上,我们更应该贯彻发扬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今天更应该坚持贯彻和大力弘扬这种“一团火”精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