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模拟预测)“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材料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工业 B.创办近代军工企业
C.开办民用工业 D.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3.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奕
4.下图所示是一位同学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目录。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洋务派( )
研究报告目录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A.发展军事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筹建新式海军 D.创办新式教育
5.(2022·新疆克拉玛依·统考一模)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国内外的运输业务,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它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6.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办的海军是( )
①南洋水师 ②北洋水师 ③ 东海水师 ④福建水师
A.①②④ B.③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8.奕 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称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之称;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期则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上述材料说明
A.洋务派与洋人勾结出卖国家利益 B.洋务运动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洋务运动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 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9.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
A.农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
10.邓世昌是哪一次战争中牺牲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史、屈辱史,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等,都表现了
A.清政府不堪一击,不败而败
B.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列强
C.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
D.清政府对外还能捍卫国家主权,对内还能保护民众
1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 )
A.列强在中国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一致 B.美国承认了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利益
C.美国对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能够利益均沾 D.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
13.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14.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由被动到主动
B.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从封建国家变为完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西南腹地
15.1895年后,除了极端保守派外,变革似乎成了官员和学者们的共识,就连宫内北派领袖大学士徐桐这样的反动角色,也承认变革的用处,并试图让张之洞到北京来领导这一运动。材料表明( )
A.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B.张之洞发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使中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D.变法图强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1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应理解为(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实业救国
17.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建立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18.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是
A.训练新式军队 B.兴办私人企业 C.裁撤庸官庸员 D.开办新式学堂
19.(2022·新疆伊犁·校考一模)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20.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它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1.(2022·新疆乌鲁木齐·乌市八中校考一模)八年级的同学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组织主题班会,以下素材符合这一主题的历史史实有( )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徐邦道孤军迎敌 ③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④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1900年,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阻击敌人,使他们被迫撤回天津的战役是( )
A.天津保卫战 B.廊坊大捷 C.围攻西什库教堂 D.炮轰紫竹林租界
23.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②①③
24.(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A.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25.“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二、综合题
26.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岘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於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於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舰长王峰说:“中国人的航母情结,源于海权尽失的伤痛,源于民族危亡的屈辱。今天,建设一支拥有航母的强大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前代相较,李鸿章对边防安全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道光二十一二年”震动全局之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挽联,是光绪帝写给哪位在黄海海战中殉国的民族英雄的?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中国的海防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我国建设强大海军的意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海防的建议。
27.(2022·新疆·模拟预测)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一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是许多不同民族进进出出的地方,千里驼铃,渡过沙碛,翻过山隘。自从汉代开通西域的丝道,中国经由这个西北的出入口,与中亚、中东及欧洲接触,两千年来从未停止。中国的丝帛西运,西方的宗教东来,佛教、袄教……都从这一条通道传入中国地区,也再转输东亚其他地区。中国获得了贸易的利润,然后西方思想的刺激,更为深切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许倬云《万古江河》
(1)写出材料一中“汉代开通西域”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丝道”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自认为负有传教使命的欧洲人到达新大陆时,便以各种方式扩大基督教的影响 ,他们在南美取得了很大进展,罗马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大多数地区盛行……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展开,来到美洲的奴隶中间也形成了混合宗教,即非美混合宗教,如海地的伏都教,至今仍在其农村流行。
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带到新世界。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文明交流的表现。结合所学,推断文明交流的影响。
材料三 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将图示中①处补充完整。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国内国际背景。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4)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28.(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八年级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校考期末)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A、B、C、D、E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F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材料三 “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所述内容分别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材料一中的A、B、C、D、E、F分别是什么地方?
(3)上述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4)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时所罕有的深重灾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爱国三字书》(1903年)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被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中列出的“开香港”的条约名称是什么?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中列出的“失台湾”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该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发生转变的条款是什么?
(3)材料二中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一次次受打击中说说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可得出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由此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称为“洋务运动”,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洋务派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奕 ,D项正确;曾国潘、李鸿章、张之洞是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排除ABC项。故选D项。
4.A
【详解】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A项正确;B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和不断扩大,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项。
6.A
【详解】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洋务运动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建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故排除③,①②④符合题意,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7.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军事企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故A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属于民用企业,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8.C
【详解】依据题干“鬼子六”;“丁鬼奴”;“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的信息可知,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洋务运动,挽救民族危亡的做法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洋务运动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 题意;故选C。
9.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它是一次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C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内容及影响。归纳总结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特点。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邓世昌是致远舰管带,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D项正确;鸦片战争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关天培、陈化成,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没有涉及到牺牲的中华民族的英雄,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牺牲的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聂士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史、屈辱史,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9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94年邓世昌黄海血战,体现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故选项C符合题意;因此,选项AB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12.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是有了独立的政策,D项正确;AB 项表述正确,但不能体现“门户开放”政策里程碑式的意义,排除AB项;C项表述错误,美国提出该政策不代表其他国家会全部无条件接受,排除C项。故选D项 。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增设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允许开设工厂的条款意味着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进一步加深,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D项正确;开埠通商两个条约都涉及,不是最大的不同点,排除A项;索取赔款也在两个条约中都涉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割占土地是两个条约的共同点,而不是不同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是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在沿海地区。右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中国西南腹地。D项正确;题干两幅示意图反映的都是被动开放,排除A项;沦为“洋人的朝廷”与《辛丑条约》有关,排除B项;中国变为完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依据题干“1895年后,除了极端保守派外。变革似乎成了官员和学者们的共识”可见,甲午中日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国寻求救亡图存的出路,变法图强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D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国人认识到变法图强,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在北京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提出拒签等要求,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张之洞发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说法错误,排除B项;戌变法最终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去,没有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仁人志士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已经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还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领导了戊戌变法,B项正确;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发展民族经济,与“政治制度”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在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C项正确;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是京师同文馆,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和五四运动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B和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规定:“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这一措施对封建顽固派的既得利益构成了威胁。选项C符合题意;训练新式军队,属于军事方面内容、兴办私人企业,属于经济方面内容、开办新式学堂,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三者对顽固派利益的冲击不大。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改革的内容是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A符合题意;B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C项是教育方面的,D项是军事方面的改革内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0.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它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都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2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输入,①符合主题;徐邦道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本的侵略,②符合题意;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不是反抗外来侵略,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00年,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B正确;天津保卫战最后失败,天津失陷,排除A;“围攻西什库教堂”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炮轰紫竹林租界属于天津保卫战的一部分,最后失败,天津失陷。排除D。故选B。
23.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在《马关条约》中,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④②①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签订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我们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青少年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民族自信心,民族多元化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个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相符合,C项正确;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排除A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排除B项;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清政府失去军事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6.(1)加强海防建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邓世昌
(3)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4)是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强大的海防才能维护我国领海的安全,才可以免受他国侵略
【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而我所以失事者,由於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於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可知,与前代相较,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的安全和建设;“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道光二十一二年”震动全局之事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写给在黄海海战中殉国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中国的海防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知识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维护的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建设一支拥有航母的强大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可知,今天我国建设强大海军的意义是:是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不断加强我国的海防建设,走科技强军的路线,强大的海防才能维护我国领海的安全,才可以免受他国侵略等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7.(1)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 。历史作用:“丝道”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2)表现:宗教的扩散;物种交流。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丰富了物种,改变了食物结构。(答出任意1点即可)
(3)①学习制度。
背景:
洋务运动: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与西方列强侵略。
辛亥革命:民族危机加深与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乱政治局面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4)历史角度:“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展。现实角度: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汉代开通西域”的标志性事件是张骞通西域;“丝道”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二“自认为负有传教使命的欧洲人到达新大陆时,便以各种方式扩大基督教的影响 ,他们在南美取得了很大进展,罗马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大多数地区盛行……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展开,来到美洲的奴隶中间也形成了混合宗教,即非美混合宗教,如海地的伏都教,至今仍在其农村流行”的信息可知,文明交流的表现是宗教的扩散;依据材料二“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带到新世界。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的信息可知,文明交流的表现是物种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交流的影响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丰富了物种,改变了食物结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将图示中①处补充完整是①学习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选的事件是洋务运动;国内国际背景分别是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与西方列强侵略。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展;现实角度来看: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
28.(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香港岛
(3)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分析】(1)
1842年,由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被迫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因此,依据材料一“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可知是《南京条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赔款日本白银两亿两,因此,依据材料二可知是《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因此依据材料三可知是《辛丑条约》。
(2)
《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因此A、B、C、D、E、F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和香港岛。
(3)
依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促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
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9.(1)《南京条约》;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落后就会挨打;酌情给分
【详解】(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将香港岛给英国。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转为了资本输出。
(3)第一问:根据“清政府完全被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可知这一条约是《辛丑条约》。第二问:《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主权沦丧,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说明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