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测能力)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矜(jīn) 家圃(pǔ) 十中八九(zhōng)
B.微颔(hàn) 忿然(fèn) 酌油(zhuó)
C.睨之(niè) 发矢(shǐ) 沥之(lì)
D.覆其口(lǚ) 以杓(sháo) 遣之(qiǎn)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B.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香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将进一步提高珠海高科技产业的创新环境。(将“提高”改为“改善”)
B.做好疫情安全防控工作,取决于领导是否重视。(在“做好”前面加上“能否”)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删掉“不足”和“不当”)
D.要创建智慧城市,管理者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将“建设”调到“规划”前面)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我吃过我自己种的菜。
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③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
④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6.填空。(9分)
(1)《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园难舍。有的人,马蹄未远泪沾襟,那是岑参《逢入京使》中“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的凝噎。
(4)你和朋友分手在即,你想让他帮你向家人捎张便条,可是临时又找不到表达情意的纸笔,于是只能请朋友代为传话。这可以用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示。
(5)韩愈在《晚春》中赋予花木人的情思,表现它们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6分)
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你们班即将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班级的一员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7.【我宣传】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2分)
8.【我组织】
语文老师让你来参与设计这次“走进小说天地”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班级特点和以下已有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举行讲小说故事比赛活动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编写小说人物小词典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总结】
在此次“走进小说天地”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班级学生积极参与,收效良好。老师让作为活动主持人的你为活动写一段结束语,请你尝试写一写。(2分)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出自《岑参集校注》,这首诗写于赴任途中。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B.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因此,诗人沉浸在了思乡的悲苦中。
C.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用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D.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1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情感?(2分)
(二)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1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1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4分)
(1)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
(3)盖未尝顷刻释卷也:_______________
(4)余因谓希深曰:_______________
13.请给文中画框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5.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分析。(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锺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锺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锺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锺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锺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⑥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⑦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⑧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⑩人间也没有永远。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选自《我们仨》,有删减)
16.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4分)
(1)他可高大了。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17.钱锺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瑗“实在很佩服”,第④~⑥段详细回忆了有关钱瑗的三件事情,仿照所给示例,概括钱瑗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⑥学问高深
18.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19.《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8分)
一个人的班会
李良旭
①我刚接到四年级(2)班的时候,前任就拿着花名册,向我介绍每个学生的情况。她说得很详细,每个学生的学习、性格、爱好、特长都一一作了介绍,我很感动,还没和学生们见面,我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带好这个班充满信心。
②当她就要合上花名册时,我指着花名册上许冬冬的名字说:“这个学生还没介绍呢,漏掉了。”她听了,好像一下想了起来,“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说:“这个学生太平常了,我带这个班几年了,对他几乎没印象,有几次他没来上学,我都没有发现。”听她这么说,我心里突然有一种怪异的感觉。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③这天,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班。学生们大概都听说了要来新老师,一双双眼睛里都带着好奇打量着我,有几个正在教室里打闹的男生,看到我走了进来,立刻停止了打闹,悄悄地向我这边挤眉弄眼。不用介绍,那几个男生的名字,我已猜到了。
④上课了,学生们都坐在座位上,一个个抬着头,准备听我这个新老师给他们上第一堂课。我首先向同学们作了自我介绍,然后拿起花名册点名,我要求点到名字的同学喊“到”,然后站起来,让我认识一下。当我报出许冬的名字时,只听到一个很小的声音,我抬眼找了一遍,才发现在墙角站起来一个人,那男孩瘦瘦的,一脸腼腆、拘谨的神色。我向他笑了笑,还特意说了句:“请坐下!”就这一个不起眼的举动,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不少学生向他那边望了望,又望了望我,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⑤几天后,我通知班上的学生,叫他们下午放学不要走,我要开班会。因为学校临时有个会,我迟到了半个小时来到班上,我推开门一看,只见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许冬冬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我问:“其他同学呢?”他小声地回答:“都走了!”我问:“你怎么不走?”他腼腆地答到:“老师说要来开班会,肯定会来的,我不敢走,我怕班会照常开,我怕倒霉。”我听了,心头一热。“你说的对,今天的班会照常开,我的班会就开给你一个人。”许冬冬听了,惊讶得两只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
⑥我站在讲台前,开始开班会,许冬冬静静地听着,硕大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落。我看到,许冬冬听得很认真,有时腼腆一笑,有时抓抓自己的脑袋。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结束了。我站起身说:“今天的班会开得很好,许冬冬同学听得很认真,希望你再接再厉,把学习搞好!”许冬冬背起书包兴冲冲地走出了教室。我看着他的背影,发现他的腰杆明显挺直了。
⑦那次班会后,我发现,许冬冬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班上的许多事情,他都积极主动参与,他还参加了班级演讲团。他的身边有了朋友,教室里常常有人喊许冬冬的名字,不一会儿,回响起清脆的回答声。看着许冬冬一点一滴的变化,我很欣慰。
⑧不知不觉,我带的这个班小学就要毕业了。几年下来,我和这些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要学生们即兴发表演讲,谈谈这些年来的收获和感想。同学们一个一个走上台来,讲着讲着,流出了眼泪。
⑨轮到许冬冬,他走上台来,深情地说到:“我曾经是一个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的孩子。自从老师为我一个人开了班会后,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一颗星。这颗星虽然没有倾城的光芒,但在漆黑的夜空中,依然发出璀璨的光芒,它也是银河系中一颗不可替代的星。”
⑩很多年过去,对许冬冬的话依然记忆深刻。不见倾城的星,但必须要看到每颗星散发出的光芒。这是我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20.“听她这么说,我心里突然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我”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开头两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说:不少学生“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他们为什么露出“疑惑”的神色?请联系全文写出同学们此时“疑惑”的心理。(2分)
22.“这颗星虽然没有倾城的光芒,但在漆黑的夜空中,依然发出璀璨的光芒,它也是银河系中一颗不可替代的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分)
23.你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不见倾城的星,但必须要看到每颗星散发出的光芒,这是我一个做教师的责任”这句话?(2分)
(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10分)
(A)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是现打的,不要旧车见过新的。
(B)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既没从洋车上成家立业,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小孩,甚于至妇女,他也会去争竞。他不肯吃一点亏。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作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也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24.上述两选文中的“他”是谁?他前后有什么不同?(3分)
25.结合原著,简要说说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起二落和第三起三落分别是指什么?(4分)
26.请以选文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3分)
三、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感怀的事情、沉醉的美景和启人心智的哲理与我们相伴。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请以“相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600字以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A.中zhòng。C.睨nì。D.覆fù。故选B。
2.答案:D
解析:A.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与对应的语境相符。B.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与对应的语境相符。C.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与对应的语境相符。D.变化无常: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3.答案:D
解析:D错误,“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而不是立冬开始的。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D.修改不当,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应是先“规划”,再“建设、管理”,句子无语病,不需要修改。故选:D。
5.答案:C
解析:③“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总括全段,是领起句;然后用“我”在土地是的活动进行具体叙述,即②①句;最后得出结论“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因此排列为:③②①④。故选C。
6.答案:(1)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双袖龙钟泪不干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5)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7.答案:插上想象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活动标语的能力。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此次是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标语应围绕“阅读小说”“品味小说”等内容回答,同时要注意尽量使用对偶的修辞,前后与后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8.答案:开展小说人物大家猜的竞赛活动;重新设计小说人物命运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只需紧扣“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活动适合学生开展即可。比如开展一些相关的知识竞赛,改写小说人物命运等。
9.答案: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提起小说,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一部生活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今天,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再度走进小说这片天地。
解析: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能力。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走进小说天地”这一主题,可简介小说包含的内容与阅读的意义,或以一两个精彩的小说情节来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要挚等。
10.答案:B
解析:B.“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联系“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知,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其中既包含了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有乐观豁达之胸襟;“诗人沉浸在了思乡的悲苦中”表述有误;故选B。
11.答案: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及诗文情感。“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龙钟”有“沾湿”之意;诗人遥望故园,心中不禁触发起离家之愁绪,远离故乡思念亲人,不禁泪流,而自己却要远赴边塞,离家乡越来越远,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12.答案:(1)轻视;(2)慢慢地;(3)曾经; (4)对……说,告诉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2)句意: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3)句意:大概未曾半刻放下书的时候。尝:曾经;(4)句意:我于是告诉希深说。谓:对……说,告诉。
13.答案: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必挟书以往”点明“每走厕”时所作所为;“琅然闻于远近”形容“讽诵之声”清脆,远近可闻;故断为: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14.答案: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巧熟练罢了。
解析:参考译文:
(甲)陈康肃公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康肃公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乙)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未曾半刻放下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15.答案: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寄寓的道理。(甲)文,卖油翁在面对陈康肃公“尔安敢轻吾射”的质疑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通过倒油技术展示,最后点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熟能生巧、学无止境的道理。(乙)文,“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可知,钱思公手不释卷,时时刻刻拿着书学习,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可见成功来自勤奋;做事要集中精力,善于利用时间。
16.答案:(1)“可”是儿童口吻,表强调,表达了杨绛对钱锺书高深学问的钦佩和自豪。
(2)“嗅”的意思是闻(或用鼻子辨别气味),取喻于猎狗嗅觉的灵敏(或借助比喻),传神地表现出钱瑗审稿的认真和敏锐。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第(1)句中的“可”是以儿童口吻来起到强调作用,表达了杨绛对钱锺书的钦佩和自豪。第(2)句中的“嗅”在该句中不是本义,联系猎狗嗅觉的特点分析其比喻义。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7.答案:为人刚正;审稿认真
解析:第④段写钱瑗敢于说不同意见,表现她的为人刚正;第⑤段写钱瑗审稿认真,能很快找到抄袭的原文;第⑥段写钱瑗和外国专家的交往故事,表现她的学识渊博。据此概括即可。
18.答案:示例一:在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因亲人离世内心漂泊无依的悲伤。
示例二:在结构上,与文章开篇形成对照,首尾呼应,总结全文,三里河寓所从“家”到“客栈”,“我”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心境转变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唏嘘。
解析:解答段落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综合分析,此处按题目要求,从二者中任选一项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文章内容来看,这一段在内容上主要表达了作者因亲人离世内心的悲伤,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这一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总结全文,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强烈的反差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19.答案:《人生没有永远》示例一:杨绛一家三口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两代人没有隔阂,是和睦的一家人。示例二:杨绛一家三口在学习和工作上认真严谨,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是儒雅的一家人。
《老王》示例:杨绛一家尊重老王,关照老王的生意,关心老王的生活,是善良的一家人。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原文内容来判断人物个性。本文记叙了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相处的模式和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表现了他们的和睦、有学问。《老王》中提到了作者一家人对落魄的老王的帮助,表现她一家人的善良品性。据此概括即可。
20.答案:因为学生平凡得竟然能够被老师忽视。引发我的好奇,与下文写许冬冬的变化形成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开头的理解。根据“这个学生太平常了,我带这个班几年了,对他几乎没印象,有几次他没来上学,我都没有发现”可知,许冬冬这个学生太平凡,以至于经常被前任老师忽视。“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表明了“我”对这个学生的好奇,正因为好奇,才引发了“我”对他的关注,从而为他一个人开了一场班会。文章开头写“怪异的感觉”,与下文写许冬冬的变化形成对比。
21.答案:以前老师们想不起许冬冬来,同学们也想不起他来,在这个班级,许冬冬好像不存在一样。老师点名,对许冬冬笑了笑,还对他说“请坐下”,新来的老师怎么关注起他来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运用第一人称表述,注意要符合人物心理。根据“我带这个班几年了,对他几乎没印象,有几次他没来上学,我都没有发现”可知,以前老师们想不起许冬冬来,同学们也想不起他来,在这个班级,许冬冬好像不存在一样。根据“我向他笑了笑,还特意说了句:‘请坐下!’”可知,新来的老师不但点了许冬冬的名,对他笑了笑,还对他说“请坐下”,新来的老师怎么关注起他来了?正是这些原因让学生感到很疑惑。
22.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学会自信,去展示自己的光彩。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从“这颗星虽然没有倾城的光芒”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平凡的许冬冬比喻为天上的一颗星星。根据“它也是银河系中一颗不可替代的星”可知,每颗星星不可替代;同样,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也不可替代。根据“在漆黑的夜空中,依然发出璀璨的光芒”可知,即使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应该学会自信,去展示自己的光彩。
23.答案:每颗星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做为老师,要注意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做老师就是要让每个孩子身心都得到成长。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这句话可以从比喻的角度来理解。“倾城的星”比喻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但必须要看到每颗星散发出的光芒”,意味着做为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整句话的意思是:每颗星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真正合格的老师,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出每一个孩子的独特魅力,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自信、积极向上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来。
24.答案:祥子。选文(A)中的祥子没有不良嗜好,健康、上进、要强、勤劳;选文(B)中的祥子潦倒、狡猾、好占便宜、麻木、自暴自弃。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性格变化。解答此题,可结合文中一些重点段落的细致描述,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作答。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明确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从语段“越不肯努力便越自怜。以前他什么也不怕,现在他会找安闲自在”可以看出祥子开始自怜,找安逸;从“刮风下雨,他都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也一歇就是两三天。”可以看出祥子懒散;从“自怜便自私,他那点钱不肯借给别人一块”可以看出祥子变得自私自怜;从“越闲越懒,无事可做又闷得慌,所以时时需要些娱乐,或吃口好东西”可以看出祥子变得好吃懒做。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25.答案: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主要故事情节的把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小说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三起三落”分别是:一起:苦干三年,凑足100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车被没收。②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辛辛苦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③三起:虎妞以低价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了车。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了车。
26.答案:作者善于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化的语言。如选文(A)中的“饭局”“主儿”“块儿八角”,选文(B)中的“争竞”“烟卷头儿”,使小说的语言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语言特色分析。《骆驼祥子》是用北京方言写成的,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如“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都运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述内容,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解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古诗词、成语意思及来源、文学常识等,同时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分类归纳,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7.答案:例文:
一路有你相伴
母爱如一江春水,在茫茫的成长道路上,滋润着我的心田。——题记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爱虽没有父爱高山般的伟大,却有着似水的细腻。她那忙碌的身影,那鼓励的话语,那坚信的眼神,无不让我感动。
身影陪伴
“呀,怎么温度这么高?”母亲一脸焦急地说。因为我昨晚没有改盖好被子,今天早上就发高烧,急得母亲直打转。她一会儿做饭,一会儿照顾我,在厨房和卧室之间不停地穿梭。如果不是因为重病在身,我一定会用十二分的力气来帮助母亲。她斜视了一下时钟,看拔温度计的时间到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大步地向我走来,拔下了温度计,定睛一看,“呀,终于降下来了,已经没事了。”母亲皱着的眉头顿时放松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时的我,感觉眼睛微微发热,喉头感觉有什么东西卡住一样,眼泪也流了出来。“好孩子,没事了。”妈妈轻抚着我的额头,“儿子,你要记住,只要你健健康康的,我付出再多也愿意。”望着母亲一脸的诚恳,泪水再次不争气地留了下来。有您的身影陪伴,我懂得了付出。
鼓励陪伴
“回家又要发生一场令人战栗的暴风雨。”我在路上自言自语。看着满是红叉叉的试卷,心头又泛起一阵烦闷。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嘲笑我这可怜的成绩,心中无比地难过。回到家中,迎接我的是你——母亲,你没有责骂我,而是亲切地叫我坐下,与我谈心,“儿子,一次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再创佳绩的,对吗?”你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鼓励,我也从您的眼中看到了一个发愤图强的孩子。每当我陷入困境时,脑海中总会想起那时的话,把我救了出来。有您的鼓励相伴,我重拾了自信。
一路春风,一路芬芳,一路坎坷,一路艰辛,一路还有你不离不弃的相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