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A.《狂人日记》和清华大学 B.《新青年》和清华大学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狂人日记》和北京大学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万国公报》 C.《民报》 D.《申报》
3.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自强、求富
4.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终被南京国民政府镇压而失败
C.斗争主力是资产阶级
D.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五四运动后期,爱国斗争的主力是( )。
A.青年学生 B.工人 C.商人 D.农民
6.(2022·新疆·三模)《中共党史资料选编》: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说明( )
A.俄国十月革命是五四运动的起因
B.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
C.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
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7.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掲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
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当代中学生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你认为下列哪一内容是五四精神的泉源
A.爱国主义
B.民主
C.科学
D.个性解放
9.有关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由毛泽东担任中央局书记
C.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召开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0.(2022·新疆昌吉·统考一模)陈独秀说:“1921年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1922年(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B.决定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11.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它”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2.(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政党或政治力量能明确地弄清革命的对象,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革命的纲领。上述问题的解决始于(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八七会议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3.张华同学在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参观了下列图片,请为它配上最合适的一句话( )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建党伟业,开天辟地
C.首义成功,军旗升起 D.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14.看到“上海”“嘉兴南湖”“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成立
15.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中共一大于1921年在上海秘密召开 B.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C.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党纲
16.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一项是( )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辨析题
17.(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三模)阅读材料,做出判断。
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既是由前此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带有摧毁性的批判矛头首先指向旧伦理及其人格化代表。孔子是中国传统小农社会的精神象征,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界的最大权威。于是排孔成为观念革命的起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写“A”;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写“”B”:上述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登写“C”。
(1)材料中出现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洋务运动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
(3)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是对立的。
(4)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排孔。
18.(2022·新疆克拉玛依·统考一模)请对以下材料和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填涂“正确”,不正确的填涂“错误”。
(1)材料: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推论: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材料:唐朝对历任回纥可汗册封、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回纥与唐朝和亲以及绢马互市。
——《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
推论:回纥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
(3)材料: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马关条约》
推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4)材料: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推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展现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综合题
19.在近代,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既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充满艰难曲折的历程。请认真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
(1)洋务运动首先实践了“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2)那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又首先是哪一政治运动实践的?有何作用?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3)为实现材料二的梦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哪一革命运动使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了?
材料三:“从此神舟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4)为救治中国的黑暗,中国的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发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积极意义?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你认为其根源是什么?
20.(2022秋·新疆阿克苏·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二 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警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
——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
(1)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与材料一中体现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
(3)100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
21.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2)请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2.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北京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一卷档案,不止记录着北京的沧桑岁月,也记录着中国的时移世变。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图一中的“联军”指的是谁?“北京第一次沦陷”发生在哪场战争期间?
(2)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双方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签定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历程。每一个阶段,北京都处在中心地位或前沿阵地。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都涉及哪些运动。
材料三:……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
(4)材料三中所述的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指出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的里程碑的意义是什么?
23.(2022秋·新疆昌吉·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A项正确;BCD项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故题干中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科学,故排除ABD,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五四运动的描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五四运动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还未成立,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期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主要学生、工人和商人,学生是先锋,A项排除;在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B项符合题意;商人参加的罢市以支持学生斗争,但相对力量对比,工人阶级的力量强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项排除;五四运动中没有提到农民阶级,D项排除。故选B
6.B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A 选项错误。五四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而非所有知识分子都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C 选项错误。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7.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形成了传承下来的五四精神,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因为它是彻底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它体现的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精神就是五四精神,故A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主题,故BC不符合题意。“个性解放”是人文主义思潮,也就是思想的解放,就是人本身的解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一大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于1921年7月召开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推翻帝国主义。这样。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项正确;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排除A项;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排除B项;中共一大决定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故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B项;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没有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CD项是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之后召开,排除。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B项正确;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指的是辛亥革命,排除A项;首义成功,军旗升起指的是南昌起义,排除C项;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指的是遵义会议,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地址先在上海,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艇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15.C
【详解】“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强调的是中共的诞生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ABD项都是历史叙述,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依据题干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结合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为随后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故本单元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C正确;侵略与反抗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A排除;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B排除;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要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事件。D排除;故选C。
17.(1)A
(2)B
(3)C
(4)B
【解析】(1)
根据材料信息,“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材料出现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些历史事件。答案是A。
(2)
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内外交困时,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不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答案是B。
(3)
据材料信息,没涉及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是对立的。答案是C。
(4)
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答案是B。
18.(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详解】(1)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是新航路开辟,不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因此本题错误。
(2)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中“唐朝对历任回纥可汗册封、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回纥与唐朝和亲以及绢马互市”可以得出回纥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故本题正确。
(3)材料说明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取对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不能得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故本题错误。
(4)材料中社会各个阶层均参与到五四运动中来,体现出中国人民展现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本题正确。
19.(1)自强、求富。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根源: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所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洋务运动首先实践了“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该运动中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又首先是戊戌变法运动实践的;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
根据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因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提出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使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了。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因此为救治中国的黑暗,中国的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有积极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其根源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民主和科学,《新青年》。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3)爱国主义。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这就是民主和科学,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新青年》。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警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五四”精神的内涵是爱国主义。
21.(1)《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答对两人即可)
(3)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等。(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其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近代中国由屈辱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实现完全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国家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内涵,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等,都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最可贵的精神。因此五四运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伟大精神是,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等。
22.(1)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2)《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4)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攻陷北京的是英法联军,所以“联军”指的是英法联军。导致“北京第一次沦陷”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双方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4)根据“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可知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里程碑意义在于这场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3. (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民主与科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批判地学习)
(3)责任与担当;创新精神(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陈独秀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陈独秀参与的活动反映了1915年发起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史实。
(2)根据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对待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的学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拼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