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进阶1 第10课 苏武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进阶1 第10课 苏武传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15: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分析苏武的形象特点,感悟苏武的人格魅力,学习其忠贞不屈的气节。3.学习文章的叙事艺术,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旄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洒一路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教师用书独具)
(第1段)武,字子卿。少以(凭借)父任,兄弟并(都)为郎。稍(渐渐)迁(升迁,升任)至栘中厩监。时(当时)汉连(连续,多次)伐胡,数(屡次)通使(互派使者)相窥观(窥探观察)。匈奴留(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十几批)。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行( 辈)也。”尽归(使……回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赞许)其义(宜,做事合乎情理),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趁着,乘便)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回报)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募(招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同),既至匈奴,置(备办)币(财物)遗单于;单于益(渐渐)骄,非汉所望也。
请概括段意:介绍苏武的简历、汉朝与匈奴交往的背景,以及苏武出使的情况。
(第2段)方(正要)欲发(派遣)使送武等,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入而不能脱身)胡中。及卫律所将(率领)降者,阴(暗地里)相与(一起)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一向)与副张胜相知(相熟识,有交情),私(私下)候(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蒙受、得到)其赏赐。”张胜许(答应)之,以货物(财物)与常。
请概括段意:缑王和虞常等在匈奴谋反,苏武的副使张胜参与其事。
(第3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只有)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动手),其一人夜亡(逃跑),告(告发)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指被活捉)。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暴露、泄露),以状(情状、情况)语(告诉)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牵连)我,见犯(指受到侮辱)乃死,重(更加)负(对不起)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牵扯)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假使)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使动用法,使……投降)之。”
请概括段意:虞常等在匈奴谋归汉失败,导致了苏武以后面临的激烈斗争。
(第4段)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听取供词)。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即使)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骑马)召医。凿地为坎(坑),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同“搯”,叩击,拍打。一说当作“焰”,熏)其背以出血。武气绝(断绝),半日复息(呼吸)。惠等哭,舆(车,这里用作动词,用车载送)归营。单于壮(意动用法,认为……豪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问候)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
请概括段意:卫律因张胜参与虞常谋反召苏武受辞,苏武引刀自刺,自杀未成,张胜被捕。
(第5段)武益(渐渐)愈,单于使使(派使者)晓(通知)武,会(会同)论(判罪)虞常,欲因(趁着)此时(机会,时机)降(使……投降)武。剑(用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判处)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治罪)]。”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比画)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满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这样)。空以身膏(滋润)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即使)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同“叛”,背叛)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使……相斗)两主,观祸败。若(你)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请概括段意:苏武伤愈,单于借机审虞常招降苏武。但苏武既不为卫律的刀剑所动,也不理会卫律以财富、权力为诱饵的引诱。
(第6段)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更加)欲降(使……投降)之。乃幽(囚禁)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动词,下)雪,武卧啮雪,与旃(同“毡”,毛织的毡毯)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 ),羝乳(生子)乃得归。别(分开,离析)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官府发给的粮食)不至,掘野鼠去(同“弆”,收藏)草实(野生果实)而食之。杖(执、拄)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结网)纺缴,檠[矫正弓弩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困顿)。
请概括段意:苏武终不肯降,单于先把他囚禁在大窖里,后又迁到北海无人处,在饮食断绝的艰苦环境里,他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身份,后来,於靬王器重他,给其衣食、马畜、服匿、穹庐,但於靬王死后,丁灵人盗其牛羊,使苏武又陷于困境。
(第7段)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陵降,不敢求(访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一向关系很好),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白白地)自苦亡(同“无”,没有)人之地,信义安所见(同“现”,显示)乎?前长君(指苏武的大哥苏嘉)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是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触柱折辕,劾(判决)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祀)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改嫁)矣。独有女弟(妹妹)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失意的样子)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关押)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年纪)高,法令亡常(没有定规),大臣亡罪夷灭(诛灭,这里指全家杀尽)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亲近之臣),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即使)蒙(受)斧钺汤镬,诚(的确)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请概括段意:李陵劝降,苏武大义凛然,决不投降。
(第8段)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一定)听陵言!”武曰:“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尽,结束)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极,最)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达)于天!”因泣下沾衿(沾湿了衣襟),与武决(同“诀”,辞别、告别)去。……
请概括段意:苏武不为所动,以死坚拒。
(第9段)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寻求)武等,匈奴诡言(欺骗说)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完全、详尽)自陈道(陈述说明)。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依照)惠语以让(责备)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道歉)汉使曰:“武等实在(确实存在)。”……
请概括段意: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好。
(第10段)单于召会(会见)武官属,前以(同“已”,已经)降及物故(死亡),凡(共)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在……的时候)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等到)还,须发尽白。
请概括段意:苏武不辱使命,终于出使归来。
  
任用。依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
举子弟一人做郎官。苏武的父亲苏建曾为代郡太守,
以功封平陵侯,所以苏武享有这种待遇。兄弟并为
郎: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兄弟,指苏武的
哥哥苏嘉和弟弟苏贤。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
从官。稍:渐渐。栘(yí)中:厩名。连伐胡:接
行:辈。嘉其义: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中郎将:官名。
持节:手拿旄节。节,旄节,使者所持的一种信物。赂:赠送礼物。
假吏:指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募士斥候:招募士卒和侦
事:审理这个案件。恐前语发: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
漏。见犯乃死: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见,表示被动,相
何以过陵:(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春秋高:
年纪老。春秋,指年龄。法令亡常:法令没有定规。谁为:
一、辨识通假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3.去草实而食之(“去”同“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无”)
5.与武决去(“决”同“诀”,辞别、告别)
6.前以降及物故(“以”同“已”)
二、一词多义
1.会
2.当
3.使
4.及
5.始
6.发
7.因
8.以
三、词类活用
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
2.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天雨雪,武卧啮雪(名词作动词,下)
4.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
5.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
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作动词,祭祀)
7.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
8.因泣下沾衿(动词作名词,眼泪)
9.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10.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
11.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使动用法,屈,使……受屈;辱,使……受辱)
1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用法,使……回去)
13.兄弟亲近(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
14.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15.何久自苦如此(使动用法,使……受苦)
16.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认为……豪壮)
17.诚甘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古今异义
1.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
2.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活着。
今义:①形容词,诚实,不虚假;②副词,的确;③副词,其实。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古义:指财物。
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4.卧起操持
古义:拿着。
今义:料理;筹划。
5.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指年纪。
今义:春季和秋季。
五、文言句式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译文:汉朝的天子是我的长辈。
2.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
译文:要见你干什么?
3.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译文: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4.见犯乃死。(被动句)
译文:被侮辱后才死。
5.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
译文:适逢匈奴国内的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译文: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8.覆武其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译文:使苏武背朝上卧在燃火的坑上。
9.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异族那里做俘虏。
10.匈奴以为神。(省略句)
译文:匈奴把他当作神人。
11.使牧羝。(省略句)
译文:让他放牧公羊。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被动句)
译文: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断代史的创始人——班固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班固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初以来,匈奴领袖冒顿单于不断南下。汉高祖刘邦率部亲征,却在公元前202年被匈奴在白登围困七天七夜。直到汉武帝凭借雄厚的国力,多次对匈奴用兵,经过几次大战役(汉武帝对匈奴的讨伐战争,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力量减弱,才解除了汉朝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由于汉朝国力强盛,早先的和亲政策改为恩威兼施,遂互派使者以示亲善之举,在表面修好的背后,其实质是乘机窥探对方的虚实。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留。《苏武传》就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前后被扣留的主要情况。
《汉书》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229年间史事。《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本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面对威逼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颂扬了苏武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节。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卫律劝降 ②李陵劝降 ③匈汉和亲
任务探究一 精笔细描见精神
——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任务导引]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对于写人叙事类文章而言,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的重要方法,人物传记《苏武传》当然也不例外。
[任务设计]
1.试举一例说明班固是如何浓墨重彩写好一些典型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武自刺”场面描写,其细节描写精彩至极:“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听取供词)”,苏武不愿“屈节辱命”,“引佩刀自刺”;苏武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这些描写使情节紧张,充满悲壮色彩,而精彩的细节描写又真实地映衬出苏武形象。面对苏武自刺,周围的人又有着不同的反应:“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2.班固对苏武长达十九年的生活作了简略的叙述,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在这些极为简略的叙述中,作者抓住了最具感染力的细节,给我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充分表现了苏武的坚韧和忠诚形象。试举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在匈奴方面把苏武囚禁大窖、断绝食物供给时,苏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廪食不至”时,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生与死的边缘,苏武啮雪吞毡,掘鼠食草,居然神奇地活了下来。“于细微处见真情”,果不虚也!这两处细节,寥寥数字,却生动地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展现了苏武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精神,真可谓字字千金!
3.结合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谈谈作者是如何借助细节描写塑造苏武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样的细节在文章中很多,使得坚贞、顽强、爱国的苏武在我们眼前熠熠生辉。面对卫律“复举剑拟之”,苏武岿然不动,这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面对卫律絮絮叨叨的劝降,苏武默然不应,这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贞!牧羊北海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落尽了节旄,却溢满了忠心!收尾处,作者饱含叹惋、钦佩、欣慰之情写道:“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白尽了须发,却坚守了气节,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些鲜明感人的细节,使苏武的形象一次次丰满,一步步升华。
任务探究二 红花犹需绿叶衬
——赏析文中的衬托手法
[任务导引]
苏武这一形象丰满,鲜活,具体可感,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苏武在匈奴长期的殊死抗争,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一光辉。
[任务设计]
4.《苏武传》一文是如何以典型环境衬托苏武的爱国情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开头介绍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从客观上,作者交代了苏武出使匈奴时的政治环境。尽管政治环境瞬息万变,凶险万分,但苏武仍手持汉节,率使出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特别是当匈奴内部发生政变以后,单于悍然扣留了苏武,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逼迫苏武投降,“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流放北海,廪食不至,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文章通过这种典型环境的衬托极好地表现了苏武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爱国情操。
5.《苏武传》一文是如何以典型行为衬托苏武的忠君品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苏武得知虞常东窗事发,而副手张胜又因行为不慎,暗中给虞常财物而卷入其中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但这时的苏武,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想用自杀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在卫律等人的抢救下才挽救了苏武的性命,这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作者此时没有发表自己的一言一词,完全用事实说话,但苏武的忠君品质、爱国思想却跃然纸上。
任务探究三 苏武留胡节不辱
——感悟苏武的精神品质
[任务导引]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一首曲调古朴闻之令人落泪的歌曲,唱出了苏武的忠贞。但要想真正读懂苏武身上的坚贞不渝,就必须“破译”苏武出使匈奴19年里面临的种种人生困境。
[任务设计]
6.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曾两度自杀,为什么后来又想方设法地要活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武在胡地把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斗争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①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他选择了自杀,以避免受审。②匈奴知道威吓、利诱已无法征服苏武,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因此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后来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处境中坚强地活下去,并且不辱使命,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7.苏武痊愈后,单于却并没有打算放苏武归汉。当时苏武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又是如何走出这些困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诱惑困境。单于想招降苏武,首先派出了汉降臣卫律前来劝降。卫律劝说苏武只要投降,阶下囚可以一跃而成为匈奴王,可以拥众数万,马畜弥山,极尽富贵荣华,但苏武依然没有答应,苏武抵制住了匈奴人的诱惑。②生存困境。单于先“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后又“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廪食不至”,企图使苏武屈服。但苏武却顽强地活了下来,你将我“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我就“啮雪,与旃毛并咽之”;你将我徙“北海上无人处”,“廪食不至”,我就“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③情感困境。李陵归降匈奴“久之”,单于派出了李陵前来劝降苏武。李陵从二人过去的情谊,到现在苏武的处境,再到假使苏武回国后茫茫未知的结果,可以说李陵都替苏武想到了,不可谓不全,不可谓不细,试图以情感来软化苏武。但苏武却不为所动。李陵不死心,想再次劝说苏武时,苏武却说“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一个“王”字,从情感上拉开了与李陵的距离;一个“死”字,表明了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④心灵困境。对于苏武而言,高官诱惑可以抵制,生存困难可以克服,情感软化可以不为所动,但苏武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心灵困境——孤独、绝望、寂寞、无助……受不了孤独,忍不了绝望,耐不了寂寞,抗不了无助,是人类的通病。但苏武却毅然决然地忍受着心灵的煎熬,持节牧羊,终于等到了归汉的那一天。
(教师用书独具)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