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5 07: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雅典学院》
拉斐尔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大帝
毕达哥拉斯
阿基米德
一、呼唤人性自由
——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概况
为什么文艺复兴最先兴起于意大利?(读材料思考)
材料一: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坚尼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四
材料四: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 1/3—1/2,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 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 9. 5万人暴跌到 1340年的 3万人。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考察
时间
背景
范围
精神内核
代表人物
小组PK
14-17世纪
经济根源: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
人才因素: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文化因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
现实因素:黑死病流行,人们对天主教会的神学信仰反思与怀疑
意大利→欧洲各地
人文主义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美术三杰”)
莎士比亚
【分组讨论展示】
2.人文主义
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目光坚毅
人的意志
青筋暴起
人的力量
武器精巧
人的智慧
躯体完美
人的美感
彰显人的价值,宣扬人性自由
地域 时间 代表人物及成就 思想特色 其他成就
兴起意大利 14世纪
15世纪
扩展欧洲 15世纪后期
核心
思想
人文
主义
但丁、彼特拉克、
薄伽丘(“文学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
和拉斐尔(“美术三杰”)
莎士比亚等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
宣扬人性的自由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
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
教育等
3.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有人说:“文艺复兴”四个字属于“挂羊头卖狗肉”,对此你怎么理解?
4.文艺复兴的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5.文艺复兴的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冲击封建秩序,解放人性;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下基础,也推动近代科学兴起。
二、渴望信仰得救
——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观看三幅情景剧剧照
推销赎罪券的教士们鼓吹,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惩罚,并且得救,便陷入了谬误……他们鼓吹的仅仅是人的主张,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叮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
①思想:文艺复兴使教会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②经济: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③政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引起社会各阶层反对;
④现实: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
材料: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讨论探究一】2.宗教改革的内容、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一 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没有政府或政府不受尊重的地方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人能保障生命或任何东西……将世俗事务连同宗教事务一起置放在世俗权力之下,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作法……路德做了一件在德意志民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将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德语。对于德意志而言,语言是这个民族最深刻感情和传统的积淀。
——截选自《马丁·路德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诞生》
材料三 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讨论探究一】2.宗教改革的内容、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材料一 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没有政府或政府不受尊重的地方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人能保障生命或任何东西……将世俗事务连同宗教事务一起置放在世俗权力之下,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作法……路德做了一件在德意志民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将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德语。对于德意志而言,语言是这个民族最深刻感情和传统的积淀。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诞生》
2.主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从神学角度论证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讨论探究一】2.宗教改革的内容、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影响:(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三、捍卫科学精神
——科学革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一种新的宇宙观
英国科学家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确定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理性化思维方式;
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牛顿的哲学原理》1738年版 封面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同学分享
四、构建理性王国
——启蒙运动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
对象
1.精神内核:理性主义
理性: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卢梭 孟德斯鸠 伏尔泰 亚当斯密 康德
人物 主张 共同点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康德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
都反对君主专制
自由竞争(现代经济学之父)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2.启蒙思想
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
丰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新的高度: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提出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等政治蓝图明确而又具体。
小组PK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他们为什么这样说?
材料一 启蒙运动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讨论探究二】3.启蒙运动的影响
1778年,伏尔泰和卢梭相继离开人世
9年后(1787年),美国颁布联邦宪法
11年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00多年后,中国的严复开始阅读启蒙思想
材料二
①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总结提升与拓展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成熟
──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湮没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神权)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反王权、反教权、反神权)
人文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反教权、反神权)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23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美国
英国殖民统治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英、法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根本原因)
【拓展探究】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
材料一:“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伏尔泰《哲学辞典》、《礼俗论》
(1)材料一中“孔子法规”指的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孔子法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要以德治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原因: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17-18世纪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私欲横流,而孔子的思想能够成为西方人学习的榜样
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拓展探究】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卢梭对中国的看法就跟伏尔泰颇不一致。他认为中国是君主专制国家,对待帝王若有些小过失,都可以用大不敬罪处死乃至灭族,造成许多冤狱。
——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
(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对待中国儒家文化看法不一致的原因。
卢梭: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共和制度,主张以革命手段彻底革除君主文化,故而竭力贬斥中国文化。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只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拓展探究】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
明末清初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经济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代表新经济形态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时代的“缺陷”导致黄宗羲、顾炎武等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而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欧洲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旗帜,提倡自由、平等与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理想蓝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迈向文明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 交流互鉴。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发表主旨演讲
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感 谢 聆 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