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文中带有文言的字词,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读通课文。
2.借助课堂作业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列小标题,梳理闰土和“我”讲的新鲜事。
3.通过“对比”学习“看瓜刺猹”的画面,感受闰土的勇敢机灵,发现写作的秘密,并模仿第1自然段写生活中难忘的一个场景。
【课前谈话】
1.浏览整组课文,发现与其他单元的不同。
教材中唯一个以人物为主题的单元
(1)出示目录,发现前两篇都是鲁迅写的,后两篇是写鲁迅的。
(2)出示篇章页,引导关注篇章页中的评价、照片、人物简介。
2.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鲁迅。
3.出示“日积月累”,初读鲁迅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归类字词,梳理全文
1.板书题目,读题。
2.这篇文章选自《故乡》,创作于1921年,离我们足足有100年,那时候是现代文学的初创期,所以小说中留有文言文的痕迹。
(1)生僻词连线:
仿佛年纪 无缘无故地觉得
无端的觉得 只知道
素不知道 差不多年纪
单知道 向来不知道
(2)“错别字”纠正:
项带(戴)银圈 检(捡)贝壳 希(稀)奇的事
月亮地(底)下 尽力的(地)刺去
小结:虽然这些字在现在看来是错别字,但在那时候是正常的。在出版界有一个规定,有两个人的作品一个字都不能改,一个是鲁迅,还有一个,自己去查资料。
(3)借助资料理解难懂词语: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鲁迅《祝福》
通过资料说说“祭祀”的意思。
小结:看来结合同类型的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意思。
3.借助作业本第三题,归并段落,梳理课文内容。
4.闰土和我讲了哪些新鲜事呢?尝试用四字小标题概括。
①第一件新鲜事是什么?
发现概括方法: 地点+事件
随机板书
②迁移方法概括其他几件新鲜事。交流,随机板书
4.结合作业本第三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交流平台小结:了解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板块二:瓜地刺猹,感悟写法
1.出示课文插图二,猜猜谁是闰土?
随机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他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②闰土的外貌都写了什么?为什么不写眼睛鼻子嘴巴呢?
预设: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来写,不用面面俱到。
③从外貌描写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闰土?朗读指导
小结:抓外貌最大特点,寥寥几笔,一个天真可爱的闰土就跃然纸上了。
2.走进闰土讲述“瓜地刺猹”的经历
过渡:闰土讲的这四件新鲜事儿,哪件令我印象最深刻?闰土是怎样讲述这段经历的?从文中找一找。
(1)出示第11-15自然段,随机指导,读出惊险刺激的感觉。
(2)生生配合,表演讲述“瓜地刺猹”的经历。
3.闰土绘声绘色的讲述,时隔三十年,在我脑海里形成这样一幅画面(出示插图),文中哪段话和插图最吻合?出示第1自然段,指生朗读。
①比较:插图中有,文字中也有的,有哪些?指生说,出示
② 哪些是文字中有,但图中没有的?
预设:闰土刺过去的动作没有,狡猾的猹也没有
小结:看来,文字包含更多的内容,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比较两部分“瓜地刺猹”的内容
同样写“瓜地刺猹”,这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不同一:内容不同,前面除了“瓜地刺猹”,还描写了环境,后面只有“瓜地刺猹”;
不同二:描写方法不同,前面采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后面采用语言描写;
不同三:呈现方式不同,前面是回忆,后面是讲故事;
不同四:感受不同,前面带给人美好的感觉,后面带给人惊险刺激的感觉。
小结:看来,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给我们的感觉也不一样。
5.有人说,鲁迅的文字就像画笔一样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他是怎样描绘出“瓜地刺猹”这幅画面的呢?引导发现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有顺序:由上到下,由远及近
(板书:环境描写有顺序)师生随机配合朗读
(2)环境描写有色彩
①去掉颜色的词语对比读,说感受。
②拓展鲁迅运用颜色描写环境的资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 《野草》
小结:环境描写中的色彩感,在鲁迅的文章中随处可见,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板书:环境描写有色彩)
(3)动作描写显形象
①在这样的月夜,闰土是怎么刺猹的?请圈出他的动作。
②结合插图,想象这两个动作,你看到了怎样的闰土?
随机板书:勇敢 机灵
简单的两个动作,让我们看到了闰土勇敢机灵的形象(板书:动作描写显形象),指导朗读。
6.对比引读,组合两段文字
闰土生动的讲述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当闰土说他在月亮下管西瓜,我就仿佛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果真像闰土说的那样,他很伶俐,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7.这幅画面,时隔三十年,我始终难忘。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配乐)
8.这段生动的文字,也定格在我们的心中(挖空背诵、加大难读背诵、看插图背诵)
板块三:回忆场景,迁移写法
1.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定也有那么一个场景,被我们深深铭记,现在,就让我们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记忆中的某个场景。
出示写作提示:
①环境描写(顺序、色彩)★
②动作描写显形象★
2.学生练笔
3.交流点评修改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尝试学习鲁迅描写的方法写了生活中的某个难忘的瞬间,通过“看瓜刺猹”这件新鲜事,认识了天真可爱、勇敢机灵的少年闰土。
板块四:再次对比,拓展阅读
1.“看瓜刺猹”这个画面在小说《故乡》的结尾再次出现,出示《故乡》最后一段。
2.与第1自然段再次进行对比,发现不同。
(少年没有了,多了自己的想法)
3.推荐阅读:为什么鲁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去《故乡》这篇小说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有顺序
海边拾贝 天真可爱 环境描写
瓜地刺猹 勇敢机敏 有色彩
看跳鱼儿
动作描写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