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城镇化(配套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城镇化(配套练习)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2 10: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城镇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45分,每题3分)
读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矿产 D.气候
2.该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
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②城市化水平提高③城市人口总量减小④出现了郊区城市化⑤阶段Ⅱ到阶段Ⅲ城市化速度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是移民国家。2020年,澳大利亚人口约为2568.7万人,城镇化率为86.2%,美国人口约为3.32亿人,城镇化率为82.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澳大利亚城镇化率较美国高,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 )
A.人口基数小 B.经济水平高 C.农业较发达 D.气候条件好
4.若移民数量大幅增加,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 )
A.经济迅速发展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环境问题加重 D.人地矛盾得以缓解
19世纪以来,随着移民人口激增,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城市空间沿特定增长廊道不断扩张。2014年墨尔本实施“20分钟邻里”规划策略,着力打造邻里活动中心,为周边社区提供商业、服务和就业以及社会交往的聚集地,鼓励城市居民就地满足日常生活需求、逐渐减轻对小汽车的依赖。图1示意墨尔本大都市区空间形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9世纪以来,影响墨尔本大都市区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环境质量 C.交通线路 D.地域文化
6.与远郊区相比,中心城区建设“20分钟邻里”的突出优势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用地成本较低 C.自然环境优美 D.人口素质较高
7.“20分钟邻里”的建设有利于( )
①扩大城区规模②加速逆城市化③促进节能减排④缩短通勤时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示为我国城市化的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数量增多,但规模不变 B.城市人口总数增加快,但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变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较快 D.城市数量不变,城市规模扩大
9.我国城市化( )
A.处于初期 B.处于加速阶段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非常合理
10.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 )
A.聚落人口规模越大,其数量就会越多 B.聚落人口规模越小,其数量就会越少
C.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D.城市人口在32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研究表明,在考虑住房支出和生活支出后,流动人口在超大城市的工资水平仍然具有竞争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超大城市持续较高的房价对流动人口住房支出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 )
①以租房为主②购房年限较早③租房选择较灵活④居住场所距工作地较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从工资水平和必要开支等角度看,提高对流动人口吸引力的合理措施是( )
A.超大城市完善社会保障 B.特大城市丰富商品供给
C.大城市完善公租房供应 D.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
13.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甲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乙图为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4.甲图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阶段是( )
A.A—B B.C—D C.D—E D.E—F
15.乙图中a、b表示城市化不同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对比a、b可得出( )
A.a的服务业就业比重比b高 B.a的农业就业比重比b高
C.a的工业就业比重比b低 D.a的城市化水平比低
二、综合题(共55分,共3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
(1)指出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
(2)简述外来人口流入对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影响。
(3)从产业和城乡分部角度,说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评价珠三角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17.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大城市平面略图(提示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的城市化表现为____。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____。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件:____。
(4)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贵州近几年大力进行产业转型。贵安新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大数据业务,吸引了阿里巴巴及众多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六盘水市计划加大煤炭开发力度并围绕矿区发展煤化工产业(将煤经过化学作用与水反应转化为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
材料2 大瑞铁路(大理—瑞丽),2008年开工,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通车,投资大、工期长。
材料3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上部为较硬的胶结物质,下部为土柱,下图为景观图,表为云南元谋地区的气温降水柱状折线图。
(1)分析“云计算”大数据业务落户贵州对该区域城市化的有利影响。
(2)六盘水市发展煤化工产业你是否赞同,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二城市都在二河交汇处,所以城市的区位主要因素是河流,可以提供水源和水运,B正确;地形、矿产、 气候未体现,ACD错误。故选B。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人口逐渐向城市外围移动,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①②④正确,③错误;阶段Ⅱ到阶段Ⅲ城市化城市规模扩大,但无法体现出速度,⑤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3.A 4.C
【解析】3.澳大利亚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但澳大利亚人口基数小,使得其城镇化率较高,A正确;澳大利亚与美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B错误;城镇化与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且美国农业很发达,C错误;气候条件与城镇化率关联较小,D错误。故选A。
4.移民数量大幅增加,会加剧澳大利亚的人地矛盾,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加重,C正确;移民迁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但澳大利亚经济已经较为发达,移民迁入不会导致澳大利亚经济迅速发展,A错误;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可以缓解澳大利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B错误;移民数量大幅增加,会加剧澳大利亚的人地矛盾,D错误。故选C。
【点睛】城镇化率一般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
5.C 6.A 7.B
【解析】5.由题干可知: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城市空间沿特定增长廊道不断扩张,因此交通线路是影响墨尔本大都市区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中心城区与远郊区相比,一般经济水平比较高,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A正确。一般城区人口密集,生产活动较多,土地价格贵,污染严重,B、C错误。中心城区与远郊区相比,人口素质确实较高,但与中心城区建设“20分钟邻里”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7.由题干可知:20分钟邻里”规划策略,鼓励城市居民就地满足日常生活需求、逐渐减轻对小汽车的依赖,因此“20分钟邻里”的建设可以加速城市化,缩短通勤时间,促进节能减排,对城市规模影响不大,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B。
【点睛】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
8.C 9.B
【解析】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城市化呈不断上升趋势,城市数量增多,规模增大,AD错。城市人口总数增加快,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且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较快,C正确,B错。故选C。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较快,2010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左右,我国城市化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而并非初期或逆城市化阶段。在城市的中期加速阶段,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易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发展不一定非常合理。故选B。
【点睛】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10.C
【详解】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在小于16万人时,城市数量和人口呈正相关;超过16万人口时,城市数量和人口负相关, AB错误;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其它规模城市数量都比16万人时城市数量少,C正确,D错误。故选C。
11.A 12.D
【解析】11.超大城市房价较贵,流动人口往往没有购买住房,以租房为主,可以减少生活成本,①对,②错;租房考虑的因素包括租金高低、距离工作地远近、交通便利程度等,选择灵活,但未必都接近工作地,③对,④错。①③组合正确,A对,B、C、D错。故选A。
12.从图中数值分析,住房支出占流动人口收入比重不大,公租房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限,C错;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社会保障完善和商品供给丰富,生活成本较高才是影响其流动人口吸引力的主要因素,A、B错;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但收入也较低,若能够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和收入,就可以提高对流动人口吸引力,D对。故选D。
【点睛】过度城市化,也会带来弊端。比如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城市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噪音污染、交通拥堵、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正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城市化过快和过度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是大量耕地非正常减少, 二是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三是房地产“泡沫化”, 四是随着增长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放缓,城市逐渐“废墟化”。
13.A
【详解】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但并不是简单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A错误,符合题意;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正确,不符合题意;一般来说,社会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正确,不符合题意;区域经济发展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发展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狭义的城市化:指农业人口不断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广义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拓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14.D 15.A
【解析】1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是城市化的反映,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则出现逆城市现象,表现为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小城镇迁移,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的时段为e-f,故选D。
15.结合图示可知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就业比重。在工业中就业所占比重:a大于20%,b不足20%;在服务业中就业所占比重:a大于70%,b不足30%;在农业中就业所占比重:a不足10%,b接近60%。因此a的服务业就业比重比b高,a的农业就业比重比b低,a的工业就业比重比b高,a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于b地,城市化比b地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自然化倾向的追求、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达。
16.(1)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外来人口流入)。
(2)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3)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城镇人口比重大。
(4)有利:扩大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农村劳动力流失,占用农业用地。
【分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城镇化的影响等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导致人口变化的方式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故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数量减去死亡人口数量;另一方面是机械增长,主要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导致常住人口增加。
(2)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包括少儿人口、劳动力(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珠江三角洲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入务工,外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会使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3)结合所学可知,外来人口来珠江三角洲主要是为了就业,故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就业机会多的城镇地区,主要在城镇务工,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大;其次,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珠江三角洲二、三产业占比大,且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故外来人口主要在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4)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城镇人口多且消费水平较高,故城镇人口增多会扩大农产品市场,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会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城市的不断扩展会占用农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
17.(1) 用水方便 水运便利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 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4)化工厂排放废气和废水,会对新城区的大气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平原某大城市平面略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布局分析、城市化的表现、城市选址区位分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布局在河流交汇处,选址的有利条件是用水方便和水运便利。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该区最显著的城市化表现。
(3)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接近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地租便宜。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件:接近城市市中心,消费人群多,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通达度高。
(4)化工厂会排放工业废气和废水,会对新城区的大气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降低城区的环境质量。因此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18.(1)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
(2)赞同,增加煤炭用途;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等。
不赞同,占用土地资源;易造成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以及水和大气污染等。
【分析】本题以贵州产业转型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大数据产业对贵州的积极影响及六盘水煤炭资源的开发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从事二、三产业人口增多等。 “ 云计算 ” 大数据业务会吸引众多企业入驻,使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企业增多会导致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得城市人口增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促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2)本题具有开放性,六盘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赞同六盘水市发展煤化工产业,具体原因是增加煤炭用途;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从煤化工产业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占用以及破坏生态环境角度不赞同六盘水市发展煤化工产业,具体原因是占用土地资源;易造成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以及水和大气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