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2月)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2月)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20:19:35

文档简介

榆林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既然讲究“真情实
感”,那么,散文的艺术品格应该具有“真实”的内质。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散文偏重于作者通过“叙
事”而“抒情”,但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一散文在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方面,较之小说、戏
剧和诗歌更为直接,也更为切近。
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占据重要的美学地位。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高贵而典雅的散
文,代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探究散文的艺术品格,如果不去研究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
辑,那就得不到正确的艺术结论。只有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才能找寻到散文在古代兴盛
的本质规律一一从遥远的《尚书》开始,到《周易》《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文学著作,再
到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和曾巩,以及“公安派”“桐城派”等散文家,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
是这些散文作品不曾偏离“文章合为时而著”和“礼教治政”这个方向。简单来说就是坚持散文彻
底拥抱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美学追求—这就是散文内在的艺术特征。
散文的艺术品格,首先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这是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和诗歌
的重要因素。散文强调的是真实,真实是客观的存在,也就是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
的状态。这给散文带来了艺术的难度。而这一难度,就是如何真实与客观地进行艺术描绘。在这
里,不能虚拟和变形,只能如实地又有艺术剪裁地反映这个世界。这里就需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
榆林市高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1-(共10页)
生活,要学会分析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把握住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主
流,才能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写出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优秀散文作品。
其次,散文要抓取现实社会和生活里的“典型”。因为散文不像长篇小说,一般来说,其艺术效
果容量有限,所以散文属于“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文体。既然散文的艺术容量有限,如何真实客观
地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如何写出具有本质的社会和生活“片段”,这就需要散文艺术家具有善于
寻找“典型”的美学能力。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人物”,这个著名艺术论断,虽然指的是整个文学艺术而言,但是,就散文写作来说尤其重
要,善于抓取“典型”,实际上就是选取现实社会和生活里能体现本质的“一斑”或者“片段”,借以
反映整体的现实社会和生活的历史过程,这是散文写作者应该具有的艺术能力。而具有这样的艺
术能力,散文写作者就得先具有认识现实社会和生活本质的能力。而获得这个能力需要散文写作
者哲学、思想和精神的不断提升,也需要其艺术表现水平的不断提升。
再次,散文要有历史性的要求。散文,特别是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的散文,甚或是描写崇山
峻岭和江河大地的散文,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学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历史性。所谓历史性,就是指时
间性。散文的艺术生命力是要用时间来检验的,开放在现实社会和生活“土壤”里的“艺术之花”,
是永远不会“调谢”的,因为,从历史过程里“筛选”出来的带有“含金量”的“典型”的人与物,其自
身就表现或者带有一定的历史本质特征,经过散文写作者的艺术描写,成为令人叹服的“金蔷
薇”一一而“金蔷薇”是不会被漫长的时间所湮灭,而是具有散文的历史性的艺术品格。
(摘编自柏峰《散文的艺术品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它通过“叙事”而“抒情”,所叙之事为社会生活中客观真
实的存在。
B.要找寻到散文从《尚书》到“桐城派”兴盛的本质规律,就必须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
逻辑。
C.散文强调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这就要求散文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
这个世界。
D.散文写作者应该具有善于寻找“典型”的艺术能力,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深刻反映
社会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指出了散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然后从散文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散文的艺术特征。
B.文章第一段紧扣论题,提出了总论点,使得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观点鲜明。
C.文章层次清晰,主要从“真实”“典型”“历史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散文的艺术品格。
D.文章运用了对比、引用、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最后一段运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榆林市高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2-(共10页)榆林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B(A项,“它通过‘叙事'而‘抒情’”错误。由原文“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散文偏重于作者通过·叙事
而‘抒情’”可知,散文也不排除其他抒情方式,选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这就要求散文只能真实客观地反
映这个世界”错误。由原文“散文强调的是真实,真实是客观的存在,也就是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
的自然的状态。这给散文带来了艺术的难度。而这一难度就是如何其实与客观地进行艺术描绘。在这
里,不能虚拟和变形,只能如实地又有艺术剪裁地反映这个世界”可知,散文创作允许在真实客观存在的基
础上进行艺术剪裁。D项,“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深刻反映社会生活”错误。由原文“善于抓取·典
型’,实际上就是选取现实社会和生活里能体现本质的·一斑'或者·片段’,借以反映整体的现实社会和生
活的历史过程”可知,这里的“典型”是指选取典型的社会生活,不只是人物的塑造。)
2.(3分)B(“文章第一段紧扣论题,提出了总论点,使得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观点鲜明”错误。文章
第一段是对散文文体特点等情况的介绍,并没有提出总论点,论点需要从后面的段落中概括归纳,选项表述
错误。)
3.(3分)C(“散文的历史性要求,就是要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错误。由原文“散文,特别是描写宏大社会
历史画面的散文,甚或是描写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地的散文,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学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历史
性。所谓历史性,就是指时间性。散文的艺术生命力是要用时间来检验的”可知,“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
并不是散文的历史性要求,选项曲解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C(A项,“连接成的‘液体桥'瞬间就可以形成液球”错误。原文是“我们发现:陆地上的液滴,到了
·天宫’就可以形成液球”。B项,“液体表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由表面张力构成的”错误。由原文“我们都知
道,液体界面间存在着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让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可知,这是一种打
比方的说法,并不是真正的薄膜。D项,“与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成正比”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
“液桥”的大小与地球引力成反比,与两固体间的距离成正比。)
5.(3分)C(“重力突诚时针则会下沉”错误。从材料二可知,其一,重力不会轻易改变:其二,假如重力突减,针
也不会下沉。)
6.(6分)由于水分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水面表层水分子少于内部的水分子,因而表面
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水分子间的吸力增大,最终形成表面张力。(答对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和影响水
分子的因素,得2分:答对水面表层水分子和内部水分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表面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化,得2分:
答对水分子间的吸力变化和最终结果,得2分:与参考答案相差太大,则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C(“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错误。她只是感受到大衣带给自己的麻烦,并没有认识到财富的
罪恶。)
8.(6分)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3分)她不
满足俭朴的生活,对貂皮大衣梦寐以求,拥有之后幸福快乐,最后又被貂皮大衣带来的现实烦恼搞得焦头烂
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它,最终也没有摆脱,体现出资产阶级女性虚荣的内心世界。(3分)
9.(6分)①形象生动,貂皮大衣是华贵的服饰,用它代指奢侈品,代指奢华的生活,形象可感。②小说的情节
围绕貂皮大衣展开,起到情节线索的作用。③有利于突出主题。阿曼达的烦恼(怕弄脏、夏天不能穿、担心
丢失)都是由于貂皮大衣的华贵引起的,引发我们对财富的思考,即应该慎待财富。(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D(“士之愿附于门下者”是定语后置句,“愿附于门下者”是“士”的后置定语,“之…者”是标志,
榆林市高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过程性平价-答案一1(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