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测试卷(八)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综合)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当上课铃声响起,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含有听觉感受器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
A. 鼓膜 大脑 B. 听小骨 耳蜗 C. 耳蜗 大脑 D. 鼓膜 耳蜗
2. 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3. 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此现象说明( )
A.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甲、乙两条光线射至界面并被反射,由图可知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为( )
A. 90°,60° B. 90°,30° C. 0°,60 D. 0°,30°
5. 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6.下面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7. 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
A. 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 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 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 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8. 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是因为( )
A. 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蓝色
B. 白纸只能反射蓝色的光
C. 蓝色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光
D. 蓝色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光
9. 如图所示,阳光照射在墙壁的一面镜子上,镜子反射阳光
到地面上,形成一个光斑。随着太阳的落下,光斑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左右移动 D.保持不变
10. 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它
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
A. ①→②
B. ①→③
C. ④→②
D. ④→③
11. 如图所示,在空气中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两边平行的玻璃砖,则另一侧的射出光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12. 已知物体、光屏相对于凸透镜的距离位置如图所示,
此时屏上有物体清晰的像,则该像的特点是( )
A. 缩小、倒立 B. 等大、倒立
C. 放大、倒立 D. 放大、正立
13. 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各种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次声波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红外线
14. 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与物不再重合
15. 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部分,林志炫竟然连升八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此过程中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林志炫是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的
B. 现场观众欣赏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连升八度”是指林志炫唱歌的歌声响度大
D. 场外的工作人员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
16. 如图中的虚线表示两种介质的界面及其法线,实线表示一条光线斜射
向界面后发生反射与折射的光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O不是入射光线 B. BO是入射光线
C. CO是入射光线 D. OB是反射光线
17. 如图所示,将透明饮料瓶盖放到一枚5角硬币的上方,观察到硬币像的性质表明,此时的瓶盖相当于凸透镜,且硬币到瓶盖的物距( )
A. 大于焦距
B. 小于焦距
C. 小于一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
D. 大于二倍焦距
18. 如图,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将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 都不能成像
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像
C. 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完全重合
D. 都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19. 小青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运动,如图所示,蚂蚁成像时( )
A. 一定是实像
B. 和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
C. 放大镜再靠近蚂蚁,像将变小
D. 物距一定大于2倍焦距
20. 下列各图中属于近视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简答题(第21~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6分)
21. 我们身体中有许多感觉器官,人利用这些器官时刻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些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我们用“竖起耳朵”来形容倾听专注,这说明耳廓的结构与它能____________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2) 当人从较暗的电影院里出来,来到明亮的阳光下,开始时会有睁不开眼的感觉,慢慢地,人眼就能适应明亮的阳光了,这是因为眼球中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具有根据光的强弱自动调节的功能。
22. 据图回答以下关于声音的问题。
(1) 如图甲,用力重敲音叉,听到音叉的声音在变大,看到小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在月球上敲击音叉________(填“会”或“不会”)听到响声。
(2) 如图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_______(填“长”或“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3. 汽车已进入了普通家庭。
(1) 汽车前方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车身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形成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都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是在________(填“声源”或“入耳”)处减弱噪声。
(3)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24. 请从科学的角度对小金在公园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1) 阳光下,小金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 湖边,小金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像。
(3) 蜻蜓在距离平静水面1米高处水平飞行,小金看到蜻蜓在水中的“倒影”紧贴河底,则河底实际深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米。
25. 汽车中有许多光学原理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像。
(2) 某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__度。
(3) 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_____(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当汽车的远光灯位于该镜焦点位置时,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
26. 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此时入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角θ;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若BC间距离为3厘米,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Δh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厘米。
27. 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和像距v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厘米。
(2) 当物体由图中A点位置移至B点位置时,物距u________(填“变远”或“变近”),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小安的爸爸刚买了一只新的智能手机,并在手机上安装了很多App应用软件。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内的透镜组合,相当于焦距为2.1毫米的凸透镜。
(1) 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 打电话时可通过音色辨别出对方是谁
B. 增大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C. 利用手机照镜子,看到手机上的自己是等大的实像
(2) 如图是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的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后可获取其中所含的信息。扫描时,矩形图案中________(填“黑色”或“白色”)部分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3) 爸爸利用后置摄像头给小安拍照,小安站在离镜头20厘米之外时,通过镜头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爸爸给小安拍了一张照片后,觉得照片中的人像太小,想拍大一点,爸爸应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小安一些。
29. 如图甲所示,是小金戴上眼镜前、后观察湖面上远处的帆船的情形。则小金的眼睛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___(填“乙”或“丙”)图,他配戴的眼镜是________透镜镜片制成的。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30. (1) 如图(1)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光轴放置。请画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光线AB经凸透镜和平面镜后的完整光路图。
(2) 如图(2)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31. 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 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 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________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2. 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比较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 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将蜡烛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科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则教室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是____________(填“大于1”或“小于1”)。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综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B D B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C C D B C C D
二、简答题(第21~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6分)
21.(1)收集声波 (2)瞳孔
22.(1)振幅 不会 (2)短
23.(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源 (3)超声波
24.(1)直线传播 反射 (2)折射 (3)大于
25.(1)反射 (2)45 (3)凹面镜
26.等于 增加 大于
27.(1)10 (2)变远 变小
28.(1)C (2)黑色 (3)实像 靠近
29.丙 凹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30.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31.(1)漫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在 (3)OA
32.(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3)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