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2 09: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要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就是采取的巩固措施之一,土地改革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本课上承《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两课,将巩固新生政权的三件事贯穿起来,即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形成了新中国巩固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本课又引发下一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作为巩固新中国的重大事件,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土地改革的开展及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意义是本课的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运用PPT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著名歌剧《白毛女》,向学生叙述此剧展现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喜儿逃局深山,头发都变白了,过得是非人的生活,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进行的土地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土地改革》。
讲授新课
一、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示重、难点,使得学习具有目标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土地改革的原因,掌握土地改革的开展经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理解并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P13-P15页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土地改革的背景、原因?
2、土地改革的开展经过及特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主要规定?
4、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原因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1、师生共同回忆近代史的土改政策:
根据地建设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
抗日战争胜利后:耕者有其田
新中国成立后:?
2、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3、材料展示
材料一: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
材料二: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受剥削。
材料三:
河北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河北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
4、通过以上三则材料请学生分析出土改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四、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主要的规定有哪些?
生: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师:土地改革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五、改革篇——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师:新中国土改开始的时间?开展的区域?
生:1950年。新解放区。
师:土地改革的过程?
生: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师:新中国土改的特点?(展示材料)
材料四: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地改革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生: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师:土改什么时候完成,及完成情况?(材料展示)
材料五: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生: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六、意义篇——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师: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有哪些?(材料展示)
材料六: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七: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更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
材料八: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更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度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材料九: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生:(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师:那么,请同学回忆第一单元的内容,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有哪些?
生: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七、本课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原因
土地改革的过程(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的意义
【随堂演练】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
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4.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 )
A. 有地的富农 B.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C. 有劳动能力的领导人 D. 无地工人
5.下列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③建立土地公有制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几乎与抗美援朝战争同时,国内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土地改革。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B. 消灭了剥削阶级
C. 巩固了人民政权 D. 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7.材料题: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这一地区解放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