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粤版九下课时训练:6.4 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科粤版九下课时训练:6.4 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2 16: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4 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一、单选题
1.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轨道借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
B.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
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处锈蚀
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
2.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4 mL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表面生锈,同时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B.铁丝生锈为化学变化,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生活中的铁制品容易生锈,应避免长期接触潮湿的空气
D.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
3.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数都是固体 B.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小
C.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4.为了探究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铜生锈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2和H2O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H2O和O2
C.对比实验①和④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2和O2
D.此实验设计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5.下列金属制品最易锈蚀的是( )
A.铁制农具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 B.长期放置后表面变暗的铝制品
C.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D.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6.细心的同学会注意到在面盆、痰盂等铁制品表面有烧制搪瓷,其目的是( )
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B.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C.防止铁生锈且美观 D.美观和杀菌消毒作用
7.小红用三根相同的铁钉进行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如图),一周后观察现象。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B.对比甲和丙中出现的现象,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C.煮沸蒸馏水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D.若把甲中蒸馏水换成食盐水,则铁钉更容易生锈
8.金属用途广泛,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金属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C.喷漆可防止钢铁制品的锈蚀
D.铜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9.金属材料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银的导电性最好,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B.铁制炊具不仅导热性好,还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D.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可节约资源又可保护环境
10.下列关于资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金属资源中除金银有单质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我国铜、铝、锰等矿物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C.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D.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和 95%的能源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号试管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B.久置后,④、⑥号试管中的铁钉都不生锈
C.②、③号试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与 O2 接触
D.⑤、⑥号试管中铁钉都没有与氧气接触
12.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自然界中分布着丰富的金属资源,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C.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只广泛地存在于地壳中,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目前已经广泛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金属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等
13.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14.小红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装置Ⅰ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 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
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 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15.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说法中,你不赞成的是( )
A.多数金属在地壳中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
D.合理开采矿物、寻找替代品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6.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钢是很纯的铁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xH2O
C.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 D.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
17.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④⑤
18.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输气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呈酸性的潮湿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沙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19.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包括下列的( )
A.合理开采矿物 B.寻找金属替代品
C.回收利用金属 D.禁止使用铁制品
20.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金属的利用和保护
(1)如图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如图说明铁具有______性。
(3)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如图是用三枚洁净无锈铁钉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只有甲中铁钉有明显锈迹。
①实验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
②由实验甲、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宜昌三峡机场新国际航站楼钢网架建设中,使用了700多吨钢。
①酸雨会腐蚀钢网架,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
A甲烷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
②钢网架防腐漆施工时规定,表面清理结束4—8小时内必须进行防腐底漆的喷涂,其原因是______。
22.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铜丝,铝丝常用作导线,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2)早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里就对铁器的生产和使用有所记载,到了现代,炼铁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3)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触而生锈。
(4)某同学对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进行如下探究,根据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
②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_种情况。
23.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向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4)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任意开采矿物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铁制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用塑料代替金属材料制造管道
2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给我们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汽车各部件中,用到的金属材料有___________(只填一种,下同),用到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___________。
(2)汽车轮毂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车身喷漆除保持汽车美观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25.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角钢而不用纯铁作塔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 + 2 价。请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条防止铁制材料生锈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4)向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26.铁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但铁制品容易被腐蚀而在表面生成红褐色的铁锈。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现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将导管A.b处的止水夹k1、k2夹紧。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三处铁丝表面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检验U形管内已充满O2的方法是________。
(2)步骤2中,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_______(填化学式),②处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____(填“强”或“弱”)。
(3)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该条件下铁制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
(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不包括制造纯铁):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7.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2000年,钢铁年总产量就已达到1.27亿吨,成为世界钢铁大国。某炼铁厂要炼出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生铁5000 t,至少要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的赤铁矿_______吨?(得数保留1位小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A.不锈钢是指含有铬、镍、锰等金属,具有抗自然腐蚀和酸碱腐蚀的合金钢,属于铁的合金,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钢轨因在钢中加入锰等合金元素,其机械性能明显得到改善,耐磨性、耐疲劳性、抗剥离性及其他综合使用性能均有较大提高,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涂油和上帽都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与钢轨反应,防止钢轨生锈,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形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D
【解析】A.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发生锈蚀,因此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表面生锈;由于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少,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还观察到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故选项A说法正确;B.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的反应,所以铁丝生锈为化学变化,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B说法正确;C.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碍里层的铁与氧气、水等反应,生活中的铁制品容易生锈,应避免长期接触潮湿的空气,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体系内氧气被消耗,气体总量减少,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少,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A.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数都是固体,只有汞是液体,选项A正确;B.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因此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大,选项B错误;C.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潮湿的空气中既含有氧气,又含有水蒸气,满足铁生锈的条件,因此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选项C正确;D.目前人类每年要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选项D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实验①中,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实验②中的铜片没有与二氧化碳接触,没有发生锈蚀。实验③中的铜片没有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实验④中的铜片没有与水接触,没有发生锈蚀。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2,选项说法错误;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O2,选项说法错误;C.对比实验①和④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H2O,选项说法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此实验设计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A.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能与氧气、水分接触,防锈效果最差;B.长期放置后表面变暗的铝制品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作为氧化膜,能防止生锈;C.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表面涂油,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锈蚀;D.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表面涂上防锈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锈蚀。故选A。
6.【答案】C
【解析】在面盆、痰盂等铁制品表面烧制搪瓷,隔绝了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防止了铁生锈,且美观。故选C。
7.【答案】B
【解析】A.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和丙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正确;B.对比甲和丙中出现的现象,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水,错误;C.煮沸蒸馏水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正确;D.若把甲中蒸馏水换成食盐水,食盐水能加速铁钉的锈蚀,铁钉更容易生锈,正确。故选B。
8.【答案】A
【解析】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错误;B.金属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正确;C.喷漆可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故可以防止钢铁制品的锈蚀,正确;D.铜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故选A。
9.【答案】A
【解析】A.尽管银的导电性比铜强,但一般不用银作电线,原因是银的价格较高,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故选项说法正确。C.废旧电池中含有汞,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D.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可节约资源又可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除少量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B.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矿物的储量居世界重要地位,故选项说法错误。C.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故选项说法正确。D.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95%的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①号试管中的白磷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②号试管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可以燃烧,故A选项错误;B.久置后,④号试管中的铁钉可以得到氧气和从⑤瓶中会发的水蒸气可以生锈、⑥号试管中的铁钉得不到氧气,不生锈,故B选项错误;C.②③试管中水温相同,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③与氧气不接触,因此不燃烧,故②、③号试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与 O2 接触,C选项正确;D.⑤号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接触,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正确;B.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故正确;C.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故错误;D.为了保护金属资源,目前已经广泛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等,说法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b管中铁钉没有和水接触,不会锈蚀,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B.a试管中铁生锈消耗氧气,压强小于b试管,L端液面高于R端液面,推理错误,符合题意;C.a试管中铁生锈,b试管铁没有生锈,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装置Ⅰ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因为铁钉生锈消耗了氧气,从而使得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A;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因为铁钉都与水和氧气接触,并且盐溶液、酸溶液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率;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B;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低,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得压强增大;所以此描述不正确。故选C;D.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使得铁不能与水充分接触,不容易生锈;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D。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元素的存在形式由其化学性质决定,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C.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均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D.合理开采矿物、寻找替代品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故选B。
16.【答案】A
【解析】A.钢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铁的合金,是混合物,不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xH2O,正确;C.根据生锈的条件判断,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正确;D.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这样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正确。故选A。
17.【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在脱氧时,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稳定;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锈,呈红褐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如果铁全部生成了铁锈,这包脱氧剂中只有Fe2O3和C;若果铁粉部分生成铁锈,这包脱氧剂中Fe2O3、C和Fe。A.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脱氧后的物质中不可能含有铜,故A错误; B.由铁生锈可知,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3O4,故B错误; C.由脱氧剂的脱氧情况可知,②⑤猜想合理,故C正确; D.由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知,这包脱氧剂中不可能含有Fe3O4,故D错误。
18.【答案】C
【解析】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铸铁管道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容易生锈;B.在酸性的潮湿土壤中,铸铁管道与水和酸性物质充分接触,容易生锈;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由于缺乏氧气和水,铸铁管道不容易生锈;D.在含沙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由于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铸铁管道容易生锈。故选C。
19.【答案】D
【解析】A.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合理开采矿物,错误;B.用替代品代替钢和其他的合金制管道和汽车外壳,既节约金属,又可以改变车和管道的性能,错误;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减少了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金属资源,错误;D.禁止使用铁制品不现实,正确。故选D。
20.【答案】B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正确;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错误;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正确;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正确。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答案】导电性 导热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 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BC 隔绝氧气和水,防锈
【解析】(1)铜制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2)铁制炒锅,说明铁具有导热性;(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①实验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②实验甲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丙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5)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导致酸雨。
故选BC;②进行防腐底漆的喷涂,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起到防锈的目的。
22.【答案】导电 不属于 氧气和水 Y>X>铜>银 3
【解析】(1)铜丝,铝丝常用作导线,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故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起到防锈的目的,故填:氧气和水;(4)①向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得到滤液A。气体和固体甲,铜、银与稀硫酸不反应,故X、Y中至少一种与稀硫酸反应,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Y,得到气体、滤液B和固体混合物乙,说明Y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且滤液A中含有X的盐溶液,Y能与X的盐溶液反应生成X,固体混合物乙是X、Y的混合物,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Y在氢前,且Y比X活泼,故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X>铜>银;②由①可知,固体混合物乙是X、Y的混合物,向固体混合物乙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由①可知,金属活动性:Y>X>铜>银,故Y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Y的盐溶液和银,待Y完全反应后,X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X的盐溶液和银,如果硝酸银含量不足,只能与Y反应,则溶质只有Y的硝酸盐,如果硝酸银恰好和X完全反应,则溶质有X的硝酸盐和Y的硝酸盐,如果硝酸银过量,则溶质有X的硝酸盐、Y的硝酸盐和硝酸银,故滤液C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3种情况。
23.【答案】 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和铜(或Fe和Cu) AC
【解析】(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Cu+CO2。(3)向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4)A.任意开采矿物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C.铁制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D.用塑料代替金属材料制造管道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24. 【答案】铝合金轮毂 塑料保险杠或橡胶轮胎 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高 防止车身锈蚀
【解析】(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故填:铝合金轮毂;(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故填:塑料保险杠或橡胶轮胎;(3)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故填: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高;(4)车身喷漆除保持汽车美观外,主要作用是隔绝空气达到防止车身锈蚀的目的,故填:防止车身锈蚀。
25.【答案】 角钢硬度大 刷漆 Al Ag
【解析】(1)选择角钢而不用纯铁作塔架的主要原因是:角钢硬度大;(2)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 + 2 价,故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直接接触,故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有:刷漆、电镀,保持铁制品干燥等;(4)向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铝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铝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不含有:Al;铝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铝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如果铝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银或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渣中只有银,如果铝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铜或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渣中含有银和铜,故一定含有:Ag。
三、实验题
26.【答案】在导管b处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证明U形管内已充满O2 H2O 产生较多红褐色的锈斑 强 水倒吸入U形管内 刷漆(涂油等合理即可)
【解析】(1)步骤1中,检验U-形管内已充满O2的方法是:在导管b处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证明U形管内已充满O2;(2)步骤2中,U形管内已充满O2,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水,化学式为:H2O;②处潮湿的普通铁丝与氧气接触,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较多红褐色的锈斑;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强;(3) 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由于该条件下铁制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U形管内气压降低,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会观察到水倒吸入U形管内的现象;(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刷漆(涂油等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
27.【答案】8705.4
【解析】设至少要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的赤铁矿的质量为x。
解得x=8705.4 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