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31 08: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未名湖博雅塔第21课新文化运动岳麓版必修ⅢFOCUS CHINA ——1915财经播报快报1: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快报2: 1895—1911年间,全国注册厂矿企业687万家,1912—1915年间,迅速激增至2300万家,年均办厂79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FOCUS CHINA ——1915社会花絮简讯1:西方启蒙思想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被进一步介绍到中国,陈独秀尤其推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布的《人权宣言》即自由、民主、平等; 简讯2:广东某富豪家有胡椒树108株,每年收入极丰,于是他纳妾108位,每妾各收1株之利,用于饮食服饰 。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女子世界》,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但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FOCUS CHINA ——1915时事政治[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但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4.政治:袁世凯倒行逆施,
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尊孔复古启蒙思想封建专制民主政治PKPK[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
围绕《新青年》杂志,了解其创刊时间、创刊地点、创刊人、撰稿人、搬迁情况、所宣传的各类主张、社会反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在思想上有何共同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北京大学[新意盎然] 陈独秀(1879—1942)李大钊
(1889-1927)胡适(1891一1962)钱玄同 (1887-1939)刘半农(1891-1934)『编辑部的故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思考: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呢?《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北京大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意盎然] 蔡元培慧眼识英雄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除旧布新]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观察二:新道德与旧道德之争观察三:新文学与旧文学之争观察一:民主科学与专制愚昧之争审视: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碰撞与冲突【分组讨论
合作学习】[除旧布新]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归纳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民主专制科学迷信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提倡 反对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 …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提倡 反对 ;【比一比】哪组快而准?“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比一比】哪组快而准?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FOCUS CHINA ——1919时事要闻简讯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的青年学生最先走上街头握紧了爱国的拳头。简讯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FOCUS CHINA ——1919社会花絮快报1: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快报2: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徐志摩在伦敦遇到林徽因,一见倾心,后来陷于情网难以自拔的他不惜提出和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万象更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政治和思想上打击了专制主义;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
的觉醒;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
五四运动。1.新旧冲突2.新意盎然课堂小结:新新(背景)(兴起)3.除旧布新4.万象更新新新(内容)(影响) 史料: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拓展探究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陈独秀(1879—1942)李大钊
(1889-1927)胡适(1891一1962)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谢谢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