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作为流派,它在西方限于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末期,不过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这是特定社会民族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我们不应把这种作为某一民族、某一时期流派的差别加以普遍化,把它生硬地套到其他时代的其他民族的文艺上去。可是在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之中,这种硬套办法还很流行,说某某作家是浪漫主义派,某某作家是现实主义派。作为创作方法,任何民族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有侧重现实主义与侧重浪漫主义之分。歌德和席勒等人早就说过的,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基本区别倒是普遍存在的。
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二十五章就已指出三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按照事物为人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这三种之中,第二种专指神话传说的创作方法,暂且不谈。第一种“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便是现实主义,第三种“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字去摹仿”,从前一般叫做“理想主义”,也可以说就是浪漫主义,因为“理想”仍是人们主观方面的因素。
不过,过去人们虽早已看出这种分别,却没有在这上面大做文章。等到十八、十九世纪作为流派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各树一帜,互相争执,于是原先只是自在的分别便变成自觉的分别了。文艺史家和批评家抓住这个分别来检查过去文艺作品,也就把它们分派到两个对立的阵营中去了。例如有人说在荷马的两部史诗之中,《伊利雅特》是现实主义的,而《奥德赛》却是浪漫主义的,并且有人因此断定《奥德赛》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大概是因为女子比较富于浪漫气息吧?
我个人仍认为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使旗帜那样鲜明对立。我还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反映客观事物却要通过进行创作的诗人,这里有人有物,有主体,有客体,缺一不行。这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是所引过的高尔基的那段话,不妨重复一下其中关键性的一句: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材料二: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1988年完成,但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前不久,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引起了关于路遥和现实主义的广泛讨论。现实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学界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现实主义不是简单的写实,在现实主义背后有一整套现代性的思想与世界观,以及科学的认识论与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要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将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融到作品之中,在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世界,也是作家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思考,在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
所谓现实主义精神,就是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需要思想的穿透力与理论的抽象能力,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并不只是与现实相关,也与历史和未来相关,与我们对世界的整体理解相关。
现实主义精神并不排斥浪漫主义情怀,在现实主义理论的结构内部,就包含着对作家主体性的尊重,包含着对未来的想象与召唤,包含着虚构与幻想的空间。如果说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了10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以及多种地方报纸,并亲自到煤矿等地体验生活,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但在小说中,也处处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小说中对孙少平、孙少安在艰难生活中执著奋斗精神的描绘,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摘编自李云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主义流派和浪漫主义流派是特定社会民族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不可把它生硬地套到其他时代其他民族的作家身上。
B.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其基本区别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应该过分渲染二者的差异,而使其产生鲜明的对立。
C.鉴于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雅特》《奥德赛》呈现不同的风格,因此有人断定《奥德赛》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
D.《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出现“专家冷,观众热”的奇特接受现象,是因为它采用了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曾经分道扬镳,各立山头,使得作家的创作出现二者水火不容的现象。
B.现实主义要以求真的精神写实,要写出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这超出了作家个人经验的范畴。
C.作家在坚守现实主义精神时,不应排斥浪漫主义情怀,这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路遥既翻阅报刊又体验生活,这说明作家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思考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李白经常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B.《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但其“表现理想”“运用神话传说”等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C.雪莱创作《致云雀》时,将内心的情感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诗歌中,云雀成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D.巴尔扎克强调“要严格摹写现实”,并进一步指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材料分别概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没有被斗败的人(节选)
海明威
公牛追着帆布,刚冲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它又采取守势。曼纽尔拿着剑和红巾,朝它走去。曼纽尔在它面前挥动红巾。公牛就是不冲。
曼纽尔侧身朝着公牛,顺着下垂的剑锋瞄准地方。公牛一动不动。仿佛站在那儿死掉了,再也不能向前冲似的。
曼纽尔踮起脚尖,顺着钢剑瞄准,猛扎下去。
又是一下冲撞,他只觉得自己给猛的一下顶了回来,重重地摔倒在沙地上。牛在他上面。曼纽尔躺在那儿,像死了似的,头伏在胳臂上,牛在抵他。抵他的背,抵他那埋在沙土里的脸。牛角抵穿他的一个袖子,牛把袖子扯了下来。曼纽尔把袖子给挑了起来甩掉了,牛便去追披风。
曼纽尔爬起身,找到剑和红巾,用拇指试了试剑头,跑到围栏那儿去换一把剑。
牛站在那儿,在一场搏斗以后,又变得迟钝和发呆了。
曼纽尔拿着红巾朝它走去,挥动红巾。牛没有反应。他在牛嘴跟前把红巾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地摆动。牛用眼睛盯着红巾,身子跟着红巾转动,可是它不冲。
曼纽尔着急了。除了走过去,没别的办法。又快又准。他侧着身子挨近公牛,把红巾横在身前,猛地一扑。他把剑扎下去的时候,身子往左一闪避开牛角。公牛打他身边冲过去,剑飞到了空中,在弧光灯下闪闪发光,带着红把儿掉在了沙地上。
曼纽尔跑过去,捡起剑。剑折弯了,他把它放在膝头上扳扳直。
他朝牛奔过去。他从手里拿着披风站在那儿的埃尔南德斯面前经过。
“它全身都是骨头。”那小伙子说。
曼纽尔点点头,一边擦擦脸。他把血污的手帕放进口袋。
公牛就在那儿。它现在离围栏很近。该死的牛。也许它真的全身都是骨头。也许没什么地方可以让剑扎进去。没地方?他偏要扎进去让他们瞧瞧。
他挥动着红巾试了试,公牛不动。曼纽尔像剁肉似的把红巾在公牛面前一前一后地挥动着。还是一动不动。
他收起红巾,拔出剑,侧身往牛身上扎下去。他感到他把剑插进去的时候,剑弯了,他用全身力量压在上面,剑飞到了空中,翻了个身掉进观众当中。剑弹出去的时候,曼纽尔身子一闪,躲开了牛角。
黑地里扔来的第一批坐垫没打中他。接着,有一个打中他的脸,他那血污的脸朝观众看看。坐垫纷纷扔下来,散落在沙地上。有人从附近扔来一个空的香槟酒瓶。它打在曼纽尔的脚上。他站在那儿望着扔东西来的暗处。接着从空中呼的一声飞来一样东西,擦过他身边,曼纽尔俯身把它捡起来。那是他的剑。他把剑放在膝头上扳扳直,然后拿着它向观众挥了挥。
“谢谢你们,”他说,“谢谢你们。”
呸,这些讨厌的杂种!讨厌的杂种!他跑的时候,脚底下给一个坐垫绊了一下。
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
曼纽尔把红巾在公牛的黑嘴跟前挥动着。
牛一动不动。
你不动!好!他跨前一步把杆子的尖头塞进公牛的潮湿的嘴。
他往回跳的时候,公牛扑到他身上,他在一个坐垫上绊了一下,就在这时候,他感到牛角抵进了他的身子,抵进了他的腰部。他双手抓住牛角,像骑马似的往后退,紧紧抓住那个地方。牛把他甩开,他脱身了。他就一动不动地躺着。这没关系。牛走开了。
他站起身来,咳嗽着,感到好像粉身碎骨,死掉了似的。这些讨厌的杂种!
“把剑给我,”他大声叫道,“把那东西给我。”
埃尔南德斯拿着红巾和剑过来。
他用胳臂搂着他。
“上医务所去吧,老兄,”他说,“别做傻瓜了。”
“走开,”曼纽尔说,“该死的,给我走开。”
他挣脱了身子。埃尔南德斯耸耸肩膀。曼纽尔朝公牛奔去。
公牛站在那儿,庞大而且站得很稳。
好吧,你这杂种!曼纽尔把剑从红巾中抽出来,用同样的动作瞄准,扑到牛身上去。他觉得剑一路扎下去。一直扎到其护圈。四个手指和他的拇指都伸进了牛的身子,鲜血热乎乎地涌到他的指关节上。
牛踉踉跄跄似乎要倒下,接着他站到了地上。他望着,公牛先是慢慢地向一边倒翻在地;接着突然就四脚朝天了。
然后他向观众挥手,他的手刚给牛血暖得热乎乎的。
好吧,你们这些杂种!他要说些什么,可是他咳嗽起来。又热又闷。他低头望望红巾。他得过去向主席行礼。该死的主席!他坐了下来,望着什么。那是公牛。它四脚朝天,粗大的舌头伸了出来。他挣扎着站起来,又开始咳嗽了。有人过来,扶他站直。
他们抬着他,穿过场子到医务所去。医生和两个穿白衣服的人正等着他。他们把他放在手术台上,给他剪开衬衣。曼纽尔觉得很疲乏。他整个胸腔感到发烧。他咳嗽起来,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在他嘴跟前。人人都十分忙碌。
一道电灯光照着他的眼睛。他把眼睛闭上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它又采取守势”,暗示公牛之前也这样做过,让曼纽尔陷于被动。
B.埃尔南德斯说“它全身都是骨头”,是在告诉曼纽尔牛不好刺,暗含了对他的担忧。
C.文中画线处,曼纽尔两次向观众挥手,第一次是真诚地感谢,第二次是出于胜利的骄傲。
D.曼纽尔骂“该死的主席”并非真痛恨主席,而是由于他身体不适却仍须向主席行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斗”描写了曼纽尔对牛的多次进攻,前几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取得了胜利,线索清晰情节集中。
B.小说对埃尔南德斯着墨不多,却通过他的言行侧面烘托了曼纽尔的形象,如他劝曼纽尔不要做“傻瓜”,反映了曼纽尔不甘失败、执着的形象。
C.小说语言简洁直观,有画面感,如“曼纽尔把袖子给挑了起来甩掉了,牛便去追披风”,简单的叙述旨在表现曼纽尔的狼狈。
D.小说有很多心理、动作描写,除了能更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也能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曼纽尔的斗牛表现一同起起落落,引发读者共鸣。
8.小说描写观众朝曼纽尔扔垫子的细节有何用意?
9.文中反复出现“你们这些杂种”“你这杂种”,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继勋字绍先,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内殿崇班。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贼退保子城,不敢出。迁洛苑使、并代州钤辖。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继勋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转战至寒光岭,伏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徙知环州,又徙瀛州。时岁饥,募富人出粟以给贫者。明年大稔,郡人上治状请留。迁内藏库使,以宫苑使奉使契丹。还,知定州,徙鄜延路钤辖,坐市马亏价失官。已而复为西上阁门使。仁宗即位,改东上阁门使,真授陇州团练使、知雄州。其冬,契丹猎燕蓟,候卒报有兵入抄,边州皆警。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已,乃知渤海人叛契丹,行剽两界也。入宿卫,出为天雄军都总管,愿复护边,既而留不遣。以老病乞骸骨。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勋虽老,躬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德之。卒,年七十八,辍视朝一日,赠太尉。继勋性谦,有机略,善抚御士卒,临战辄胜。在蜀有威名,号“神将”。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
B.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
C.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
D.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候卒,守卫巡逻的士卒,在军中一般负责夜间巡查、监督敌军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候骑”等。
B.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
C.甲,指铠甲,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战国后期,出现了用铁制造而成的铠甲。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它和致仕、致政﹑释褐等词语意思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继勋为名将之后,受皇上赏识。他是名将高琼的儿子,身材魁梧伟岸,初次见面时就被皇上赏识,后来得以提拔。
B.高继勋富有军事才能,勇敢善战。他率领五百兵士击败王均叛匪,在主将提出休息时坚持主张把握机会追击,最终消灭叛军。
C.高继勋做事冷静,善于分析形势。面对北方边境的警报,他作出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居处自若,稳定了边疆形势。
D.高继勋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滑州知州时遭遇水灾,他不顾年老日夜坚守堤上,大水退去,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感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2)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
14.高继勋乞骸骨后,皇帝在偏殿召见他,为什么“许一子扶掖,俾勿拜”?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小饮赠梦得①
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②,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注】①梦得:刘禹锡的字。②遗老:指年老历练之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题目内容丰富,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赠诗的对象。
B.“同为”拉近了与友人的距离,即便是萧条的雪天,与友人对饮也舒适惬意。
C.“呼作散仙”顶真手法的使用,语气贯通,强调了诗人想要飞升成仙的梦想。
D.尾句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展现了诗人看淡宦海沉浮、世事变化的阅历。
16.有人说,这首诗的主调是闲适惬意、乐观豁达,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失意之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余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________。《枯枝败叶》只能看成是《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从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________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肉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中的将军》围绕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________。《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________的诺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是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被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疲惫英雄。
B.《迷宫中的将军》围绕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疲惫英雄。
C.《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D.《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B.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C.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
D.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相提并论 鞭长莫及 望其项背 垂名青史
B.等量齐观 力不从心 望尘莫及 垂名青史
C.相提并论 力不从心 望其项背 声名显赫
D.等量齐观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声名显赫
20.反证法亦称“逆证”,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人物评论的示例,从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写出对应的另一关键词,并另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关键词:袁隆平水稻
袁隆平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就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他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学技术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他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也不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组:刘和珍
(1)另一关键词:_______
(2)写一段话:
21.提取下列材料的信息,为“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
①魔幻现实主义有“魔幻”的艺术效果。
②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③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④魔幻现实主义借魔幻境界折射严酷的现实生活。
⑤魔幻现实主义采用象征、寓言、联想、暗示、高度夸张、人鬼不分、时序错乱、现实与梦幻交织等手法。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根据托尔斯泰小说原著改编的歌剧《复活》于2019年年底在北京剧院首演,以此向名著致敬,并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将《复活》改编为歌剧,在国内外没有先例。它的剧情结构将分为序曲、结尾和四幕共六个部分,剧情按照倒叙的方式展开到第三幕,之后顺叙。
本剧通过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情感故事,抒写了一支赞颂人性和精神复活的心灵交响曲。据介绍,这部作品基本按照托尔斯泰小说原著的叙事逻辑和故事脉络改编,但侧重点和人物个性有了新的变化,突出和强调了生命的尊严与平等。歌剧版《复活》由中俄作曲家合作完成,因此融合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和醇厚的中华韵味。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思军负责全部独唱、重唱及部分合唱唱段;俄罗斯作曲家帕切连科负责序曲及部分合唱唱段。这部作品将由北京青年导演孙仝执导,由歌唱艺术家宋元明、张海清领衔演唱。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作为流派,它在西方限于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末期,不过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这是特定社会民族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我们不应把这种作为某一民族、某一时期流派的差别加以普遍化,把它生硬地套到其他时代的其他民族的文艺上去。可是在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之中,这种硬套办法还很流行,说某某作家是浪漫主义派,某某作家是现实主义派。作为创作方法,任何民族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有侧重现实主义与侧重浪漫主义之分。歌德和席勒等人早就说过的,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基本区别倒是普遍存在的。
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二十五章就已指出三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按照事物为人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这三种之中,第二种专指神话传说的创作方法,暂且不谈。第一种“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便是现实主义,第三种“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字去摹仿”,从前一般叫做“理想主义”,也可以说就是浪漫主义,因为“理想”仍是人们主观方面的因素。
不过,过去人们虽早已看出这种分别,却没有在这上面大做文章。等到十八、十九世纪作为流派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各树一帜,互相争执,于是原先只是自在的分别便变成自觉的分别了。文艺史家和批评家抓住这个分别来检查过去文艺作品,也就把它们分派到两个对立的阵营中去了。例如有人说在荷马的两部史诗之中,《伊利雅特》是现实主义的,而《奥德赛》却是浪漫主义的,并且有人因此断定《奥德赛》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大概是因为女子比较富于浪漫气息吧?
我个人仍认为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使旗帜那样鲜明对立。我还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反映客观事物却要通过进行创作的诗人,这里有人有物,有主体,有客体,缺一不行。这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是所引过的高尔基的那段话,不妨重复一下其中关键性的一句: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材料二: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1988年完成,但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前不久,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引起了关于路遥和现实主义的广泛讨论。现实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学界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现实主义不是简单的写实,在现实主义背后有一整套现代性的思想与世界观,以及科学的认识论与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要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将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融到作品之中,在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世界,也是作家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思考,在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
所谓现实主义精神,就是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需要思想的穿透力与理论的抽象能力,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并不只是与现实相关,也与历史和未来相关,与我们对世界的整体理解相关。
现实主义精神并不排斥浪漫主义情怀,在现实主义理论的结构内部,就包含着对作家主体性的尊重,包含着对未来的想象与召唤,包含着虚构与幻想的空间。如果说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了10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以及多种地方报纸,并亲自到煤矿等地体验生活,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但在小说中,也处处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小说中对孙少平、孙少安在艰难生活中执著奋斗精神的描绘,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摘编自李云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主义流派和浪漫主义流派是特定社会民族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不可把它生硬地套到其他时代其他民族的作家身上。
B.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其基本区别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应该过分渲染二者的差异,而使其产生鲜明的对立。
C.鉴于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雅特》《奥德赛》呈现不同的风格,因此有人断定《奥德赛》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
D.《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出现“专家冷,观众热”的奇特接受现象,是因为它采用了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曾经分道扬镳,各立山头,使得作家的创作出现二者水火不容的现象。
B.现实主义要以求真的精神写实,要写出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这超出了作家个人经验的范畴。
C.作家在坚守现实主义精神时,不应排斥浪漫主义情怀,这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路遥既翻阅报刊又体验生活,这说明作家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思考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李白经常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B.《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但其“表现理想”“运用神话传说”等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C.雪莱创作《致云雀》时,将内心的情感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诗歌中,云雀成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D.巴尔扎克强调“要严格摹写现实”,并进一步指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材料分别概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
【答案】1.D 2.C 3.B 4.①首先提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应区别开;②接着引述《诗学》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二者的不同特点;③然后概述两种流派形成对立的过程;④最后阐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①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②浪漫主义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字去摹仿,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它采用了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误。从材料二“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看,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而视现实主义为陈旧过时。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使得作家的创作出现二者水火不容的现象”有误,与原文“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的说法不一致。
B.“这超出了作家个人经验的范畴”有误。材料二说的是“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
D.“这说明作家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思考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有误。材料二说“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A.李白与杜甫的风格迥异,此项与原文观点相悖;
B.强调作品中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C.强调诗歌的创作的主观色彩,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D.强调文学创作中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四段,其中第一段首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提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应区别开;
第二段“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二十五章就已指出三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引述亚理斯多德《诗学》的观点,“第一种……便是现实主义,第三种……就是浪漫主义”进一步阐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同特点;
第三段“等到十八、十九世纪作为流派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各树一帜,互相争执,于是原先只是自在的分别便变成自觉的分别了”概述两种流派形成对立的过程;
第四段“我个人仍认为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使旗帜那样鲜明对立”最后阐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第二段“‘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便是现实主义”和材料二第三段“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概括出现实主义的特点;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第二段“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字去摹仿”、材料二第三段“浪漫主义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概括出浪漫主义的特点。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没有被斗败的人(节选)
海明威
公牛追着帆布,刚冲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它又采取守势。曼纽尔拿着剑和红巾,朝它走去。曼纽尔在它面前挥动红巾。公牛就是不冲。
曼纽尔侧身朝着公牛,顺着下垂的剑锋瞄准地方。公牛一动不动。仿佛站在那儿死掉了,再也不能向前冲似的。
曼纽尔踮起脚尖,顺着钢剑瞄准,猛扎下去。
又是一下冲撞,他只觉得自己给猛的一下顶了回来,重重地摔倒在沙地上。牛在他上面。曼纽尔躺在那儿,像死了似的,头伏在胳臂上,牛在抵他。抵他的背,抵他那埋在沙土里的脸。牛角抵穿他的一个袖子,牛把袖子扯了下来。曼纽尔把袖子给挑了起来甩掉了,牛便去追披风。
曼纽尔爬起身,找到剑和红巾,用拇指试了试剑头,跑到围栏那儿去换一把剑。
牛站在那儿,在一场搏斗以后,又变得迟钝和发呆了。
曼纽尔拿着红巾朝它走去,挥动红巾。牛没有反应。他在牛嘴跟前把红巾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地摆动。牛用眼睛盯着红巾,身子跟着红巾转动,可是它不冲。
曼纽尔着急了。除了走过去,没别的办法。又快又准。他侧着身子挨近公牛,把红巾横在身前,猛地一扑。他把剑扎下去的时候,身子往左一闪避开牛角。公牛打他身边冲过去,剑飞到了空中,在弧光灯下闪闪发光,带着红把儿掉在了沙地上。
曼纽尔跑过去,捡起剑。剑折弯了,他把它放在膝头上扳扳直。
他朝牛奔过去。他从手里拿着披风站在那儿的埃尔南德斯面前经过。
“它全身都是骨头。”那小伙子说。
曼纽尔点点头,一边擦擦脸。他把血污的手帕放进口袋。
公牛就在那儿。它现在离围栏很近。该死的牛。也许它真的全身都是骨头。也许没什么地方可以让剑扎进去。没地方?他偏要扎进去让他们瞧瞧。
他挥动着红巾试了试,公牛不动。曼纽尔像剁肉似的把红巾在公牛面前一前一后地挥动着。还是一动不动。
他收起红巾,拔出剑,侧身往牛身上扎下去。他感到他把剑插进去的时候,剑弯了,他用全身力量压在上面,剑飞到了空中,翻了个身掉进观众当中。剑弹出去的时候,曼纽尔身子一闪,躲开了牛角。
黑地里扔来的第一批坐垫没打中他。接着,有一个打中他的脸,他那血污的脸朝观众看看。坐垫纷纷扔下来,散落在沙地上。有人从附近扔来一个空的香槟酒瓶。它打在曼纽尔的脚上。他站在那儿望着扔东西来的暗处。接着从空中呼的一声飞来一样东西,擦过他身边,曼纽尔俯身把它捡起来。那是他的剑。他把剑放在膝头上扳扳直,然后拿着它向观众挥了挥。
“谢谢你们,”他说,“谢谢你们。”
呸,这些讨厌的杂种!讨厌的杂种!他跑的时候,脚底下给一个坐垫绊了一下。
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
曼纽尔把红巾在公牛的黑嘴跟前挥动着。
牛一动不动。
你不动!好!他跨前一步把杆子的尖头塞进公牛的潮湿的嘴。
他往回跳的时候,公牛扑到他身上,他在一个坐垫上绊了一下,就在这时候,他感到牛角抵进了他的身子,抵进了他的腰部。他双手抓住牛角,像骑马似的往后退,紧紧抓住那个地方。牛把他甩开,他脱身了。他就一动不动地躺着。这没关系。牛走开了。
他站起身来,咳嗽着,感到好像粉身碎骨,死掉了似的。这些讨厌的杂种!
“把剑给我,”他大声叫道,“把那东西给我。”
埃尔南德斯拿着红巾和剑过来。
他用胳臂搂着他。
“上医务所去吧,老兄,”他说,“别做傻瓜了。”
“走开,”曼纽尔说,“该死的,给我走开。”
他挣脱了身子。埃尔南德斯耸耸肩膀。曼纽尔朝公牛奔去。
公牛站在那儿,庞大而且站得很稳。
好吧,你这杂种!曼纽尔把剑从红巾中抽出来,用同样的动作瞄准,扑到牛身上去。他觉得剑一路扎下去。一直扎到其护圈。四个手指和他的拇指都伸进了牛的身子,鲜血热乎乎地涌到他的指关节上。
牛踉踉跄跄似乎要倒下,接着他站到了地上。他望着,公牛先是慢慢地向一边倒翻在地;接着突然就四脚朝天了。
然后他向观众挥手,他的手刚给牛血暖得热乎乎的。
好吧,你们这些杂种!他要说些什么,可是他咳嗽起来。又热又闷。他低头望望红巾。他得过去向主席行礼。该死的主席!他坐了下来,望着什么。那是公牛。它四脚朝天,粗大的舌头伸了出来。他挣扎着站起来,又开始咳嗽了。有人过来,扶他站直。
他们抬着他,穿过场子到医务所去。医生和两个穿白衣服的人正等着他。他们把他放在手术台上,给他剪开衬衣。曼纽尔觉得很疲乏。他整个胸腔感到发烧。他咳嗽起来,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在他嘴跟前。人人都十分忙碌。
一道电灯光照着他的眼睛。他把眼睛闭上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它又采取守势”,暗示公牛之前也这样做过,让曼纽尔陷于被动。
B.埃尔南德斯说“它全身都是骨头”,是在告诉曼纽尔牛不好刺,暗含了对他的担忧。
C.文中画线处,曼纽尔两次向观众挥手,第一次是真诚地感谢,第二次是出于胜利的骄傲。
D.曼纽尔骂“该死的主席”并非真痛恨主席,而是由于他身体不适却仍须向主席行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斗”描写了曼纽尔对牛的多次进攻,前几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取得了胜利,线索清晰情节集中。
B.小说对埃尔南德斯着墨不多,却通过他的言行侧面烘托了曼纽尔的形象,如他劝曼纽尔不要做“傻瓜”,反映了曼纽尔不甘失败、执着的形象。
C.小说语言简洁直观,有画面感,如“曼纽尔把袖子给挑了起来甩掉了,牛便去追披风”,简单的叙述旨在表现曼纽尔的狼狈。
D.小说有很多心理、动作描写,除了能更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也能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曼纽尔的斗牛表现一同起起落落,引发读者共鸣。
8.小说描写观众朝曼纽尔扔垫子的细节有何用意?
9.文中反复出现“你们这些杂种”“你这杂种”,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答案】6.C 7.C 8.①为下文埋下伏笔。观众扔的垫子,为下文曼纽尔被绊住后受伤埋下伏笔。②烘托人物形象。观众扔垫子是在表达对失败者的嘲笑,而曼纽尔对此只是站在那儿望着,并没有沮丧,表现了他的执着坚韧。③深化小说主题。这个情节说明,曼纽尔“斗”的对象不仅是公牛,还有那些不看好他的观众,深化了“斗”的内涵,更凸显其精神的强大。 9.①“你们这些杂种”是对侮辱他、嘲笑他的观众的愤怒和蔑视。②“你这杂种”是对狡黠而又顽强的对手——公牛的愤怒和蔑视。③这都是一种不甘失败的体现,是不屈意志、硬汉精神的象征。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的能力。
C.“第一次是真诚地感谢”错误。根据上文语境人们对他怀有的是恶意,原文表述说“黑地里扔来的第一批坐垫没打中他。接着,有一个打中他的脸,他那血污的脸朝观众看看。坐垫纷纷扔下来,散落在沙地上。有人从附近扔来一个空的香槟酒瓶。它打在曼纽尔的脚上。他站在那儿望着扔东西来的暗处。接着从空中呼的一声飞来一样东西,擦过他身边,曼纽尔俯身把它捡起来。那是他的剑”下文语境说“呸,这些讨厌的杂种!讨厌的杂种!他跑的时候,脚底下给一个坐垫绊了一下”,可见,观众对他并不友好,所以第一次挥手并非真诚的感谢”。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C.“简单的叙述旨在表现曼纽尔的狼狈”错误。表现的应该是智慧,把牛引开,自我防护。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相关语段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看表达了观众的不友好,恶意嘲笑,主旨上揭示了人心的麻木不仁、看客心态,缺少爱心、自私自利。
结构上照应上文,他在公牛面前一时失利,观众便扔垫子,以此嘲笑并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为下文曼纽尔被绊住后受伤以及胜利后的挥手铺垫照应。
表达效果上使用间接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倔强执着、自信不服输的形象特征。曼纽尔对一时的失败毫不在意,只是站在那儿望着,并没有沮丧,表现了他的硬气和坚韧。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含义的能力。
“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他站起身来,咳嗽着,感到好像粉身碎骨,死掉了似的。这些讨厌的杂种!”“好吧,你们这些杂种!”使用了语言描写和间隔反复,对侮辱他、嘲笑他的观众进行愤怒地反击和无比的蔑视。
“好吧,你这杂种!曼纽尔把剑从红巾中抽出来,用同样的动作瞄准,扑到牛身上去。他觉得剑一路扎下去。一直扎到其护圈。四个手指和他的拇指都伸进了牛的身子,鲜血热乎乎地涌到他的指关节上”,这是对狡黠而又顽强的对手——公牛的愤怒和蔑视。
综上,无论是对不够善意的观众还是公牛的愤怒和蔑视,都体现了曼纽尔的反抗意识,体现了他骨子里的坚强、不轻言失败,锲而不舍,即便牺牲生命也不放弃的硬汉精神,以及不屈不挠、顽强不屈的品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继勋字绍先,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内殿崇班。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贼退保子城,不敢出。迁洛苑使、并代州钤辖。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继勋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转战至寒光岭,伏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徙知环州,又徙瀛州。时岁饥,募富人出粟以给贫者。明年大稔,郡人上治状请留。迁内藏库使,以宫苑使奉使契丹。还,知定州,徙鄜延路钤辖,坐市马亏价失官。已而复为西上阁门使。仁宗即位,改东上阁门使,真授陇州团练使、知雄州。其冬,契丹猎燕蓟,候卒报有兵入抄,边州皆警。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已,乃知渤海人叛契丹,行剽两界也。入宿卫,出为天雄军都总管,愿复护边,既而留不遣。以老病乞骸骨。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勋虽老,躬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德之。卒,年七十八,辍视朝一日,赠太尉。继勋性谦,有机略,善抚御士卒,临战辄胜。在蜀有威名,号“神将”。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
B.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
C.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
D.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候卒,守卫巡逻的士卒,在军中一般负责夜间巡查、监督敌军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候骑”等。
B.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
C.甲,指铠甲,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战国后期,出现了用铁制造而成的铠甲。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它和致仕、致政﹑释褐等词语意思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继勋为名将之后,受皇上赏识。他是名将高琼的儿子,身材魁梧伟岸,初次见面时就被皇上赏识,后来得以提拔。
B.高继勋富有军事才能,勇敢善战。他率领五百兵士击败王均叛匪,在主将提出休息时坚持主张把握机会追击,最终消灭叛军。
C.高继勋做事冷静,善于分析形势。面对北方边境的警报,他作出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居处自若,稳定了边疆形势。
D.高继勋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滑州知州时遭遇水灾,他不顾年老日夜坚守堤上,大水退去,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感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2)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
14.高继勋乞骸骨后,皇帝在偏殿召见他,为什么“许一子扶掖,俾勿拜”?请简要说明。
【答案】10.C 11.D 12.B 13.(1)当时朝廷军队在黄河外屯兵,军粮运送连接不上。高继勋扼守兔毛川,支援运送军粮,军队才获得了救济。
(2)高继勋说:“契丹每年都要依赖汉人的金钱缯帛。怎么敢损害联盟友好关系呢?”居处泰然自若。 14.①高继勋年龄大了,行动不便,更不必说行君臣之礼了。
②高继勋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帝感念他。这是对他的眷顾。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咸平初年,王均占据益州(反叛)。招安使雷有终将五百名兵士交给高继勋,让他看守东边外城两个城门,正赶上叛匪攻打弥牟寨,高继勋带兵与叛匪交战,辗转战斗到了嘉州,打败了叛匪。
“招安使”是专有名词,官名,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项;“招安使雷有终”是“以兵五百授继勋”的主语,与后文不应断开,故排除B、D两项。
故选C。
11.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释褐”与“乞骸骨”意思不一致。“释”是“放弃”的意思,引申为“脱去”;“褐”是粗布衣服,代指平民。“释褐”的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致仕”“致政”指交还官职,与“乞骸骨”也有区别。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最终消灭叛军”说法有误。高继勋率兵继续追击叛匪,叛匪最终“退保子城,不敢出”。没有提到“最终消灭叛军”。
故选B。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
(1)屯兵河外,省略句,“兵”后省略了“于”;河,黄河;馈,运送(军粮);属,连接。
(2)顿,依赖;何敢,怎么敢;好,形容词用作名词,友好关系;自若,镇静自如,泰然自若。
1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
题干问:高继勋乞骸骨后,皇帝在偏殿召见他,为什么“许一子扶掖,俾勿拜”?
结合上句“以老病乞骸骨”可知,这是皇帝体恤他年龄大了,行动不便,“俾勿拜”,不必行君臣之礼。更主要的原因是高继勋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咸平初年攻打王均时“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贼退保子城,不敢出”;契丹屯兵草城川时,高继勋认为可以出奇兵取胜,“转战至寒光岭,伏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在瀛州任上,处理赈灾适宜得当,“明年大稔,郡人上治状请留”等等。可见“许一子扶掖,俾勿拜”是因为皇帝感念他,这是对他的眷顾。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高继勋字绍先,身材高大魁伟,太宗见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召来询问他的家世,他以是(名将)高琼之子来回答:太宗提拔他为寄班祗候,他多次升迁任内殿崇班。咸平初年,王均占据益州(反叛)。招安使雷有终将五百名兵士交给高继勋,让他看守东边外城两个城门,正赶上叛匪攻打弥牟寨,高继勋带兵与叛匪交战,辗转战斗到了嘉州,打败了叛匪。正赶上天要黑了,雷有终想要稍稍休息一下,高继勋说:“叛匪已经处于困境了,赶紧攻打他们,不要失去机会。”他率领十多个骑兵继续和叛匪激战,身上受了好几处伤,鲜血染湿了铠甲,叛匪退军守卫子城,不敢再出战。后任洛苑使、并州代州钤辖。契丹聚集五万军队屯兵在草城川,高继勋登上高处眺望敌军,对军使贾宗说:“他们人很多但阵势不整齐,将领不是有才干的人。我们的军队虽然人少,但可以凭借奇招取胜。先派士兵埋伏在山下,敌人见到我军势弱,一定急着攻击我们,我们引诱他们向南跑,你们出来攻打他们,敌人一定会大败。”转战到寒光岭,伏兵发动,契丹军队果然大败,契丹军队相互践踏而死的有一万多人,俘获很多马、牛、骆驼。当时朝廷军队在黄河外屯兵,军粮运送连接不上。高继勋扼守兔毛川,支援运送军粮,军队才获得了救济。后调任环州知州,又调任瀛州知州。当时发生饥荒,高继勋征募富人提供粮食来接济穷人。第二年大丰收,郡县里的人上奏章陈述高继勋治理的功绩,请求让高继勋留任。高继勋调任内藏库使,以宫苑使的身份奉命出使契丹。回来以后,任定州知州,调任鄜延路钤辖,因为卖马亏了钱失去官职。不久又担任西上阁门使。仁宗即位,改任东上阁门使,正式授官陇州团练使、雄州知州。这一年冬天,契丹人在燕京、蓟州打猎,哨兵报告有契丹军队入境掠夺,边境的州县都警戒起来。高继勋说:“契丹每年都要依赖汉人的金钱缯帛,怎么敢损害联盟友好关系呢?”居处泰然自若。之后,才知道是渤海人背叛契丹,在两国边境上进行抢劫。入朝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后出京城担任天雄军都总管,希望再去守卫边疆,不久后被朝廷留下没有外遣。因为年老多病请求退休。皇帝在便殿召见他,允许一个儿子搀扶着他,让他不用行跪拜之礼。授官建雄军节度使、滑州知州。(掌管滑州时)河水暴涨,侵蚀堤岸,高继勋虽然年老,但亲自监督劳役,露天坐在河堤边,到夜里都不停,洪水水势才减弱了,滑州人都感激他。高继勋去世,享年七十八岁,皇上停止上朝一天,追赠太尉一职。高继勋本性谦和,有谋略,善于抚慰统领士卒,每次作战都会取胜。在蜀地有威名,号称“神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小饮赠梦得①
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②,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注】①梦得:刘禹锡的字。②遗老:指年老历练之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题目内容丰富,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赠诗的对象。
B.“同为”拉近了与友人的距离,即便是萧条的雪天,与友人对饮也舒适惬意。
C.“呼作散仙”顶真手法的使用,语气贯通,强调了诗人想要飞升成仙的梦想。
D.尾句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展现了诗人看淡宦海沉浮、世事变化的阅历。
16.有人说,这首诗的主调是闲适惬意、乐观豁达,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失意之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5.C 16.①“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中,作为一个“懒慢”之人,作者能与友人小酌慢饮,销磨了一整夜时间,可见其闲适惬意。②“大开口笑送残年”“曾看东海变桑田”作者用“笑”来看待人生的暮年,也看尽了世事变化,可见他乐观豁达。这是诗歌主调。③“久将时背成遗老”中作者认为自己一生命运多舛,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也流露出人生失意之感。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语言及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C.“顶真手法的使用,……强调了诗人想要飞升成仙的梦想”错误,“多被人呼作散仙\呼作散仙应有以”运用的是反复修辞,此句是写作者被他人称作“散仙”,并不是自己梦想要飞升成仙。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首《雪夜小饮赠梦得》作于洛阳。这是一首记叙诗。
根据“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中“懒慢园林客”可知,作者把友人和自己称为无事要做的懒慢之人,足见此时的轻松闲适;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雪夜,诗人与友人小酌慢饮,促膝叙谈,销磨了一整夜时间,可见作者闲适惬意;谈得高兴了,就开怀大笑,以爽朗的胸怀,度过残年。可见,作者并没有因为衰老而伤心,而是笑对残年,可见其乐观豁达,作者老年生活有情趣,生动而又活跃。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可见,诗人在别人眼中是“散仙”,因为自己人已暮年,看尽了世事变幻,早已能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一切。
从整体上看,全诗主调是闲适惬意、乐观豁达,但“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中的作者现已暮年,虽看遍了“沧海桑田”,却“久将时背”,写出自己时运不济,没能遇明主赏识,没能建功立业,在诗中也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感伤。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余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________。《枯枝败叶》只能看成是《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从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________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肉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中的将军》围绕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________。《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________的诺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是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被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疲惫英雄。
B.《迷宫中的将军》围绕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疲惫英雄。
C.《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D.《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B.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C.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
D.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相提并论 鞭长莫及 望其项背 垂名青史
B.等量齐观 力不从心 望尘莫及 垂名青史
C.相提并论 力不从心 望其项背 声名显赫
D.等量齐观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声名显赫
【答案】17.A 18.D 19.C
【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杂糅,B、D两项修改不到位,排除;
二是“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之间的关系为转折关系,而非顺承关系,应将“从而”改为“却”,C、D两项修改不到位,排除。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事实恰好相反”是针对“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所以应置于最后,这样才与下文“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契合。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前者侧重放在一起讨论,后者侧重同等看待。用在否定句中,前者差别更大,根据语境,此处应选用“相提并论”。
第二处,力不从心: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鞭长莫及: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后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此处强调马尔克斯想将作品写好,虽很是努力,却难以达到目的,应选用“力不从心”。
第三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本身即带否定意味,一般不用于否定句中。相应空缺处所在语句是否定句,应选用“望其项背”。
第四处,声名显赫:形容名声盛大。垂名青史: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根据语境,相应空缺处强调的是名声很大,应选用“声名显赫”。
故选C。
20.反证法亦称“逆证”,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人物评论的示例,从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写出对应的另一关键词,并另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关键词:袁隆平水稻
袁隆平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就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他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学技术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他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也不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组:刘和珍
(1)另一关键词:_______
(2)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组示例 贝西姨婆 第二组示例 请愿 第一组示例:
大卫·科波菲尔如果没有贝西姨婆的收留与抚养,就不会去伦敦好的学校教书,并在维克菲律师家寄宿;他如果没有贝西姨婆人格上的指引,就不会在家庭遭遇破产时直面困难,担当起生活的重任;他如果像一般孤儿一样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也不能成为一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成功作家。
第二组示例:
刘和珍君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就不会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葬原》全年;她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会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她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会欣然前往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与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理解“反证法”,“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然后分析所给例句的表达特点,从句式上看,例句采用了假设论证法,运用“如果……就不会……”的表达方式来表述,并且写了三个句子构成排比;从内容上看,为了论证袁隆平某些品格,首先有一个论断,然后将他的做法罗列出来,与这个论断构成矛盾,从而得出论断的虚假。比如为了论证袁隆平不是为了个人生活美好才努力工作,列举了他“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的做法,通过这种矛盾得出他“不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才如此努力工作。另外注意关键词的概括,例句写的人物是“袁隆平”,事件是“培育杂交水稻”,从而得出关键词是“袁隆平水稻”。
仿照这样的推理与写法,从大卫·科波菲尔和刘和珍中选择一个,首先确定人物的经历或品质,然后分析这样的经历或品质与什么情节或人物有关,从而确定出关键词;然后仿照例句格式和写法,运用“逆证”法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
比如选大卫·科波菲尔,首先确定他最后成为一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成功作家,然后分析他的成长道路,发现与“贝西姨婆”这个人物有关,比如她收留并抚养大卫,给他人格上的指引等,再用例句的假设论证“如果没有……就不会……”表达出来。
如选择刘和珍,核心事件是“请愿”,这是关键词;然后概括刘和珍的有关事件,并表现她的某种品质,如预定了《葬原》全年,表明她并不在乎物质;反抗杨荫榆,表明她心中有大义及敢于反抗;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表明她有家国大义,不顾惜自己等;然后用“如果仅仅是……就不会……”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
21.提取下列材料的信息,为“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
①魔幻现实主义有“魔幻”的艺术效果。
②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③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④魔幻现实主义借魔幻境界折射严酷的现实生活。
⑤魔幻现实主义采用象征、寓言、联想、暗示、高度夸张、人鬼不分、时序错乱、现实与梦幻交织等手法。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以“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为创作原则,采用象征、寓言、联想、暗示、高度夸张、人鬼不分、时序错乱、现实与梦幻交织等手法,取得“魔幻”的艺术效果,借魔幻境界折射严酷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文学流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压缩概括的能力。
这是一道下定义的题目,下定义的要点是“属+种差”,此题的属概念是“文学流派”,种差为:“魔幻”的艺术效果;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借魔幻境界折射严酷的现实生活;采用象征、寓言、联想、暗示、高度夸张、人鬼不分、时序错乱、现实与梦幻交织等手法。这些特征按时间、地点、原则、手法、效果、目的的顺序排列。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根据托尔斯泰小说原著改编的歌剧《复活》于2019年年底在北京剧院首演,以此向名著致敬,并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将《复活》改编为歌剧,在国内外没有先例。它的剧情结构将分为序曲、结尾和四幕共六个部分,剧情按照倒叙的方式展开到第三幕,之后顺叙。
本剧通过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情感故事,抒写了一支赞颂人性和精神复活的心灵交响曲。据介绍,这部作品基本按照托尔斯泰小说原著的叙事逻辑和故事脉络改编,但侧重点和人物个性有了新的变化,突出和强调了生命的尊严与平等。歌剧版《复活》由中俄作曲家合作完成,因此融合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和醇厚的中华韵味。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思军负责全部独唱、重唱及部分合唱唱段;俄罗斯作曲家帕切连科负责序曲及部分合唱唱段。这部作品将由北京青年导演孙仝执导,由歌唱艺术家宋元明、张海清领衔演唱。
【答案】关键信息:①根据托尔斯泰小说原著改编的歌剧《复活》于2019年年底在北京首演;②突出了生命的尊严与平等;③融合了俄罗斯风格和中华韵味。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本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进行压缩,注意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时间:2019年年底;地点和事件:根据托尔斯泰小说原著改编的歌剧《复活》在北京剧院首演。因为本文接下介绍新改编歌剧《复活》,所以保留关键信息时,选择其与原著相比产生的变化及歌剧的主要特点即可,即“融合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和醇厚的中华韵味”。压缩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把握今天,收获明天
我们企盼学业成功,实现自己人生中最美的梦想,这无疑需要顽强的拼搏和不懈地奋斗。
经过无数的起起落落,企盼的心情,反而越加强烈,学业水平考试为期不远,就在明天的明天。
明天没有想像的那么完美,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为明天画上美丽的色彩,画上最亮丽的一笔。
一道烦人的数学题,能让我绕来绕去,30分钟绕不出来,一但点破,却能经久不忘。多怀念小学生活,愣没碰上这样的题,这就是长大带来的结果,但长大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面对遇到的和尚未遇到的难题,我需要破解之方,需要从容淡定,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一位名人说过:“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样的坚持多了,也便成了进步。
“行百里者半九十”古人此语,不无道理,曾读过故事:有掘井者,费尽移山心力掘了四口井,皆不见水,自认为无水、便弃之而去,其实那第三口井,距水颇近,甚至只须数镐之劳,胜利的水就会汩汩流出,目标咫尺,竟毫无耐心半途而废,岂不哀哉!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国维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快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上很好的座右铭。这些经典语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握正确的方向,“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面对五光十色,面对各种诱惑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如何把握住自己,把握住今天,是我们能否实现美好理想的一个关键点。
我们有了一个理想的学校,有了周围“数以千计,近朱者赤”的好同学,不等于我们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好学校,好老师和好同学是人生的幸运,但是决定的因素还在于自己的努力,在于自己能否把握住今天,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一步步实现人生理想。
加油!我和我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明天,我们把握住今天!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作文要准确立意,就必须认真审读材料。一、题目说明: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永远有一个明天,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幸福恰恰在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等,而题干中又明确了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的思考的限制。我们要写的是两者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开来只做一个的分析思考。考生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和提示语来分析,具体来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意思是希望永远存在,我们在生活中有机会改正错误,可以在明天把事情做得更好;(附:关键词是“明天”,“明天”代表着未来、机会、希望,从这一关键句中,可以立意为:明天可改正今天的错误,使明天更美好;明天是今天的希望;不灰心不丧气,明天会更好等)。“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意思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是“如果今天把握不好就没有明天的美好,今天是明天的基础,容不得我们犯错,所以要懂得珍惜和把握今天。(关键词是“今天”,“今天”代表着现在、当下、眼前,从这第二句关键词中,可以立意为为:今天把握不好,何来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的基础,不容做错;不要因为有明天的存在,忽视今天的努力等)。“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意思是今天的努力和付出就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只有通过今天的努力才能实现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成功的基石。(“巅峰”代表着幸福、成就、梦想的实现,“攀登险阻”代表着付出、努力、进取的过程。从第三句关键词来说,可以立意为:今天努力是为了明天幸福;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明天的辉煌;明天的幸福是因为有了今天的基础;今天的创造幸福比明天的拥有幸福更幸福等)。2、写作角度:既可以从个人的成长方面来谈,也可以从国家层面来写,还可以从社会今天与明天来分析。无论从哪个方面立意写作,都要扣住材料含义和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来写。3、今天与明天,这是两个时间词,时间是相续的,又是相互影响的。三、立意方向:1.侧重于“今天”来谈两者关系:①今天是明天的基础(或“今天是明天的准备”)②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未来;(或“今天可以为明天努力”)③理想很重要,但把握现实更重要;④现实是理想的土壤;⑤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2.侧重于“明天”来谈两者关系:①明天是今天的希望;(或“明天是今天努力的动力”)②把握当下,是为了实现理想;③今天错失了,明天还有希望;④明天可以弥补今天的遗憾;⑤有了明天才能认知今天的意义和价值…… 3.两者并重谈关系:①既要把握当下,又要憧憬未来;②既要现实追求,又要梦想情怀;③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④不要因为今天存在就忽视明天的意义,⑤不能为了今天而忘记明天,⑥今天的幸福容易被明天遮住……4.其他说明:①无论从哪个方向立意写作,都要注意扣住材料含意和“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来写。②只谈今天或只谈明天;或者只谈今天和明天,但未揭示二者关系,都属于基本符合题意。③跳出“今天和明天”这一话题,而空谈其它关系的,属于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