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重要的历史转折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欣赏《走进新时代》
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导入新课邓小平是怎样用智慧诠释他对“祖国母亲”和人民的热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想一想:他是家人眼里可爱可敬的“老爷子”【追忆邓小平】1920年旅法勤工俭学(与刘伯承共事13年)1973年复出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邓小平(1904—1997)的“三落三起”
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而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
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语录摘选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一)“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976年10月,人们欢庆文革的结束。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一)“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
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
想一想:1.人们欢庆的喜悦是否融尽了“文革的坚冰”?试找出答案。3.你认为“融化坚冰”,走出“徘徊”的关键是什么?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一)“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内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2.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3.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4.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材料一: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
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
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1978年)想一想:
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
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导火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影响:(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
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三)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
全会上讲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三)十一届三中全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内容:
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工作中心转移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邓小平为核心
第二代领导集体②意义:
指明了方向;
开辟了道路;
发展了理论。二、邓小平理论(二)形成过程形 成十三大十二大最早提出理论第一次系统概括科学把握了社会主义
的本质,第一次比较
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
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等重要问题。深 化南方谈话十 四 大十 五 大成熟形成体系比较完整体系成为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较
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一个科学体系。二、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材料一: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
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
(1986年1月)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
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
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
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
二、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深化《南方日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的主要内容。1992年,邓小平参观顺德一家企业时讲话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深化(观看视频《南方谈话》)1.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南巡之旅的?2.《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对这一现象,你是怎样认识的?
议一议: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深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在原有几次概括的基础上,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并指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五大”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二、邓小平理论(一)形成及深化背景: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邓小平的主要论点①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②三个“有利于”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⑤“一国两制”理论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中共“十三大”主要内容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2)邓小平理论的深化1、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展才是硬道理”A、背景: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B、主要内容:①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C、评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内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的本质;
抓住时机,突出发展,加快改革步伐。
意义:
坚持了路线;
回答了问题;
又一个宣言书。《南方日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2、中共“十四大”:①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②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展道路:
2、发展阶段:
3、根本任务:
4、改革外部条件:
5、政治保证:
6、战略步骤:
7、党的领导:
8、依靠力量:
9、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平与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国两制二、邓小平理论(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2.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
了理论武器。3.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
体系。美国《时代周刊》上的邓小平封面1976年1月1997年3月 1979年1月 1979年2月 1983年9月 1985年9月 1986年1月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和江泽民在党的
“十四大”上亲切握手在党的“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总书记。(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中共几代领导核心平稳过渡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1.背景:(1)国际背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背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发展过程1.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2.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四)历史意义: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袁隆平 丁晓兵 任长霞 徐本禹 请为下列感动中国的共产党员撰写颁奖词 聂海胜 钟南山 小结邓小平
理论毛泽东
思想三个代表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与
时
俱
进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小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两类矛盾学说)
②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三、科学发展观1、提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进一步阐述: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4、评价
是对马、毛、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绿色”GDP”的理念深入人心考考你
1.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是在__________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____________
2.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 _________ 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 十三届四中全会中共十六大4、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们的思想精髓都是:实事求是所有的语言都成为道路,
所有的行动都成为脚步 ,
宏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 ,
一次又一次地淬火和提炼思想 ,
一次又一次地续写改革、文明、幸福、尊严和富强。我的邻居大妈深情地说:
共产党可是一个好党啊 ,
大妈正坐在庭院里 ,
抱着孙儿晒太阳 ,
娃娃的小手还摇着一串
欢快的铃铛。
我的诗人朋友抒情地说,
党啊,带领着你的人民向前走啊 !
朋友正站在阳台上 ,
酝酿豪迈的诗章 ,
手中茶杯还泊着一轮皎洁的月亮 。
我说这是我们伟大的党啊,
很小的时候,我就品尝着春风里的硕果;
很小的时候,我就把赞美你的歌儿欢唱;
很多的时候,我也把历史反反复复地思索;
很深的体会,跟着你才会有幸福和希望。
征途上也会有坎坷,
航程上也会有波浪,
跟着你就要坚定执着,
你开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选择题练习△巩固练习:1、“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 ( )
A 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维护
B 忽视客观规律,坚持主观主义
C 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D 党内始终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C2、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直接原因是 ( )
A 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用“两个凡是”继续“左”的错误
B 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严重束缚
C 陈云等同志要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 全党要求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主义思想路线 D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A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 )
①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
③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旗帜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D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 (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A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B7、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①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8、在借鉴人类先进政治思想和结合中国自身实际的基
础上,中国人创立了 ( )
①维新变法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C课堂检测:二、解析与探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实践的方向。正确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
的积极影响:
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健康发展。错误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
造成的危害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毛泽东晚年的“左”倾导致“文革”的发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
“文革”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两年“徘徊”局面。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下列关于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B、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D、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5、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B、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C、强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6、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 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7、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A、1987年 B、1992年
C、1997年 D、2002年课堂检测:二、解析与探究: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江泽民:“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旗帜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分析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正确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呢?错误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造成了哪些危害呢? 请回答:
⒈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⒊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⒈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⒈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⒈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⒊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20世纪前期,中国人民唱着“东方红”,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当家作主站起来”;20世纪后期,中国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富起来”;21世纪的今天,让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乐章,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