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班级 姓名 号次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5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 2.弗之怠( )( )
3.走送之( )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6.执经叩问( )
7.未尝稍降辞色( ) 8.援( )疑质( )理
9.或( )遇其叱咄( ) 10.礼愈至( )
11.俟其欣悦( ) 12.四支僵劲不能动( )
13.媵人持汤( )沃灌( ) 14.以衾拥覆( )
15.同舍生皆被绮绣( ) 16.腰白玉之环( )
17.右备容臭( )【臭( )】18.烨然若神人( )
19.緼( )袍敝( )衣 20.略无慕艳( )意
二、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6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课文理解。(32分,其中6、7两题4分,其它2分)
1.作者从 、 、 、 四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2.从全文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是: 、 、 。(各用四个字概括)
3.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
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7.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
(1)书: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
(2)勤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8.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 ②?????? ??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5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 2.弗之怠( 不 )( 抄书 )3.走送之( 跑 )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大 ) 6.执经叩问( 请教 )
7.未尝稍降辞色( 言语和脸色 ) 8.援( 引、提出 )疑质( 询问 )理
9.或(有时)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 ) 10.礼愈至( 周到 )11.俟其欣悦( 等待 )
1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 ) 13.媵人持汤( 热水 )沃灌( 浇洗 )
14.以衾拥覆( 被子 )15.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 )16.腰白玉之环( 腰佩 )
17.右备容臭( 香袋 )【臭( 香气 )】 18.烨然若神人( 光彩照人的样子 )
19.緼( 旧絮 )袍敝( 破 )衣 20.略无慕艳( 羡慕 )意
二、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6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我)抄完书后,就跑着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旅店,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若人。
三、课文理解。(32分)
1.作者从幼时抄书之坚、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劳、住读生活之苦四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2.从全文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是: 刻苦好学 、 博览群书 、 虚心请教 。(各用四个字概括)
3.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手自笔录)
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①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②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5.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6. 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
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7.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
(1)书:_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书籍如朋友,须慎重选择。——赫斯德 (2)勤奋:①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④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8.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凿壁偷光? ②?囊萤映雪③头悬梁,锥刺骨④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