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学目标
1.会测量力的大小.
2.用示意图描述力.
自学课本第8页~第12页,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力的大小.它的主要部件是 ,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观察它的 和 ,
要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对准 ;测量时不能超
过其 .
量程
零刻度线
分度值
量程
弹簧
探究新知
弹簧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物理学中,常用一段 的线段来表示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时,要把力的三要素在图中表示出来,其中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 .
方向
大小
作用点
带箭头
【基础概念易错辨析】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 )
2.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
4.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 )
√
√
【例1】(教材母题变式)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其分度值是
,量程是 ,这个弹簧测力计能否马上用来 测量力的大小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 N
怎样测量力的大小
0.2 N
学习考点
不能,弹簧测力计指针不在零刻度线处,需要先调零
【变式训练1】以下关于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的说法中(在弹性限度内),正确的是( )
A.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C.弹簧的长度跟所受拉力成正比
D.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
D
【核心素养解读】本考点考查了科学探究,具体表现在弹簧测力计这一实验器材的规范使用.
【思路点拨】(1)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2)所测量的力一定要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易错点拨】在判断和计算中把弹簧的伸长量误认为是弹簧的长度,因此容易出现错误.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原长为L0,受拉力F后长度为L,则弹簧的伸长量为ΔL=L-L0,所以F=kΔL,同时要注意与外力成正比的是弹簧的伸长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力的示意图
【例2】(教材母题变式)(2021秋丰台区期中)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100 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中画出推力F的示意图.
答案图
【变式训练2】(教材母题变式)如图所示,小华用绳拉着小车行走,请画出绳对小车拉力F的示意图.
答案图
【核心素养解读】本考点考查了科学思维,具体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图,考查知识迁移的高阶思维.
【思路点拨】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1)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2)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表示,也可用终点表示;(4)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5)线段的长短大致表示力的大小,同一幅图上的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
1.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
A.力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巩固基础
A
2.(2021春来凤县期末)有人认为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
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
B.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C.使用时避免弹簧、指针与外壳摩擦
D.不能测量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
B
3.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在 ,
来回拉动挂钩无异常后,将石块挂在测力计下,静止时如图
所示.挂钩对弹簧的拉力大小是 N.
3.6
零刻度线上
4.(教材母题变式)用细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5 N.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
答案图
(1)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 的测力计.
(2)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Δ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
(3)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是25.5 cm,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 N.
1.75
F=0.5 N/cm2·ΔL
5.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
0~3 N
拉力F/N 0 0.5 1 1.5 2 2.5 3 3.5 4
弹簧长度L/cm 22 23 24 25 26 27 28 28.5 28.6
A.1 200 N
B.0 N
C.600 N
D.300 N
(生活情境题,阵亡率60%)(2022 阳东期末)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600 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并使其保持静止,则此时测力计的读数为( )
常考易错
C
【错因分析】误认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会互相抵消,所以示数就为0,没有认识到弹簧测力计已经有示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