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程标准】
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过程及意义;
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生
产
力
人
类
改
造
自
然
的
能
力
谁来改造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怎么改造
改造什么
人的
因素
物的
因素
生
产
资
料
利用
加工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方作用于生产力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
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包括国家政府机器、法律与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经济决定政治
上层建筑: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一)渔猎采集经济时期——远古时期
1、食物来源:人类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
2、生产工具: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打制石器(旧石器)
3、生活方式:
①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②迁徙、群居;
③社会有了简单分工:男性狩猎,食物来源不稳定;女性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提供大部分食物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前提:大约一万年前,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二)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
北
冰
洋
欧
洲
东亚农作物:水稻、粟(小米)、大豆
家畜:猪、鸡、水牛
北
大
美
洲
亚 洲
非
西
西亚农作物:小麦、大麦、豆类
家畜:狗、绵羊、山羊、猪、牛
东南亚农作物:豆类、芋头、甘薯、柚子、香蕉、柑橘
亚马孙河流域农作物:甘薯、花生
西非农作物:甘薯、秋葵、黑豆
太
中美洲农作物:玉米、豆类、胡椒、
南瓜、番茄
平 洋
洲
印 度 洋
大
洋
洲
南美安第斯山脉农作物:马铃薯、玉米。家畜:羊驼等
美
洋
东非农作物:甜高粱。家畜:牛、绵羊、山羊
洲
洋
南
极
洲
农作物、家畜传播大致方向
洲界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大
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具有多样性
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表现)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原始农耕 原始畜牧业
东亚
西亚
中美洲
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
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水稻
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小亚细亚半岛南部
小麦、大麦原产地
9000年前饲养绵羊山羊
玉米、甘薯
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三)原始农业的产生的意义
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改变了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加速人口增长
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到定居,形成聚落;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
3、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4、推动生产关系变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页思考点: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 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由依赖、适应自然到利用、改造自然,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早期科学出现。
★ 食物结构的变化:除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外,人类开始食用自己生产的食物;
★ 生产方式的变化:由采集狩猎变为农业生产;
★ 社会组织的变化: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早期城市产生;
★ 经济形态的变化:分工出现,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
★ 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 生产关系的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男女地位变化
贫富分化出现
产生阶级差别
强制机关诞生
二、生产关系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生产关系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
私有制 生产力发展,部落首领把剩余产品据为己有
阶级 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
国家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农业革命
私有制
阶级分化
国家产生
战争
剩余产品
贫富分化
社会分工
调节冲突
掠夺剩余产品
俘虏
奴隶
男女社会地位变化
男女分工变化
城市
定居, 居住点扩大
政治、宗教活动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
演变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直接原因: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三、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概况: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①食物生产: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②社会生活:
古巴比伦王国
古埃及
①王室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②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①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②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都位于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统治者重视修建水利工程。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农业生产
小农经济
国家政策
水利工程
生产分布
(2)古代中国
①食物生产:
②社会生活:
①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
②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①战国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②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 (分散性)
②男耕女织; (落后性)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自给自足。 (封闭性)
封闭、分散、落后、脆弱
简单但生命力顽强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020·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A
【高考真题】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真题理解】
下图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铁器开始使用
B.注重精耕细作
C.牛耕尚未推广
D.仍旧刀耕火种
精耕细作: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识梳理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明清)
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牛耕方法,到东汉已经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
曲辕犁。至此,我国的耕犁已经
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1) 生产工具:
(2)耕作制度:
两汉:一年一熟;
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形成一年两熟(三熟)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识梳理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明清)
春秋战国:垄作法已经使用;
西汉时:赵过总结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撒播方法先进;
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成型)
(3)耕作技术
(4)经营方式: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
千耦其耘:千对农人在耕地。耦:二人并耕;千:概数,言其多;耘:除田间杂草。
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称为小农经济
商周:集体耕作
春秋战国:个体农耕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识梳理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明清)
(5)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
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曹魏: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唐朝:创制了筒车;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人力
水力
风力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是其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阻碍
海禁、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家庭
手工业
官营
手工业
私营
手工业
西西里、埃及和黑海地区的谷物,爱琴海北岸的木材,中欧的金属,都流向希腊本土,希腊本土的陶器、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则输往埃及、西西里和意大利等地。
(3)古代希腊
①食物生产:
A、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B、因地制宜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或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②社会生活——奴隶制经济
A、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B、斯巴达人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交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农业劳动。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在古罗马的王政时期,土地公有制十分盛行,甚至大部分国土都属于公有……在步入共和国时期前后,公有制土地虽依然存在,但所占比例已经大大缩减,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的主导……罗马帝国初期,在意大利,除谷物需要进口外,葡萄酒和橄榄油都有剩余,曾大量输往高卢等地。
①食物生产:谷物生产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
②社会生活:古罗马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浙破产。
(4)古代罗马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浮动园地
(5)古代美洲
②社会生活:
A、贵族土地私有制。
B、村社的土地公有制,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①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和西欧农业生产有那些差异?
材料 中国与西欧以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为背景,走上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西欧普遍实行休闲农作制,中国则发展了较为集约化的土地连种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
——卢峰《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①东西方农业耕作技术的差异
中国采取的是以复种连作制为主的种植农业,西欧采取的是以轮作制为主的农牧混合农业,休耕和收获后的土地一般用作牧场。
②东西方农业中种植与畜牧的比重差异
中国是“主谷式”农业(先农后牧),农桑结合是中国农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即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西方是“谷草式”农业(农牧并重),农牧并举则是西方农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
采集渔猎:木石骨器;学会用火
古巴比伦:王室、神庙和贵族拥有很多土地
古代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神庙占有;宗教信仰
古代中国:南稻北粟;土地掌握在各级贵族手中;铁犁牛耕;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精耕细作…
古代希腊:因地制宜;城邦公民拥有土地
古代美洲:土地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
农耕畜牧
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
畜牧业:随农业和定居而产生
课堂总结
生产关系的变化: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