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上)期末试卷
科 学(限时:40分钟) 2023.01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水沸腾后,如果继续给这杯水加热,水温会持续升高。…………………………………( )
2.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会复原,是因为乒乓球塑料皮受热膨胀。…………………( )
3.沙子和水一样也能流动,但它不是液体。………………………………………………( )
4.热气球里的气体和用塑料袋收集的水沸腾时水面的气体不是同一种物质。………( )
5.把密封罐里的空气抽去一半,这个瓶子里只剩下半罐空气了。………………………( )
6.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实验时,注射器的活塞可以向下压到底。………………………( )
7.在研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时,我们可以选择绿豆或者回形针放在天平上与空气的质量进行比较。………………………………………………………………………………( )
8.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2个等级,级数越高风速越大。……………………………()
9.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现象可能不同,不同时间、同一地点的天气现象也可能不一样。……………………………………………………………………………………………( )
10.我们应该选择轻薄的布来做风旗的旗面。……………………………………………(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水蒸发现象的是( )。
A.头发吹干 B.杯子倒水 C.拧干毛巾
2.小科从冰箱里拿出结冰的水杯,冰融化了一半后,这时的水温是( )。
A.和环境温度相同 B.10℃ C.0℃
3.水沸腾实验时,我们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水沸腾了。
A.杯壁周围开始产生泡泡的时候
B.水面上开始冒“白汽”
C.杯底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
4.以下三个人,嘴巴里的糖果溶解得最快的是( )。
A.小红:把糖含在嘴巴里
B.小华:把糖含在嘴巴里同时用舌头搅拌
C.小强:把糖含在嘴巴里咀嚼后用舌头搅拌
5.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水温保持一致,水量可以不同
B.等上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C.搅拌可以增加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气球
绿豆
)6.如右图,天平平衡后将皮球里的气体放出一部分,则天平( )。
A.气球盘往下沉B.绿豆盘往下沉C.继续保持平衡7.人们需要佩戴口罩预防流感,主要是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空气( )的特点而传播。
A.比较轻 B.会流动C.容易被压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B.我们呼吸的空气里只有氧气
C.空气的气味有时是香的,有时是臭的
9.用“”表示空气微粒,下图能解释注射器向下压活塞后的现象的是( )。
(
C.
) (
A.
) (
B.
)
(
压缩后
) (
压缩前
)
10.假如把右图的杯子底扎个小孔,我们不会观察到( )。
A.杯底的小孔会冒气泡 B.纸湿了
C.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慢慢增加
11.下列天气中,( )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A.雾 B.雨 C.冰雹
12.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四季如春 B.四季分明 C.冬暖夏凉
13.天空中漂浮的云是由( )组成的。
A.水蒸气 B.水蒸气和空气 C.小水滴或小冰晶
14.制作天气预报正确的顺序是( )。
①数据收集②发布天气预报③天气会商④数值天气预报⑤气象员做出预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④② C.①④⑤③②
15.下列谚语是根据云状描写的是( )。
A.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 B.月亮生毛,大雨冲壕 C.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三、探究题(共50分)
1.物质的溶解与分离(16分)
(
3
1
2
)盐起源于中国,古代中国人称自然盐为“卤”,海水经过晒池,制得的食盐叫做粗盐。粗盐里有泥沙等杂质,小科设计了右图的三个实验。
把食盐和泥沙等杂质分开,正确的操作过程是( )。
A.蒸发→溶解→过滤 B.溶解→过滤→蒸发
C.溶解→蒸发→过滤
(2)实验1中,杯底始终有一些粗盐,可能的原因是( )。
A.搅拌还不够 B.杯中的水太少 C.食盐颗粒太大
(3)在实验3中,用来盛放食盐水的仪器叫____________。蒸发时,我们要用酒精灯的_________加热。
(4)实验3中,下列( )做法是错的。
A.边加热边搅拌食盐水 B.水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为节省时间,实验结束后马上用手拿出食盐观察
(5)加热蒸发后得到的食盐颗粒比原来的粗盐颗粒( )。
A.大 B.小 C.相同
(6)三个实验中,食盐和水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没有变成新物质,但水变成了新物质
B.水没有变成新物质,但食盐变成了新物质
C.食盐和水都没有变成新物质
(7)小科想在实验室分离另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他选择了实验2的装置。那么这两种物质是( )。
A.面粉和水 B.酒精和水 C.白糖和水
(8)小科准备用蒸发得到的食盐来研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食盐溶解快慢”,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食盐的质量一样多B.一杯热水、一杯冷水C.一杯水不搅拌,另一杯水搅拌
2.空气的研究与利用(18分)
小科在《空气》单元学习后,也在家做了“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
小风轮
B
出风管
A
进气口
线香
)(1)右图中线香的作用是( )。
A.使蜡烛烧得更旺 B.为了形成风
C.方便看见空气的流动
(2)进入A孔的空气是_____(填“冷”或“热”)空气,流入B孔的空气是_____(填“冷”或“热”)空气。
(3)为了让小风轮转动更快,我们可以( )。
A.再放入一根点燃的蜡烛 B.选择更高的纸箱 C.用火焰小的蜡烛
(4)如果将侧面的A孔用手堵住,会看到( )。
A.风轮依旧转动 B.风轮不转动
(
蜡烛
铁丝
纸杯
A
B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小科做了一些跟空气有关的玩具,如下图所示:
(5)图1所示的空气压缩枪,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将橙子皮堵在注射器管口,用力压活塞,管口处的橙子皮会( )。
A.被吸进去 B.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C.变湿
(6)图2所示的吹水花洒,在( )处吹气,会有水从吸管出来。
A.A B.B C.A和B
(7)图3所示的走马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玩具,由铁丝、蜡烛、底部镂空的纸杯组成。点燃灯里的蜡烛,纸杯转动。
①下列现象中与走马灯的工作原理相似的是( )。
A.热气球上升 B.电风扇转动 C.游泳用到的救生圈
②小科找来一个又轻又大的塑料袋,开口朝下,套在蜡烛点燃的走马灯上,过一会儿塑料袋会( )。
A.上升 B.依旧是瘪的 C.变冷
(8)图4的气球可以被拧成各种形状,主要是因为( )。
A.空气可以被压缩 B.空气占据空间 C.空气没有固定形状
3.天气的观测与分析(16分)
校园里的科普气象站正式启用了,“天气”探索小组的同学爱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状况,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题目。
(1)下图是小组成员观测12月9日当地天气时的显示情况,请在下图天气日历中写出来。
(
天气日历
风速:
天气情况:
最低气温:
降水量:
风旗完全展开
最低气温计
云量图
雨量器
10
0
5
0
10
)
(
0
10
)(2)这一天的风向记录缺失,但小科那天正好担任升旗手,他清楚地记得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后,立即随风向南飘动,由此可知,当时刮的是()。
A.南风 B.西风 C.北风
(3)根据上述天气日历记录的天气情况,今天适合做的事情是()。
A.户外晒被子 B.在院子里打羽毛球 C.出门穿厚外套
(4)小科给自制雨量器贴刻度条时,“0刻度”应该对准的位置是()。
(
“
0
”刻度
“
0
”刻度
“
0
”刻度
)
B. C.
(5)下面语句中,是描述天气的是()。
A.今天真热啊 B.今年下雨真多呀 C.冬天好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