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 22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上 22 书戴嵩画牛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11: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反馈,纠正“处”“数”等四个多字音的读音,会写“轴”等四个生字,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通过抓关键词“爱”和“笑”,感受处士和牧童对画的不同态度,展开联想,读懂故事内容。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处士“笑”背后的含义,深入理解处士的人物形象,并理解苏轼“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观点,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讲述故事。
二、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谁来读课题?(找2生读)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在“书”这个字后做了停顿。为什么?记得我们曾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题”的意思是“写”。和课题里哪个字一样?没错,课题的意思是说(生:苏轼听到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写了下来)。没错,就是这个意思,一起读课题,注意停顿。(生:书戴嵩画牛)
一、环节一:预学反馈,读准读通,感受“文言之美”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预学单上老师发现这些多音字有点难读,第一行谁来。
1.读准多音字
(1)第一行多音字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师:ch 处士就是(生读注释)是的,四川的这个处士,他姓杜,所以人称“杜处士”。“好书画”,就是(喜欢书画)。第三个字,预学单上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根据我们以往学文言文的经验,不确定的字音,你有什么好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是的(一起呈现,字典意思和“以”的意思)仔细看,你觉得这个字到底怎么读?(学生说理由)所以,在这里读(生:“sh ”)。意思是杜处士(生:所珍藏的宝物要用百来计算了)。很好,一起完整地读读这句话。
(2)第二行多音字:一日曝书画。
曝书画就是(生:晒书画)没错,古人晒书画是为了(生:防止书画受潮)也是处士保护珍藏书画的一种方式。
2.第二步:读准字音
师:好,多音字我们会读了,接下去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读准每个字音,开始。会读了么?请一个小组来读,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都读准了。
3.第三步:读出节奏
师:读准字音是第一步,如果我们还能试着关注停顿和节奏,那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愿意和老师一起试试么?(师生合作读)
师:读的很不错,文言文就是这样,要通过反复读,才能感受到它独特的语言魅力。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来试试。男生处士,女生牧童,最后一句一起。
二、环节二:通过抓关键词,展开联想,了解“故事内容”
(一)梳理框架,帮助理解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那这个故事中两个人物,分别是(生:杜处士和牧童【贴板书图】)还有一幅画叫(斗牛图【贴板书图】)那围绕着这幅画,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课文,借助注释,说一说。开始。
(生说)好,那这部分写的是?(杜处士十分爱画)【板书:爱】好,接着说(生说)这个部分讲的是牧童【板书:笑】最后讲的是(生说最后一句)苏轼写下了自己的观点。【板书:不可改也】同学们真会厉害,梳理了人物和关键词,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我们就清楚了。
(二)抓“尤所爱”,感受处士“爱画”
师:那处士到底爱画到何种程度呢,谁找到了。出示句子:蜀中……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里面哪个词表示他非常喜爱、特别喜爱这幅画的?(尤所爱)。具体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生: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锦囊玉轴意思是(生说注解)没错,借助注释,我们知道“锦囊玉轴”是以锦缎做画囊,以玉做画轴,从这个小细节中,你感受到什么?(对画的喜爱、珍爱)用文中的词就是“尤所爱”。那“常以自随”呢?(生:常常把画带在身边)你能想象一下,处士会在什么情形下把画带在身边?
预设1(出门)是啊,与朋友小酌怡情,再一同赏名画,岂不快哉乐哉!
预设2(游玩)出门游玩踏青,美景配美画,真是人生之乐事!
预设3(吃饭)是啊,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画!
师:谁能读出这种独特的钟爱!(请1-2生读)
2.联想感受“画之美”
师:那这幅画到底有何惊人的魅力,想不想看一看?让我们看一看吧。(配乐画轴展开)仔细看,慢慢赏,看看这尖尖的牛角,这有神的眼睛,这充满力量的四蹄。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两牛相斗的情景。
预设1:我看到牛角用力地顶,谁也不让谁。(师:是啊,两牛相争,一牛躲避,一牛奋起直追,你从牛角这个细节中,感受到了此画的细腻之美!)
预设2:我仿佛看到牛鼻子里冒着热气,两头牛呼哧呼哧地喘着气,眼睛瞪得滚圆,仿佛要把对方一口吞下去的样子。(师:你的想象如此丰富,从你的描述中,我们仿佛感受到此画的形象之美!)
预设3:我看到的是牛大腿用力地蹬着地面,牛尾巴仿佛也要一起用力,夹在两条大腿中间,气势十足。
师:是啊,此画虽为静态,但这细腻的笔触,这生动的描绘,却让我们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从画面中汹涌而来的力量之美,动态之美,和艺术之美!难怪处士会如此钟爱此画,我们一起试着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齐(生读)。
(三)抓两个“笑”
师:【回到主板书】同学们,杜处士如此喜爱这幅画,而一个小小的牧童却拊掌大笑,谁来读。生读(出示:一日曝书画……谬矣。)
1.牧童“拊掌大笑”
师:同学们拊掌大笑是什么意思?(拍手着手大笑)
师:那我想采访一下小牧童了。小牧童,你为何要拊掌大笑呢?(生:我觉得这幅画画错了。理由:两牛相斗的时候,力量在角上,尾巴收缩夹在两条大腿中间,而戴嵩的这幅画上,尾巴是在空中摇摆的。所以画错了。)
师:根据刚才小牧童说的,你能判断一下这两幅图么?(第一幅是:尾搐入两股间;第二幅是:掉尾而斗。)
师:哦,原来拊掌大笑,是因为画错了。好,谁来带着自己的理解,来做回小牧童,大胆地向处士说出你的观点。(生1读:此画斗牛也……)
师评价:感觉这位牧童谦逊有礼,但唯独缺了一份自信,谁再来。(生2读:此画斗牛也……)
师:好一个敢笑敢言的牧童!我想问一下这位牧童,你为何说的如此自信?(生2:因为我平时放牛放多了,生活中经常看到,就有经验了。)
2.处士“笑而然之”
师:是啊,生活经验让牧童自信满满,可是对于杜处士来说,他如此钟爱此画,可当他面对牧童指出画中错误时,处士却(生:笑而然之)【板书:笑而然之】。处士笑的是什么?(PPT出示)心里怎样想的?请大家想一想,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写一写批注。(生写批注)接下来,我们来小组讨论。
【呈现小组合作要求】:
①每个同学先在小组里说自己的想法。
②小组选出最有价值的1-2个观点。
③把关键词写在词卡上,每张词卡写1个。
【预设】
【第一种】笑牧童天真可爱;
师生对读:是啊,引读:牧童拊掌大笑,处士(笑而然之),这是一种赞许的笑。
【第二种】笑牧童敢于指出错误;
【第三种】笑自己没有牧童有生活经验;
师生对读:是啊,牧童的放牛经验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所以,引读:牧童拊掌大笑,处士(笑而然之),这是对牧童生活经验肯定的笑。
三、环节三:通过抓关键句,联系生活,了解“故事道理”
1.联系生活,了解苏轼观点
师:难怪苏轼最后这样写道,引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板书: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师:苏轼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生说)
师:借着这个道理,耕地问耕田的人,织布问织女,那放牧当问牧童,钓鱼当问渔夫,治病当问医生。总而言之(生:要向生活中有这方面经验专业的人请教。)
2.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带着理解,读全文
师:同学们,你看,寥寥93个字的文章,把我国传统的画作之美、语言之美巧妙地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讲述了富有情趣的故事。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全文,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和同桌讲故事
师:学到这里,现在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板书,有滋有味地和你的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吗?要求:①讲完整,不遗漏情节;②讲清楚,表达有顺序;③讲生动,想象要合理。生讲故事,师评价。
师:同学们讲得都不错,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一定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感受,回去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