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6下数学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6下数学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2-23 15:0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红红按照一定的比例把一张图片分别画出来,用( )比例画出的图形最大。
A.1∶3 B.1∶4 C.2∶1 D.3∶1
2.一个长方形,按3∶1放大后,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3 B.1 C.4 D.9
3.把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面积是( )cm2。
A.15 B.27 C.45 D.135
4.一个三角形按照3∶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不变”的是三角形的( )。
A.周长 B.面积 C.每个内角的大小 D.高
5.把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54 B.60 C.70 D.180
二、填空题
6.笑笑有一张相片长是12厘米,她把它按原样缩小成长4厘米,宽3厘米的相片,相片原来的宽是( )厘米。
7.一个边长是4cm的正方形,放大到原来的3倍之后,它的周长是( )cm。
8.把一个长方形缩小到原来的,它的周长缩小到原来的( ),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
9.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按2∶1放大,得到的图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放大前后的面积比是( )。
10.把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按3∶1放大后画在纸上,直径应画( )厘米,这时它的周长是( )。
11.看图填空。
① ②
(1)图②是图①按( )∶( )的比缩小得到的。图②与图①面积的比是( )。
(2)将图②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是( )cm3。
12.两位同学分别对同一个零件按照20∶1和25∶1的比例尺放大,结果图纸上两个零件的长度差6.5厘米,那么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 )厘米。
1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5cm,如果先把这个梯形先按3∶1放大,再按2∶5缩小,则最后得到图形面积是( )cm2。
三、判断题
1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就是把原图形各边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 )
15.把一个长方形按3∶1放大,它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6倍。( )
16.把一个圆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圆的面积是原来圆面积的。( )
17.一个面积是6.28cm2的圆形,按2∶1放大,得到的图形面积是12.56cm2。( )
18.把一个三角形按3∶1放大后,其中30°的角变成了90°。( )
19.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按2∶1放大,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 )
四、作图题
20.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每个方格代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1)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两个面积比是9∶4的平行四边形。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底为6厘米和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然后把三角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画在方格纸上。
21.按要求作图。
(1)把图形①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2)把图形②各边缩小为原来的,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3)在图形②里画一个最大的圆。
22.(1)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
(2)画出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3)画出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五、解答题
23.按要求画一画。
(1)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绕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后与D点相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2)把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按1∶2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画出梯形关于对称轴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24.(1)以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BC的轴对称图形;
(2)画出将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7格后,点B的对应点的位置为 ;
(4)如果将三角形ABC按2∶1放大,得到的三角形面积是原来的( )倍。
25.
(1)如果梯形①的顶点A用(2,7)表示,那么顶点B用( , )表示,顶点C用( , )表示。
(2)画出梯形①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梯形②。
(3)以(8,0)为一个顶点把梯形①按2∶1放大画在方格纸上,得到梯形③。
(4)梯形①的面积是梯形③面积的( )%。
26.(1)以图中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与图形A轴对称的图形B。
(2)画出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C。
(3)画出图形A各边按1∶2变化后的图形D。图形A、D的面积之比是( )。
参考答案:
1.D
【分析】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值大于1的比例尺叫放大比例尺,比值小于1的比例尺叫缩小比例尺。
【详解】A.1∶3=,<1;1∶3是缩小比例尺,不符合题意;
B.1∶4=,<1;1∶4是缩小比例尺,不符合题意;
C.2∶1=2,2>1;2∶1是放大比例尺;
D.3∶1=3,3>1;3∶1是放大比例尺;
选项C和D中,因为2<3,所以用3∶1比例画出的图形最大。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根据比例尺判断图形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D
【分析】我们可以假设原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按3∶1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为6,长为3,分别求出原长方形、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进而求出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详解】设原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
其面积是:2×1=2
按3∶1放大后长方形的长为6,长为3,
其面积是:6×3=18
18÷2=9
即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放大,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
3.D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据此计算即可。
【详解】(5×3)×(3×3)
=15×9
=135(cm2)
则得到的图形面积是135cm2。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明确放大的是图形的各个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4.C
【分析】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
【详解】A.周长会扩大到原来的3倍;
B.3×3=9,面积会扩大到原来的9倍;
C.角的度数不会扩大,每个内角的大小不变;
D.高会扩大到原来的3倍。
故答案为:C
【点睛】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
5.D
【分析】根据题意,把长、宽按3∶1放大,先分别求出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放大后的面积,即可进行解答。
【详解】放大后的长:5×3=15(厘米)
放大后的宽:4×3=12(厘米)
放大后图形的面积:15×12=180(平方厘米)
所以,放大后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此题首先求出放大后的长、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6.9
【分析】现在的长是4厘米,原样长是12厘米,长相当于缩小到原来的,约分后得,那么相应的宽也应缩小到原来的,所以用现在照片的宽度除以,即可求出相片原来的宽是多少厘米。
【详解】4÷12=
3÷=3×3=9(厘米)
即相片原来的宽是9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重点理解长和宽是等比例缩小的。
7.48
【分析】根据题意,把正方形放大到原来的3倍,即正方形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3倍,原来的边长×3就是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4×3=12(cm)
放大后正方形的周长:12×4=48(cm)
它的周长是48cm。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以及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运用,明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指围成图形的每条线段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8.
【分析】“把一个长方形缩小到原来的”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如果原来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再根据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把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现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用含有a,b的式子表示。最后比较现在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的关系,现在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
【详解】原来长方形的周长:2(a+b)
现在长方形的周长:2(a+b)=2×(a+b)=×2(a+b)
所以它的周长缩小到原来的。
原来长方形的面积:ab
现在长方形的面积:a×b=ab
所以它的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点睛】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它的周长就按指定的比扩大或缩小,它的面积就按指定比的平方扩大或缩小。
9. 96 1∶4
【分析】先根据放大比例尺求出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放大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根据比的意义求出放大前后图形的面积比。
【详解】放大后的长:6×2=12(厘米)
放大后的宽:4×2=8(厘米)
放大后的面积:12×8=96(平方厘米)
原来的面积:6×4=24(平方厘米)
原来的面积∶放大后的面积=24∶96=(24÷24)∶(96÷24)=1∶4
【点睛】图形按2∶1放大后,原来图形的各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10. 12 37.68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一个圆按3∶1放大,则圆的半径放大到原来的3倍,再根据圆的直径d=2r,求出放大后圆的直径,最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求出放大后圆的周长。
【详解】放大后圆的半径:2×3=6(厘米)
放大后圆的直径:6×2=12(厘米)
放大后圆的周长:3.14×12=37.68(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和圆的周长公式,利用图形放大的特点,求出放大后圆的半径、直径,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解。
11.(1) 1 5 1∶25
(2)50.24
【分析】(1)把图形按照1∶n缩小,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n;如果把图形按照1∶n缩小,则面积按12∶n2缩小,据此分析。
(2)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圆锥,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根据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分别求出绕3cm和4cm旋转形成的圆锥的体积,比较出最大的即可。
【详解】(1)4cm∶20cm=1∶5
12∶52=1∶25
图②是图①按1∶5的比缩小得到的。图②与图①面积的比是1∶25。
(2)3.14×32×4÷3
=3.14×9×4÷3
=37.68(cm3)
3.14×42×3÷3
=3.14×16
=50.24(cm3)
50.24>37.68
将图②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是50.24cm3。
【点睛】关键是熟悉圆锥特征,掌握圆锥体积公式,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对应边长的比相等,周长的比相等,但面积的比不相等。
12.1.3
【分析】根据题意,同一个零件按照20∶1和25∶1的比例尺放大,即前一个放大到实际长度的20倍,后一个放大到实际长度的25倍,那么后一个比前一个多放大了实际长度的(25-20)倍,用图纸上两个零件的长度差除以多放大的倍数,即可求出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
【详解】6.5÷(25-20)
=6.5÷5
=1.3(厘米)
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1.3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找出长度差6.5厘米对应的倍数差是解题的关键。
13.150
【分析】先用这个梯形的面积乘3就是这个梯形按3∶1放大后的面积。再把放大后的面积缩小到扩大后面积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可解答。
【详解】125×3×
=375×
=150(cm2)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比转化成整数、分数,再根据整数、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
14.×
【分析】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把图形按照1∶n缩小,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n。
【详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把一个长方形按3∶1放大,面积按照32∶12放大,据此确定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数。
【详解】32∶12=9∶1,把一个长方形按3∶1放大,它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
16.×
【分析】把一个圆按1∶2的比缩小,可以设原来圆的半径是1,则缩小后的半径为,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缩小后的圆和原来的圆的面积,再用缩小后圆的面积除以原来圆面积即可。
【详解】假设原来圆的半径为1,则缩小后的半径为,
原来圆的面积:
缩小后圆的面积:
即缩小后圆的面积是原来圆面积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求解。
17.×
【分析】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一个面积是6.28cm2的圆形,先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圆的半径,按2∶1放大后,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求出放大后圆的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扩大后的面积,看是否与原题相符。
【详解】r2=6.28÷3.14=2
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
圆的面积为:3.14×(2r)2
=3.14×4×r2
=12.56×2
=25.12(cm2)
所以原题的答案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圆的面积的计算,注意,一个图形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18.×
【分析】把一个三角形按3∶1放大后,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但是各个内角的度数不变。据此解题。
【详解】把一个三角形按3∶1放大后,其中30°的角仍然是30°。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放大。三角形按比例放大后,边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各内角度数是不变的。
19.√
【分析】把一个圆的半径按2∶1放大,说明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以及积的变化规律可得: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n倍,这个圆的周长就扩大到原来的n倍,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圆的周长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积的变化规律在圆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可以把它当作结论记住。
20.(1)(2)见详解
【分析】(1)(答案不唯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根据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9∶4,可画一个底和高都是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3×3=9(平方厘米);再画一个底和高都是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2×2=4(平方厘米)。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9∶4。
(2)(答案不唯一)6厘米缩小到原来的是3厘米,4厘米缩小到原来的是2厘米,所以画一个与原三角形形状相同,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
【详解】(1)(2)如下图。
(答案不唯一)
【点睛】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1.(1)(2)(3)见详解
【分析】(1)假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为2,高为1,放大后平行四边形的底为2×2=4,高为1×2=2,根据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画出放大后的平行四边形;
(2)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为4,缩小后正方形的边长为4×=2,以2为边长画出缩小后的正方形;
(3)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的圆是正方形里面最大的圆,以正方形的中心O为圆心,以2为半径画圆,并标注圆心O,据此解答。
【详解】(1)(2)(3)作图如下:
【点睛】掌握放大和缩小图形的作图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2.见详解
【分析】(1)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确定平移方向(向右)和平移距离(5格);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依次连接各对应点;
(2)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O点)、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找出各关键边的对应边,最后依次连接组成封闭图形;
(3)假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原来的长直角边为3,放大后的长直角边为3×2=6,原来的短直角边为2,放大后的短直角边为2×2=4,根据放大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作图,据此解答。
【详解】
【点睛】掌握平移和旋转图形的作图方法,并求出放大后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3.(1)图形见详解;(5,4);
(2)(3)(4)见详解
【分析】(1)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C点)、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找出各关键边的对应边,最后依次连接组成封闭图形,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据此表示出D点对应点的位置;
(2)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确定平移方向(向右)和平移距离(5格);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依次连接各对应点;
(3)原来长方形的长为6格,缩小后长方形的长为6÷2=3格,原来长方形的宽为4格,缩小后长方形的宽为4÷2=2格;
(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梯形的关键对称点,最后依次连接各点。
【详解】
旋转后与D点相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
【点睛】掌握旋转、平移、轴对称图形的作图方法,并求出缩小后长方形的长与宽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4.(1)见详解
(2)见详解
(3)(9,14)
(4)4
【分析】(1)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2)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
(3)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7格,行数不变,列数+7即可。
(4)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三角形面积=底×高÷2,分别求出放大前后的面积,用放大后的面积÷放大前的面积即可。
【详解】(1)(2)
(3)2+7=9,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7格后,点B的对应点的位置为(9,14)。
(4)3×4÷2=6
(3×2)×(4×2)÷2
=6×8÷2
=24
24÷6=4
如果将三角形ABC按2∶1放大,得到的三角形面积是原来的4倍。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
25.(1)(4,5);(6,5);(2)见详解;(3)见详解;(4)25;
【分析】(1)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分别找出顶点B和顶点C在方格中对应的列数和行数,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2)根据旋转的特征,将梯形①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点A位置不变,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梯形②。
(3)把梯形①按2∶1扩大,即梯形的每一条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原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乘2,得出扩大后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据此画出扩大后的梯形③。
(4)假设一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分别计算出梯形①和梯形③的面积,再用梯形①的面积除以梯形③的面积,即可得解。
【详解】(1)顶点B用(4,5)表示,顶点C用(6,5)表示。
(2)(3)作图如下:
(4)(2+6)×2÷2
=8×2÷2
=8(平方厘米)
2×2=4(厘米)
6×2=12(厘米)
2×2=4(厘米)
(4+12)×4÷2
=16×4÷2
=32(平方厘米)
8÷32=0.25=25%
即梯形①的面积是梯形③面积的2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用数对表示位置、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旋转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26.(1)(2)(3)图形见详解;4∶1
【分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画出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得到图形B;
(2)把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点O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得到图形C;
(3)将图形A的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b,分别求出缩小前后的面积,进而求出它们的比。
【详解】如图所示:
(4×2)∶(2×1)
=8∶2
=(8÷2)∶(2÷2)
=4∶1
则图形A、D的面积之比是4∶1。
【点睛】本题考查旋转和轴对称图形,明确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