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2 22:2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二年级 生物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修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3章第1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存在于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是
A.血红蛋白 B.神经递质 C.DNA聚合酶 D.纤维素
2.正常情况下,不会在机体中发生的转换过程是
A.淋巴液→血浆 B.淋巴液→组织液 C.组织液→血浆 D.血浆→组织液
3.下图为“细胞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三种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生活的环境为血浆 B.②④构成内环境
C.细胞③为组织细胞 D.④⑤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
4.下列有关维持内环境稳态及内环境稳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D.只要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机体就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班级
5.右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表示感受器 B.②表示传出神经 C.③可能位于脊髓中 D.⑤可表示效应器
6.运动健儿在比赛过程中内环境会发生相关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引起pH明显下降
B.CO2经体液传送调节呼吸频率属于神经调节
C.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维持机体体温恒定
D.大量出汗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7.某研究人员欲进行某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的研究,经过X处理后,发现动作电位不能形成。学校则X处理最可能是
A.阻断了Na+通道 B.阻断了K+通道
C.降低了培养液中K+含量 D.增大了培养液中Na+含量
8.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的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减少患抑郁症的发生
B.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C.人学习的过程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D.短时记忆受损主要与新突触数目的减少有关
9.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可以调节机体的渗透压平衡,据表分析,若在缺水条件下,则a、b、c、d分别对应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 重吸收水量 排尿量
a b c d
A.少、弱、少、多 B.少、强、多、多 C.多、弱、少、少 D.多、强、多、少
10.下图所示为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一系列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B.乙中的胚芽鞘能向右弯曲生长
C.丙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 D.丁中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1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
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
C.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时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一定表达
D.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12.下图所示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①②为过程,a.b、c、d为相关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在二次免疫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B.b细胞能增殖、分化,分泌的c具有特异性
C.d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图示过程为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13.右图为人体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的M细胞是
A.辅助性T细胞 B.细胞毒性T细胞 C.记忆T细胞 D.浆细胞
14.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目,旨在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HIV在人体内环境中增殖
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一般不会使人感染HIV
D.艾滋病患者常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15.由于脐带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因此很多父母会在孩子出生时将脐带血保存起来,提取造血干细胞,为孩子日后健康成长“上保险”。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脐带血移植属于自体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
B.异体器官移植时,白细胞可能会攻击异体组织和器官
C.异体器官移植时,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完全相同才能进行器官移植
D.与异体移植相比,脐带血移植不会因为寻找不到适合骨髓而延误治疗时机
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
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D.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
17.在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效应器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B.失去感觉的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18.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两者都是由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B.神经元的树突是指长面细的突起
C.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D.中枢神经系统位于大脑
19.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调节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B.激素的分泌均需要多种内分泌腺分级调节
C.激素分泌后通常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激素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20.人体内具有“下丘脑—垂体—腺体X”的分级调节机制,且腺体X的分泌物又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相应的分泌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腺体X是甲状腺,则下丘脑在调节过程中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若腺体X是性腺,则性腺分泌的性激素的靶器官只能是生殖器官
C.若腺体X是甲状腺,则切除垂体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均减少
D.若腺体X是肾上腺,则肾上腺分泌的激素都为肾上腺素
21.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都具有的特点的是
A.在植物中含量较少 B.能促进果实成熟
C.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22.有一种植物激素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维持种子休眠。该植物激素最可能是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23.为研究激素对侧枝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GR24(独脚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和NAA
(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某植物的侧芽,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因变量的检测指标为侧枝长度
B.NAA对侧枝的抑制作用比GR24的更明显
C.GR24和NAA均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D.GR24和NAA均在植物细胞中合成
24.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中枢和呼吸中枢分别位于脑干和脊髓
B.自主神经系统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交感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控制机体内脏的运动受意识支配
D.神经胶质细胞能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25.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B.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一定时期内酵母菌数量呈“S”形增长
C.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时,要从试管底部取样
D.若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稀释后重新取样
26.乔木、灌木、草本和临本植物丰富,树柄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以上描述所属生物群落是
A.森林生物群落 B.荒漠生物群落 C.草原生物群落 D.农田生物群落
27.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武夷林蛙,要保护和增加其数量需要研究其生态位。下列不属于该研究内容的是
A.栖息地 B.物种分类 C.天敌和食物 D.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8.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逐个计数非常困难,调查种群密度不能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都采用标记重捕法
C.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取1m2最合适
D.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可以估算某蛾类昆虫的种群密度
29.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关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丰富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B.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比例协调,最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C.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死亡率来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
D.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提高其中野生生物的环境容纳量
30.种群数量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群增加的个体数与原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右图表示在调查期间,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受生物因素的限制
C.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受非生物因素的限制
D.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率等于0
31.海洋渔业生产上,在某鱼类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捕捞量应为
A.K/4左右 B.K/2左右 C.3K/4左右 D.尽可能多地捕捞
3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J”形曲线和“S”形曲线都属于物理模型
B. “S”形增长的种群,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都不断增大
C.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都不可能按“J”形曲线无限增长封
D.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该种群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呈“J”形增长
33.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种群研究的是同一种生物 B.组成群落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 D.分析优势种是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
34.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中4种占优势水鸟的种群数量、觅食生境、食物等进行调查,以分析它们的生态位,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 观察 数量/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颈尖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0 12.0 13.0 0.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0 0.0 50.0 25.0 25.0 0.0 0.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0 0.0 33.3 33.3 0.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
A.每种水鸟都有其自己在群落中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B.不同觅食生境主要体现了该自然保护区中群落的水平结构
C.绿翅鸭与鹤鹬的觅食生境一样,故其生态位完全相同
D.绿头鸭与绿翅鸭的竞争强度可能大于与鹤鹬的竞争强度
35.下列调查研究中,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
A.分析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调查东北豹种群数量,弄清其数量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C.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与林木郁闭度的关系,分析阳光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D.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从面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6.下列对古诗文或谚语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描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说明菊花在竞争中占优势
C.“螟蛉有子,螺蠃负之”,描述的是螟蛉与蜾蠃之间的捕食关系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
3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其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从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初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都增多,对资源利用更充分
C.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主要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
D.群落演替的结果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38.某山脉,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该山脉群落类型的分布主要由水分和温度决定
C.荒漠和草原群落中都不具有垂直结构
D.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群落中,群落结构最简单的是荒漠
3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都是分解者 B.动物都是消费者
C.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肉食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40.枯枝落叶等的分解离不开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活动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右图表示①②③④4个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的分解情况,其中最可能表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41.(16分)下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序号代表有关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下丘脑的功能有参与______、______和水平衡的调节。A可以代表______,D可以代表______。
(2)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④可以代表______;激素④⑦在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过程中表现为______作用。
(3)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肾性尿崩症患者排尿量异常增大可能是因为其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降低。该尿崩症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与正常人相比______(填“偏低”或“偏高”),肾性尿崩症患者抗利尿激素水平异常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4分)下图所示为机体的部分免疫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过程属于_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图示细胞因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
(2)图中,免疫细胞是______,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在______中发育成熟。
(3)科研小组以动物为实验材料,研究同时接种甲、乙两种疫苗对乙抗体生成量的影响。他们发现同时接种甲、乙疫苗,乙抗体生成量明显减少。资料显示,甲、乙疫苗结构相似,推测甲疫苗会与乙疫苗______位于B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从而影响______细胞的生成,最终影响乙抗体的生成量。
43.(16分)经过综合治理,某池塘生物群落发生较大变化,现主要养殖团头鲂,定量分析该池塘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及捕食概率,结果如下表(桡足类、枝角类,轮虫均为浮游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被捕食者 捕食者
桡足类 枝角类 团头鲂 轮虫
饲料 0.708
桡足类 0.012
枝角类 0.460 0.023
浮游动物 0.380 0.736 0.740
团头鲂
轮虫 0.094 0.074 0.015
底泥沉积物 0.058 0.161 0.206 0.223
水体碎屑 0.008 0.028 0.033 0.037
(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其生物群落发生的较大变化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2)根据人类活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该池塘生态系统属于______(填“人工生态系统”或“自然生态系统”);其中团头鲂与枝角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
(3)请写出团头鲂所处营养级最高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营养方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表中生物所属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
44.(14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______,该草原中,植物对食草动物的作用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图中第15年时,食草动物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是______,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______(填“能”或“不能”)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3)根据所捕获动物数量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草原中,第一天捕获了100只兔子售卖,第二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只兔子,假设兔子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草原中兔子的初始数量约为______只。
(4)若要研究该草原某区域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二年级 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项不符合题;D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中,C项不符合题意。
2.B【解析】正常情况下,组织液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但淋巴液不能形成组织液,B项符合题意。
3.C【解析】细胞①是毛细血管细胞,②是组织液,细胞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细胞①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B、D项错误;C项正确。
4.D【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项错误。
5.B【解析】②表示传入神经,B项错误。
6.D【解析】比赛过程中,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能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比赛过程中,CO2经体液传送调节呼吸频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项错误;比赛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维持机体体温相对恒定,C项错误。
7.A【解析】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阻断Na+通道,动作电位不能形成,A项符合题意。
8.D【解析】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项错误。
9.D【解析】缺水条件下,机体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排尿量减少,D项符合题意。
10.D【解析】甲中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A项错误;乙中胚芽稍向左弯曲生长,B项错误;丙中胚芽替尖端的生长素由于受光照影响,进行横向运输,C项错误。
11.D【解析】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胃液不属于体液,故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很多体细胞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B项错误: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不存在针对抗原进行的抗体基因表达过程,C项错误。
12.A【解析】b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增殖,B项错误;d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项错误;图示过程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D项错误。
13.C【解析】图示细胞免疫过程中,F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N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E细胞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M细胞是记忆T细胞,C项符合题点。
14.B【解析】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中增,B项错误。
15.C【解析】异体器官移植时,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C项错误。16.C【解析】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C项错误。
17.A【解析】若效应器受到损伤,神经中枢正常,则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机体)将表现为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A项符合题意。
18.C【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是指长面细的突起,B项错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D项错误。
19.B【解析】有些激素的分泌不需要内分泌腺分级调节,如胰岛素,B项错误。
20.A【解析】腺分泌的性激素的靶器官还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等,B项错误:切除垂体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多,C项错误;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因酮,皮质醇等,D项错误。
21.B【解析】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项符合题查。
22.C【解析】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维持种子体眠,C项符合题意。
23.D【解析】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在植物细胞中合成,D项错误。
24.D【解析】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项错误;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B项错误;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支配,C项错误。
25.C【解析】该实验在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A项正确;取样时,试管需要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C项错误;若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适当稀释,D项正确。
26.A【解析】森林中生活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必物等,A项符合题意。
27.B【解析】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其栖息地,天敌和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项符合题意。
28.D【解析】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种群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A项错误;对于蚜虫等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项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取1m2,若某种群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项错误;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因此能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估算其种群密度,D项正确。
29.D【解析】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项错误;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比例协调,种群数量基本不变,B项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降低害虫出生率来降低害虫种群数量,C项错误。
30.A【解析】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为大于零的定值,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因此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限制,综上所述,A项正确。
31.B【解析】“S”形曲线中,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最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因此捕捞量在K/2左右时,可以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B项正确。
32.C【解析】“J”形曲线和“S”形曲线都属于数学模型,A项错误:“S”形增长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不断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降低为零,B项错误;自然界中,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都不可能按“J”形曲线无限增长,C项正确;在种群迁移到新环境初期,若不适应新环境,则其种群数量可能会降低,D项错误。
33.D【解析】分析优势种是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D项错误。
34.C【解析】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因此生态位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
35.D【解析】可运用样方法调查的是种群密度,D项符合题意。
36.C【解析】“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描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错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没有涉及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B项错误;“螟蛉有子,螺蠃负之”,描述的是螟蛉与螺蠃之间的捕食关系,C项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D项错误。
37.C【解析】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项错误。
38.C【解析】各类型的群落中,植物都具有垂直结构,C项错误。
39.C【解析】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是生产者,A项错误:腐生动物如蚯蚓是分解者,B项错误;肉食动物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D项错误。
40.A【解析】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水分充足,微生物等分解者活动旺盛,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最大,分解达95%所需时间最短,A项符合题意。
41.(1)血糖(1分) 体温(1分) 胰岛B细胞(2分) 垂体(2分)
(2)肾上腺素(2分) 协同(2分)
(3)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血液中激素等物质的含量,可以反映出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情况(2分)
(4)偏高(2分) 肾性尿症患者的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感性降低,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排尿量异常增大(1分)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增加,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偏高(1分)
【解析】(1)据图分析,下丘脑参与血糖的调节,参与体温的调节,参与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A(胰岛B细胞)分泌的②(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D可以代表垂体,分泌⑥(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⑦(甲状腺激素)。(2)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④可以代表肾上腺素,既能升高血糖,也能升高体温。④与⑦(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物质化分解,增加产热,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3)由于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血液中激素等物质的含量,可以反映出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情况,故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4)肾性尿症患者抗利尿激素水平异常的原因是其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降低,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排尿量异常增大;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增加,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偏高。
42.(1)特异性免疫(2分) 三(2分) 辅助性T(2分)
(2)抗原呈递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或B细胞)(2分) 胸腺(2分)
(3)竞争(2分) 记忆细胞和浆(2分)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免疫过程中有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应属于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2)图中的免疫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成B细胞),可以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3)同时接种甲、乙疫苗,乙抗体生成量明显减少。资料显示,甲、乙疫苗结构相似,推测甲疫苗会与乙疫苗竞争位于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使感受到乙疫苗的B淋巴细胞较少,从而影响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生成,最终影响乙抗体的生成。
43.(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分) 营养结构(或食物链和食物网)(2分) 次生(2分)
(2)人工生态系统(2分) 捕食和种间竞争(2分) 浮游植物和轮虫(2分)
(3)浮游植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团头鲂(2分)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分)
【解析】(1)该鱼塘只是在原有池塘的基础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其生物群落发生的较大变化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2)在池塘中养殖团头鲂,人的作用突出,因此该池塘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据表可知。团头鲂与枝角类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浮游植物和轮或只占据一个营养级。
44.(1)干旱(2分) 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或氧气)(2分)
(2)出生半大于死亡率(2分) 不能(2分)
(3)2000(2分)
(4)记名计算法(2分) 目测估计法(2分)
【解析】(1)该草原中,植物对食草动物的作用有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或氧气)。(2)图中第15年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因此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3)据题“根据所捕获动物数量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推算:假设该草原中兔子总数为x,则有100/x=95/(x-100),计算得出x=2000,即该草原中兔子的初始数量约为2000条。(4)若要研究该草原某区域土壤中小动物的关群丰富度,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