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预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方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预习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08:2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预习学案
一、文体知识——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
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方式。
新闻评论是针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三)新闻评论的作用:
1. 引导的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为群众解疑释惑;使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指明方向。
2. 监督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10月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工作人员座谈会时曾强调,舆论监督非常重要,他还赠给编辑、记者们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
3. 表态作用
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形成社会性的舆论压力,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4. 深化作用
通过新闻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认识。 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二、时代背景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是由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提出的。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近些年来,在媒体上频频被提及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工匠精神”,成为决策层共识,我们的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弘扬“工匠精神”。本文发表于2016年劳动节前一天4月30日的《人民日报》第4版“人民论坛”,是对中央精神的积极回应,具有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初读课文
1.标——在课文的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小序号。
2.读——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3.圈——圈出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查字词典明确。
4.问——读完这几篇文章,你有哪些疑问?写在后面的方框中。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用铅笔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四、字词梳理
(一)易错字音——注音
感慨( ) 挑剔( ) 锉刀( )
赋予( ) 卓越( ) 笃实( )
雍容( ) 精湛( )
(二)常用成语——连线
炉火纯青 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巧夺天工 顾不得吃饭和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不谋而合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废寝忘食 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臻于至善 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类拔萃 指做到极致。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
离群索居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三)词语辨析——填空
1.赋予·付与
相同点:二者都有“交给”的意思。
不同点:“赋予”指上对下或组织对个人,有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色彩,涉及对象多为重大任务、使命等。“付与”交接双方无上下之分,涉及对象多为具体事物。
①国家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 的权力。
②请你把这笔款子 林先生。
2.推崇·崇尚
相同点:二者都有“尊崇”的意思。
不同点:“推崇”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尚”指尊崇提倡,常用于表述推崇某种观念。
①我们要坚决反对迷信,崇尚科学。
②她在世时就家喻户晓广受 ,死后更是成为了一位国民偶像。
3.精细·精致
相同点:二者都有“细致”的意思。
不同点:“精细”指精密细致,“精致”指精巧细致。
①他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叫他干这种 的活路,怕不恰当。
②我有一个 的笔筒,上面刻有许许多多好看的花纹,有仙鹤,树木,云雾等等。
4.内涵·内含
相同点:二者是同音词。
不同点:“内涵”是概念的内容,又指人的内在涵养,是一个名词。“内含”是内部含有的意思,是一个动词。
①文字赋予她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她太多的 。
②苹果要多吃!因为苹果 丰富的糖类、维生素和人体需要的矿物质,还含有微量元素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