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图1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形
象。下面图2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僧人布袋
和尚的形象。弥勒造像的变化反映出
|
A.佛教自我调适逐渐融入中华文化
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C.南宋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
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
2.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两国依据条约划定疆界并树立界碑。这开启了中国疆域由没有明确边界的“天下”向有以界碑为标志的近代意义的边界线的转变。这一“转变”
A.有助于抵御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B.推动了中国疆域的扩展
C.是清廷在外交领域的有益尝试
D.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3. 1900年夏,一位中国报刊业的业界人士发表了《论保东南宜创立国会》一文,提出“七省督抚立公共政府,布设国宪”,强烈要求在南方组建-一个新政府。这篇文章实际揭示了
A.西方舆论工具的侵略本质
B.清朝统治集团的离心倾向
C.革命思想传播的有利条件
D.民族资产阶级的家国情怀
4.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46年,(罗马)前后共选出108名执政官.其中仅有8名出身于以前没有人担任过执政官的家族。公元前2世纪,罗马政治由20个元老贵族家族所垄断,只有
极个别人物如老加图、马略、西塞罗凭借个人卓越的才能,,跻身执政官这一职务。这说明当时罗马
A.民主政体受到冲击
B.选官权被贵族垄断
C.执政官是权力中心
D.传统势力根深蒂固
5.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向非洲投资,如英国在1945~ 1955年向非洲投资6.5亿英镑,等于170~1936年向非洲投资总额的65%;法国仅私人在非洲的投资就从1947 年的20亿法郎端加到I958年的40亿法郎,西德在190~1976年给非洲49个国家提供的“援助”总额就超73亿马克。这种投资行为旨在
A.遏制非洲独立
B.扩大殖民侵略
C.助力本国经济
D.改善国际形象
6.元朝行中书省最初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行省权力逐渐强化,可以制定包括核定行省官
制及轮区、授权行省总领管内政务、并行枢密院于行省等规定。这反映出元代行省
A.是专门治理汉地的机构
B.逐渐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
C.已具备地方割据的实力
D.与中书省形成了制衡关系
7.187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觉候选人带尔顿虽然获得了多数选民票,但最终却以184:
185的选举人票数(由美国每州在国会两院中席位总数决定票数多少,按照“赢家通吃”原则
按州累计)劣势,输给了共和党候选人海斯。这表明美国
A.政党纷争损害国家利益
B.直接民主制度仍需完善
C.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D.总统选举偏离民主原则
8.顺治初年,朝廷沿用明朝时设置的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同时明确规定“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给事中御史皆许风闻言事(根据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弹劾官员)”。这些做法
A.旨在迅速稳定政治局面
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C.利于提高反腐的精准性
D.拓宽了地方监察渠道
9.季康了问政于孔子口“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常,草上之风,必偃。”这反映出孔子
A.鼓励质疑儒家学说
B.认为民众淳朴又善良
C.强调敦行社会教化
D.看到社会的严重对立
10.启蒙运动时期,不少思想家认为法治是文明国家治理的最佳方式。法治可以避免个人的任钞”(俗称“钞票”)。但不到两年时间,即使朝廷多次催促甚至斥责,各地官民也不肯收钞使性,尊重和采纳民众的诉求和意愿,保障了社会上每一个成员的权益,制约了社会公共权力的用。晚清“钞票”发行的失败主要缘于,由此可知,
A.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密切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公平正义是法治的核心
D.三权分立符合民意
11.表1所示汇聚了1993 年宪法修正案的部分内容(节选),这些内容
A.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B.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C.确立了市场经济主导地位
D.凸显了根本大法的权威
1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其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它不但要求--切成员国严格履行自己所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调整好国
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而且通过组织措施或行动,加强对成员国义务、责任的监督执行及建
立惩罚机制。这可用于说明二战后
A.联合国主导世界秩序的构建
B.民族国家主权面临严重挑战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D.国际法权威性得到显著增强
13.表2是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置区乡级民族自治地方的统计表(部分)。这些尝试
A.成为管理民族地区的主要方式
B,提供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有效性思路
C.保证了边区民主政治快速发展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14.唐朝前期的租庙调制以男丁为征收对象,国家的收入取决于丁的数量。安史之乱后,政府按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顿,将总额分解到各地,主要按田亩征收地税。从“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的转变
A.体现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B.表明封建国家废除了人丁税
C.反映国家对土地所有权控制的加强
D.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5.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爬的高湖。当时美国城镇居民大多延续着将垃圾
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则被看作是居民的个人事分。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工业革命引发“城市病”
B.公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
C.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D.社会治理观念亟待提升
16. 1956年我国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合作社应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给予适当照隊,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这些规定
A.推动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消除了公社社员的后顾之忧
C.构建了农村的社会救济屏障
D.超越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战国中期,秦国地广人稀,荒地比较多,所以商鞅把奖励开荒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
商鞅变法中规定:“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其
中“本业”是指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末利”是指商业和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勤恳劳作者的徭役;“收孥”就是政府将“事末利及怠而贫者”连同其妻子、儿女,均没入官府降为奴隶。同时规定,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的税额,使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除此
以外,商鞅还主张由国家统一管理山泽之利。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在王安石主持下朝廷在京城设立市易务,以内藏库的钱、帛为
本钱,由三司制定细则。随后,宋神宗任命吕嘉问为在京市易务官,牙人(经纪人)则由京城
诸行铺户的牙人担任。商人贩运物资来京若通有滞销,感到市易务出卖的,由牙人与商人议
定价钱,市易务出钱收购,或折价交换市易务的物资。京城各行商贩可以抵押赊购,五人以
上结为一保,互相担保,半年或一年后交纳本金,并加纳利息。市易务也可以积存一部分物
品,以备调剂。虽然市易法受到保守派的攻击,但东京市易务的设立,确实起到了平抑物价
的作用,同时也让政府获取了相当的利润,于是一些地方也开始设立市易务(司)。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发展农业的揩施,并简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时期市易法的特点。(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6~18 世纪,英国在西欧国家之间的角逐
中崭露头角,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机器发明首先出现在新兴的棉纺织业部门。英国早
年的棉纺织品质量低劣,产量有限,国内畅销的棉布几乎全部来自印度。为了抵制竞争,在
毛纺织业者的要求下,1700年国会通过议案,严禁从印度等国进口棉布。这使国内棉布价
格上涨,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棉纺织业的机器革命是从工具革新开始的。
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诱发了棉纱生产的创新。1735 年,英国技
工约翰●怀特发明了一台包括自动纺筒和翼形纺锤的卷轴纺车,1737年这项发明获得专
利。此后,各种纺纱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说这种纺车的发明标志着18世纪工业
革命的开始。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
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
“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洋务派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加深,洋务运动的重点也.
发生了变化。大体说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以“自强”为主要目标,即主旨是适应战争
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
在继续“自强”活动的同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在古老的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兴起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工业化开端的不同
之处。(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
宋代“家训”的撰写者不仅包含帝王将相与文化名流,也包含“诸如隐士、善士、逸士、乡先生、各级州府的学生等下层士人”。宋代注重在“家训”中对圣贤事迹进行梳理,以及对“家训”体例进行完善。如刘青之甄选圣贤语录、名人事迹,生动而深刻地启迪族中子弟,司马光列举祖、父、母、子、女、孙、伯叔父、兄、弟等社会关系明确亲疏礼仪。宋代“家训”还关注择业立家与理财持家,如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提倡“丰俭适宜”,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提倡“量入为出”等。
——摘编自刘欣《宋代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家训”的特征和作用。(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家训”流行的社会背景。(6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货币不仅仅是市场交易的媒介,更是一种权力,它不仅对社会财富具有“分配效应”,同
时也能够为货币发行者直接带来财富,货币从产生到被普遍接受与国家权力密不可分,这就
是货币的政治逻辑。货币的权力特征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往往不能遵循以“效率”为原
则的市场逻辑,而是充满着国家间的博弈和斗争。
——-摘编自赵柯《货币的政治逻辑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史实准确。)高二开学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分%答出两点即可"
!," $
影响#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
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奠定了历代王朝抑商政策的基调%成为后世商品经济
发展的阻力'!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特点#设立专门机构&官府直接参与市场活动&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兼顾维护正常的商业秩
$
序'!分"
(
!"特点#首发性&创造性!创新性"&开始于棉纺织业&渐进性&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尚不紧密&成果丰富'!
!-" (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条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积累&圈地
运动提供了资金和扩大了国内市场'!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
!"不同#开始于军事工业!重工业"&技术$设备依赖西方&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由官方主导展开'
$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
!"特征#(家训)编写普及化$系统化&内容广泛&注重家庭教育&体例完善'!分%答出两点即可"
!." (
作用#有利于教化族内子弟%稳定大家族内部秩序&有利于促进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促进了儒学伦理向基层
渗透&有利于基层治理和社会秩序稳定'!分%答出两点即可"
(
!"背景#宋代奉行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的政策&庶族出身的士大夫成为朝廷的主体&科举盛行%治学成风&理
$
学兴起及世俗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分%答出三点即可"
+
示例
$/"
论题#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反映了大国实力的消长'!分"
$
论证#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英国通过殖民扩
!.
张%成为殖民霸主%推动当时以英镑为核心%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导致
英国经济地位严重下降%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抛弃金本位制%国际金融陷入无序状态'二战期间%美国经济实
力迅速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
的发展'进入 世纪 年代%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遭到削弱%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瓦解'这一变化体现
$/ ,/
了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分"
-
总之%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消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折射出货币
!!
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历程'!分"
$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 "
! ! !"#"$$%
!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