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华兴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兴中会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这个时期出现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不包括
A.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B.邹容的《革命军》
C.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示钟》 D.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檀香山 B.长沙 C.上海 D.东京
4.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包括( )
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 B.建立民主共和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5.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这是哪一派别的奋斗历程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先进的知识分子
6.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民报》 D.《国闻报》
7.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8.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的新军将领是( )
A.蒋翊武 B.孙武 C.黎元洪 D.金兆龙
9.“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袄雨湿黄花”。这是1912年5月15日在南京各界举行的某次起义牺牲烈士追悼大会上,黄兴亲自撰写的挽联。据此判断,这次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州起义 D.二次革命
10.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标志着什么的全面爆发( )
A.辛亥革命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1.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民国17年是公元( )
A.1929年 B.1928年 C.1930年 D.1927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而发生在110年前的那场革命在法制建设上的重大成果是( )
A.《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以下哪些措施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 )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清帝必须退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哪个王朝的统治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5.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落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16.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标志是
A.清帝退位 B.孙中山辞职
C.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
17.“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国民党内力量涣散 B.列强武装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小 D.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18.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爆发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9.下列军阀与其所控制的地区搭配错误的是( )
A.直系军阀——江苏、江西、湖北 B.奉系军阀——东北
C.皖系军阀——安徽、浙江、福建,山东,北京 D.滇系军阀——广东、广西
20.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 B.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新文化运动脱离民众 D.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
二、辨析题
21.学习历史要了解重要时间,任务和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下列小题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下列小题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下列小题卡对应题号后填“不涉及”。
①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 )
②孙中山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
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
④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
⑤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
三、综合题
22.一部近代史,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救亡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圆明园。……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及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谁?“两个强盗”犯下了什么罪行?
材料二:联军统帅瓦德西(西摩尔继任者),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死人之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2)材料二这场战争之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条约当中哪条能够反映出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材料三:“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自洋人构衅以来,至今数十年矣。迨咸丰年间,内患外侮,一时并至,岂尽武臣之不善治兵哉?抑有制胜之兵,而无制胜器,故不能所向无敌耳。”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发起了哪一运动?用一句话概括该运动的作用。
材料四: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孙中山先生的名字是一个伟大的界碑。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江泽民
材料五: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4)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开启“新时代”的?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开启“新时代”而提出的主张。
材料六: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5)材料六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指什么运动?请你举出这次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
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项正确;革命团体华兴会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排除A项;光复会,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1903年冬季,王嘉伟、蒋尊簋、陶成章、魏兰、龚宝铨等人在东京酝酿协商,次年初又经陶成章、魏兰回上海与蔡元培商议,至同年11月,以龚宝铨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为基础,在中国上海正式成立了光复会,排除C项;革命团体兴中会是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出现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由此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东京,故选D。
4.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建立民主共和国,B项正确;反对满洲贵族压迫和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的内容,平均地权是民权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领导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1914年4月,与黄兴在广州领导黄花岗起义,失败。1911年,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因此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奋斗历程,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6.C
【详解】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召开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C符合题意;《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是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报刊,ABD项排除。故选择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史实。
7.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C项符合题意。A是张謇等人的思想主张,B是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D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故此题选C。
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的新军将领是黎元洪,革命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失败的危险,C项正确; 黎元洪是旧官僚,蒋翊武、 孙武、金兆龙均是革命党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B
【详解】详解
根据材料“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袄雨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B项正确;萍浏醴起义发生于1906年,排除A项;广州起义发生于1927年,排除C项;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选项A符合题意;百日维新是1898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详解】题目给出的时间为民国17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所以民国17年是1912+17-1=1928年,B项正确;ACD三项计算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而发生在110年前的那场革命”,可知,这是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D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不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华民国的根本法,拥有最高位阶的法律权力。其于民国35年(1946年)12月25日经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于南京议决通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1914年5月1日 (农历四月初七),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B
【详解】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政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当时提出的一些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条件是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②③正确;④清帝必须退位,是为了推翻封建帝制,不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4.D
【详解】辛亥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项正确;唐朝、宋朝和明朝不是辛亥革命推翻的朝代,排除ABC。故选D项。
15.B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B正确;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A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C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故D说法错误。
16.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这标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C项正确;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发生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前,排除AB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为了维护其独裁专制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可以看出,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党内力量涣散,讨袁军缺乏统一领导,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8.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于是爆发了护国战争。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最终袁世凯众叛亲离,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孙中山和黄兴发起的反对袁世凯的革命,导火线是宋教仁遇刺,排除;C项是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而发起的,排除;D项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而进行的,排除。故选B。
19.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滇系军阀早期以唐继尧为首,主要辖滇、黔两省,后向四川扩张,其势力范围是云南及部分贵州、四川地区 ,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BC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必须进行国民大革命,B项正确;袁世凯在1916年已经死去,材料是说政治而不是说文化运动, 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是在1927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1.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涉及④正确⑤正确
【详解】①根据材料“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可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所以说法正确。
②根据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可知,建立的是亚洲而非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所以说法错误。
③根据材料可知,没有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不涉及。
④根据材料“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所以说法正确。
⑤根据材料“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可知,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所以说法正确。
22.(1)英国、法国。火烧圆明园。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洋务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三民主义。
(5)运动: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详解】(1)据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可知,“夏宫”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2)依据材料二“联军统帅瓦德西(西摩尔继任者),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死人之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这次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1900年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够说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3)据材料三“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自洋人构衅以来,至今数十年矣。迨咸丰年间,内患外侮,一时并至,岂尽武臣之不善治兵哉?抑有制胜之兵,而无制胜器,故不能所向无敌耳。”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洋务派的观点,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4)据材料四“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孙中山先生的名字是一个伟大的界碑。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据材料五“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开启“新时代”而提出的主张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5)据材料六“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相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指新文化运动,,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的“民主”、“科学”的两面大旗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