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复习检测
姓名 班级 号次
一、解释(34×1.5=51分)
百废具兴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朝晖夕阴 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二、翻译(6×4=24分)
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 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
6.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理解(25分)
1. 用原文语句填空:“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文章抒发了作者“ ”的理想抱负。(5分)
2.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4分)
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4分)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6分)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6分)
岳阳楼记
一、解释(34×1.5=51分)
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第二年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
朝晖夕阴日光 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南极潇湘尽 迁客骚人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淫雨霏霏连绵的雨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放晴
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 光辉 山岳潜形隐没 形体
樯倾楫摧桅杆 船桨 薄暮冥冥迫近 去国怀乡离开 国都
春和景明日光 波澜不惊 起、动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郁郁青青 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全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指两种心情
二、翻译(6×4=24分)
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洞庭湖)口衔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浩瀚的长江,水大流急,宽阔无边。
2.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候)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什么荣耀、屈辱全都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喜气洋洋啊。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客观环境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5. 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6.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理解(25分)
1. 用原文语句填空:“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文章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5分)
2.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4分)
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6分)
希望滕子京也能成为一个具有和自己相同的有“先忧后乐”理想抱负的人,表达了自己学习古仁人的决心。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6分)
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