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3 11: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可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浩瀚如海,而四大名著更是文化中的精髓,大家熟悉吗?谁能来说说?(评:你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课外知识积累得挺多的。)
师:老师最喜欢看其中的〈西游记〉了,大家喜欢吗?对〈西游记〉熟悉吗?
师:看过〈西游记〉的请举手?作者是?——吴承恩
师:看过〈西游记〉动画片的请举手,看过连续剧的,看过〈西游记〉原著的,改编版的?
师:看来大家对〈西游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喜欢得不能再喜欢了,下面,汪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回味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好不好?(播放动画片片段)
上课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刚才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那么大家最喜欢谁呢?生说
师:看来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成了孙悟空的忠实Fans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孙悟空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中的第一个故事。齐读
2、齐读课题
师:石猴出世,多令人振奋啊,能读得有精神点吗?
师:大家发现了吗?课题后面有个小1,表示这篇文章下面配有注解,这篇文章有很多注释,帮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你们预习了吗?能说说你们是怎么预习的吗?生说
二、根据阅读提示,初步感知猴王形象
1、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前面有一个阅读提示,阅读提示里有这样两个问题,你注意了吗?谁能来读读
出示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师: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在关键的地方做上记号。
交流:师: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
出示幻灯片: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师:大家找得一样吗?一起来读
师:简单的说这个石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生答(神奇、奇妙、非同一般)
师:那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用自己的话说
生说,不完整的师补充
师: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的出来,成就了他当王。读完这里,这石猴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勇敢、有自信、大胆)
3、过渡小结
师: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吴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下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感受。
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呢?
幻灯片出示: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师:大家找到的是这一句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读到这,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活蹦乱跳、采果子、嬉戏玩耍……)
(2)师:石猴在这山中多么——快乐、开心、自由(生说)
你能读出他的快乐和自由吗?指名读——齐读
2.师: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排比的修辞方法(生答)生读
 师:你发现了三百年前的排比句,真厉害!看看,作者吴承恩在写石猴时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里边有很多秘密。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个字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词,后两个字是名词
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节奏呢?生读
师指导:谁能让石猴在你的声音里动起来,跳跃起来呢 读
3.师:刚才的短句,三个字,跳跃的节奏让我们的石猴在字里行间跳起来,动起来了。继续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四个字的排比句,前两个字是动物,后两个是与人关系)
4.师:继续读下去会更有趣,读: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读一读,师生对一对
5.师:连起来成长句子,你还能读好吗 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活泼可爱、机灵聪明、活灵活现)师板书:顽皮可爱
6.师: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很有节奏,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师:那课文又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呢?请大家默读2到4自然段,在一到二个关键的地方做上记号,体会体会。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A、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找出石猴的语言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读出自信和活力
B、师:同学们像这样的描写石猴的语言,还有很多。再读读。谁读到了?
生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C、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4.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请你把想到的词语写在句子的边上。
5.小结:每个人都读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猴王,汪老师也来写一个:板书 敢作敢为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
1.师:同学们,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仅仅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他敢作敢为、智慧超群。请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
2.总结: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
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
《猴王出世》学习单
认真读课文,思考问题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默读课文,课文又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呢?请大家默读2到4自然段,在一到二个关键的地方做上记号,体会体会。
好书推荐
《西游记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583 / 5315045.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是中国古典 ( http: / / baike. / view / 698099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四大名著 ( http: / / baike. / view / 2566.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之一,是由明代 ( http: / / baike. / view / 7267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小说家吴承恩 ( http: / / baike. / view / 578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整理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 ( http: / / baike. / view / 7785.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长篇神魔小说,又名《西游释厄传》、《西游证道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7131 / 5247020.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猪八戒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7156 / 5039852.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沙僧 ( http: / / baike. / view / 1713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三人保护唐僧 ( http: / / baike. / view / 17148.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 ( http: / / baike. / view / 4182613.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一路降妖伏魔 ( http: / / baike. / view / 607985.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http: / / baike. / view / 94741.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自从《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0777 / 761822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传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30032.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斯(斯瓦希里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73762.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各国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