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数学好玩—分扣子》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小学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 数学好玩 年级 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分类标准的确定
学情分析 《分扣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一、学生的思维特点 一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爱问,对知识的学习更多依赖于动手操作。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直观、形象的事物对它们更有吸引力。 “分类”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尤其是“分类标准”的确定,需要抽取事物的共同属性。因此,分类的抽象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过《整理房间》一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指定的标准进行正确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不要求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三、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整理书包、房间等等。整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给物体分类的过程。因此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分类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分类的本质—把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学方法 《分扣子》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按照指定标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中的分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分类的抽象性对学生来说是思维的难点。此外,分扣子是个抽象的过程,需要经历丰富的操作活动,因此就需要借助大量的学具扣子。 基于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利用电子书包辅助教学的形式,遵循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具体如下: 一、利用电子书包提供学具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套学具包括31个不同扣眼、颜色、形状的扣子。每班45人,就是1395个扣子。全年级14个班,就是19530个扣子,而且循环往复,每一年都需要近20000个扣子。费时费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尝试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利用电子书包提供扣子资源。学生可以借助pad,直接拖动扣子进行分类。同时,漂亮的、来于问题情境的扣子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电子书包创设问题情境,感悟“标准”的含义 “分类标准”的确定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怎样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悟到标准的存在呢?上课伊始,利用电子书包创设了提问题“找礼盒”的情境。小熊的生日礼盒就藏在一堆盒子中间,哪一个是呢?学生随机提问题,pad就能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即时分类。如学生问:小熊的礼盒是方形的吗?点击方形,就能迅速将礼盒分成两类。学生每提一个问题就是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每次确定一个标准,pad就能即时将礼盒分类。在层层递进的分类活动中,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 三、利用电子书包操作分类,感受分类过程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本节课有两次分类活动,活动一含有两个分类指标,活动二含有三个分类指标。对于每个活动,学生都可以直接操作pad,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拖动扣子分类。同时,对于每次的分类结果,学生还可以选择保存,便于后续的比较和反思。如果哪一个环节理解得不好,还可以返回上一层,重新操作。 四、利用电子书包反思评价,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及评价意识 综合实践课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与评价,因此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引导学生针对课堂参与度、能否找到合适的分类方法、活动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点击pad呈现反思结果。同时,后台能够直接生成全班学生的统计结果。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引入:小熊要过生日了,熊爸爸送给它一个漂亮的生日礼盒,就藏在这堆盒子中间,你能帮助小熊猜一猜,哪一个是吗?可以通过提问题来猜,不过有一个条件,只能提让我回答“是”或“否”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能很快猜到礼盒呢? 学生提问题, 课件展示:依据学生的提问展示每次的分类结果。直到找到礼盒为止。 教师提问:回忆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到礼盒的? 小结:你们每次提的问题实际就是一个分类的标准,每次按照这个标准,都能将礼盒分成两类。 二、自主操作pad,体会分类过程 (一)活动一 1.课件出示扣子图片,提问:小熊有两个宝盒,里面装满了扣子,这是其中的一个。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扣子分类吗?下面就请大家在pad上分一分吧!(教师巡视学生分类情况,推屏并展示学生的分类过程) 2.学生利用pad汇报不同的分类过程。 3.反思:比较不同的分类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体会分类的过程虽然不同,但是最后分类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活动二 1.提问:思考,刚才我们按照两个标准给这些扣子依次分了类,分的过程虽然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现在小熊的第二个宝盒也打开了,里面有更多的扣子,猜一猜,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一直分下去,分到不能再分为止,最后分的结果会一样吗 2.学生操作pad自主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过程。 4.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和最开始的猜测一样吗? 三、阅读绘本,感受分类意义 (一)谈话:同学们在分类的过程中表现特别出色,老师奖励大家看一个关于分类的绘本。 (二)回忆阅读绘本内容,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回顾反思活动过程,完成自我评价 谈话总结:本节课我们利用分类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现在请大家反思一下,你觉得这节课有没有积极参与分类呢?分类最重要的是找到分类的标准,每次分类前你能找到分类的标准吗?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体会分类的本质 “小熊找礼盒”的情境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爱问的特点。礼盒色彩鲜明、形状有别,便于学生抽取共同属性。通过提问确定标准,pad即时展示分类过程,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标准”的存在,有效感悟了分类的本质。为后面自主确定标准分类奠定了有效基础。 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体会“分类的本质” 本节课有两次分类活动,活动一有两个分类指标,活动二有三个分类指标。需要学生逐次分类。对于这两个分类活动,学生都可以借助pad直观操作,拖动扣子直接分类。同时,学生还可以随时点击、保存每次分类结果,也可随时调取分类结果。方便学生观察、反思。为不同分类过程的比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在pad的辅助下完成的。从拖动扣子分类到阅读分类的绘本故事,再到最后的反思评价,都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普通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直观、高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过,全面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在解决问题环节中,由于学生较多,教师的个别指导可能不够及时。再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激励性不够到位等等。基于以上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