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节选)》课后巩固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逾越(yú) 扎营(zā) 煎熬(áo)
B.校准(jiào) 魁伟(kuí) 怪癖(pǐ) 跋涉(bá)
C.蹉跎(cuō) 氛围(fèn) 愧疚(kuì) 扳倒(bān)
D.滑稽(jī) 杜撰(zhuàn) 辗转(zhǎn) 铁砧(zhā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 ),震惊了世界文坛。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此后马尔克斯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 ① 。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 )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一层( )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 )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 ② ,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世 扛鼎 光怪陆离 出神入化
B.面市 扛鼎 斑驳陆离 登峰造极
C.面世 压轴 光怪陆离 登峰造极
D.面市 压轴 斑驳陆离 出神入化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不仅作品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流光似水
马尔克斯
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
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到卡塔古娜再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
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卡塔古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纳两艘大游艇的棚舍。但是,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拄纳街四十七号的公寓五楼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
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了。”
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他们开着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参加一期家居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
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都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地上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得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
他们的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他们的母亲惶然地说:“不,已经够了。”
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了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
下一个星期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孩子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达十二尺的金光,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可以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得杰出奖。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他们的父母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
“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说。
再下一个星期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里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泻而下,金色洪流急奔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面对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里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时起时落,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居用品诗意盎然,好像长了翅膀,在厨房的上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从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色光海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打开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
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最终淹死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兄弟俩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气”。“不,我们现在就要”,体现了兄弟俩执拗的性格特点。
B.文中画横线句子是兄弟俩母亲的抱怨之词,可以看出她十分清楚兄弟俩并不是真正的好学进取,而是看重最后的奖励。
C.小说中多次出现“星期三”,这段时间正是兄弟俩学习划船的时间,隐喻着一个摆脱一切世俗束缚与标准的自由时空。
D.小说以梦想成就卓越为主题,暗示父母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来追逐梦想,但在自由的同时,还需要有节制的理性。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开头用“男孩子们”“他们的爸爸”等称谓,确定了全文的叙事角度,即始终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叙事。
B.小说通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故事,写男孩子们的父母每星期三都去看电影,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多处以细节传神,通过对兄弟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
D.小说采用“重复轮回”的时间设置,形成一个循环的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色彩。
7.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小说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8.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请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间睡觉。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天亮的时候,印第安人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
几个星期后,比西塔西翁的恐惧似乎平息了下去。有天晚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乌尔苏拉也醒着,问他怎么了,他回答:“我又想起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他们一刻也没睡着,但到了第二天感觉疲劳尽去,便把不眠之夜抛在了脑后。午饭时候,奥雷里亚诺惊异地讲起他如何一整夜都在实验室忙着给一枚别针镀金,准备在乌尔苏拉的生日送给她,但此刻却仍然感觉良好,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
“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可他们仍然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接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那时节走在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乡人都要摇动小铃铛,好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文本二:
我是在加勒比出生长大的,我熟悉那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岛屿,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总感到在自己所构思的和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中,从未有一件事是比现实更令人惊奇的,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诗的手法移植现实。在我写作的任何一本书里。没有一处描述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再谈文学与现实》)
文本三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两百年的孤独》)
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丽贝卡原先有吃土的习惯,主人公一家对此不能接受,在她改掉这种恶习后,才允许她和其他孩子睡同一个房间。
B.丽贝卡有天夜里突然坐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在黑暗中放着光。根据这些表现,比西塔西翁判断她患上了失眠症。
C.比西塔西翁认为逃避是徒劳的,失眠症总会穷追不合,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
D.失眠症是通过食物途径传播的,镇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主人公家出品的糖果,这导致病症在镇子上扩散开来。
1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且熟悉各种草药的效用,都直接表现出乌尔苏拉应对疾病时,并非毫无准备。
B.文中反复提及“宿命”一词,这种思想既是比西塔西翁一系列言行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她昔日遭遇的苦痛。
C.患上失眠症后会醒着做梦,文中具体描写了丽贝卡的梦境,“清醒”和“梦幻”的反差中有着奇妙的表达效果。
D.镇上的人认为睡眠无用,无需担忧,他们的工作生活秩序都回归正常,这暗含了作者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
11.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一家对待“失眠症”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
12.班级整本书阅读交流会上,有同学提出《百年孤独》中作者设计“失眠症”的意图的问题,若由你进行解答,你会列出哪些要点?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概括。
13.请运用象征手法,选取你熟悉的一种事物,赋予它某种象征意义,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感触,不少于250字。《百年孤独(节选)》课后巩固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逾越(yú) 扎营(zā) 煎熬(áo)
B.校准(jiào) 魁伟(kuí) 怪癖(pǐ) 跋涉(bá)
C.蹉跎(cuō) 氛围(fèn) 愧疚(kuì) 扳倒(bān)
D.滑稽(jī) 杜撰(zhuàn) 辗转(zhǎn) 铁砧(zhān)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A.“扎”应读“zhā”;
B.正确。
C.“氛”应读“fēn”;
D.“砧”应读“zhēn”。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 ),震惊了世界文坛。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此后马尔克斯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 ① 。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 )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一层( )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 )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 ② ,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世 扛鼎 光怪陆离 出神入化
B.面市 扛鼎 斑驳陆离 登峰造极
C.面世 压轴 光怪陆离 登峰造极
D.面市 压轴 斑驳陆离 出神入化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不仅作品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2.A 3.C 4.①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②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分析】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语境是说《百年孤独》问世,应使用“面世”。
第二空,“扛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压轴”指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此处与“之作”搭配,应该用“扛鼎”。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
第三空,“光怪陆离”,形容五光十色,形象奇异。“斑驳陆离”,形容色彩杂乱不一。结合语境“魔幻外衣”可知,此处形容奇异,应使用“光怪陆离”。
第四空,“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登峰造极”指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的对象是马尔克斯的写作技巧,选用“出神入化”更合适。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共有三处错误:一是暗换主语,后两个分句不能承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作者”,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作品”,据此排除A、B两项;
二是成分残缺,应在“七代人”后面添加“的传奇故事”;三是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面,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①处,由下文的“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扛鼎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可知,应填“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
②处,由上文“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下文“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可知,应填“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流光似水
马尔克斯
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
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到卡塔古娜再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
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卡塔古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纳两艘大游艇的棚舍。但是,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拄纳街四十七号的公寓五楼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
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了。”
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他们开着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参加一期家居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
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都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地上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得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
他们的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他们的母亲惶然地说:“不,已经够了。”
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了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
下一个星期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孩子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达十二尺的金光,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可以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得杰出奖。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他们的父母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
“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说。
再下一个星期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里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泻而下,金色洪流急奔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面对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里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时起时落,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居用品诗意盎然,好像长了翅膀,在厨房的上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从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色光海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打开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
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最终淹死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兄弟俩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气”。“不,我们现在就要”,体现了兄弟俩执拗的性格特点。
B.文中画横线句子是兄弟俩母亲的抱怨之词,可以看出她十分清楚兄弟俩并不是真正的好学进取,而是看重最后的奖励。
C.小说中多次出现“星期三”,这段时间正是兄弟俩学习划船的时间,隐喻着一个摆脱一切世俗束缚与标准的自由时空。
D.小说以梦想成就卓越为主题,暗示父母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来追逐梦想,但在自由的同时,还需要有节制的理性。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开头用“男孩子们”“他们的爸爸”等称谓,确定了全文的叙事角度,即始终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叙事。
B.小说通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故事,写男孩子们的父母每星期三都去看电影,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多处以细节传神,通过对兄弟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
D.小说采用“重复轮回”的时间设置,形成一个循环的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色彩。
7.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小说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8.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请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案】5.B 6.C 7.【示例一】这是一个悲剧故事。①小说以孩子们因追逐梦想而意外溺亡在“光海”里为结局,令人悲伤、悲悯;②没有现实土壤的梦想是令人悲叹的,将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警醒读者思考人生,这是悲剧的本质特征。
【示例二】这不是一个悲剧故事。①小说结尾不是现实意义的死亡,而是一种心灵迷失,即习惯于旧体制的孩子们为美妙梦想所惑,迷失在天马行空的梦里;②孩子们在“光海”里获得了永恒的自由与快乐,勇敢而执着追梦的他们或许能成功找到灯塔与彼岸。 8.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依据。如“光海航行”的现实原型就是“大海航行”。②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读来没有违和感。如在“光海”里潜游,光海上漂浮着各种物件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着现实生活。如在“光海”里航行,象征现实中人类对梦想的追逐,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可以看出她十分清楚兄弟俩并不是真正的好学进取”错误,由后文在父母没有答应的情况下,兄弟俩照样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的公开表扬可知,他们还是积极向上、好学进取的。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错误,文中有对兄弟俩的语言描写,如“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了”和动作描写,如“他们开着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但没有对兄弟俩的“心理描写”。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按照题干要求可知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阐述理由时,要结合小说中“光海”的象征意义,集中阐释自己对于“孩子们溺死在光海中”这一结局的理解。
如果认为这是一个悲剧,可从“孩子们溺死在光海”是真正的死亡出发,这正符合悲剧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特质;同时结尾处也提到人们生活在一个不会做梦的城市里,而会“光海航行术”的孩子们已经溺死,进一步加重了悲剧色彩,将孩子们的悲剧进一步上升到了社会的悲剧。没有现实土壤的梦想是令人悲叹的,将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警醒读者思考人生,这是悲剧的本质特征。
若认为不是悲剧,可从“孩子们溺死在光海”是一种象征,不代表真正的死亡出发,这里的“溺死”象征了孩子们迷失于天马行空的梦想中,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永恒”的快乐和自由;同时结尾也描写了兄弟俩航海的行动,“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这其中也寄托着作者希望他们终有一天找到灯塔和彼岸,摆脱迷失的愿望。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结合题干引用的马尔克斯说的“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这句话,可知小说虽然是魔幻小说,但依然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文本中“光海航行”的现实原型就是“大海航行”;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细节描写追求生动遇真,与现实没有距离感,文中写了孩子们在“光海”里潜游,光海上漂浮着各种物件,如“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时起时落……家居用品诗意盎然……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从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
魔幻的事物和现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能够暗示现实生活,理解文意后,不难发现在“光海”里航行实则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间睡觉。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天亮的时候,印第安人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
几个星期后,比西塔西翁的恐惧似乎平息了下去。有天晚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乌尔苏拉也醒着,问他怎么了,他回答:“我又想起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他们一刻也没睡着,但到了第二天感觉疲劳尽去,便把不眠之夜抛在了脑后。午饭时候,奥雷里亚诺惊异地讲起他如何一整夜都在实验室忙着给一枚别针镀金,准备在乌尔苏拉的生日送给她,但此刻却仍然感觉良好,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
“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可他们仍然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接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那时节走在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乡人都要摇动小铃铛,好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文本二:
我是在加勒比出生长大的,我熟悉那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岛屿,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总感到在自己所构思的和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中,从未有一件事是比现实更令人惊奇的,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诗的手法移植现实。在我写作的任何一本书里。没有一处描述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再谈文学与现实》)
文本三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两百年的孤独》)
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丽贝卡原先有吃土的习惯,主人公一家对此不能接受,在她改掉这种恶习后,才允许她和其他孩子睡同一个房间。
B.丽贝卡有天夜里突然坐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在黑暗中放着光。根据这些表现,比西塔西翁判断她患上了失眠症。
C.比西塔西翁认为逃避是徒劳的,失眠症总会穷追不合,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
D.失眠症是通过食物途径传播的,镇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主人公家出品的糖果,这导致病症在镇子上扩散开来。
1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且熟悉各种草药的效用,都直接表现出乌尔苏拉应对疾病时,并非毫无准备。
B.文中反复提及“宿命”一词,这种思想既是比西塔西翁一系列言行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她昔日遭遇的苦痛。
C.患上失眠症后会醒着做梦,文中具体描写了丽贝卡的梦境,“清醒”和“梦幻”的反差中有着奇妙的表达效果。
D.镇上的人认为睡眠无用,无需担忧,他们的工作生活秩序都回归正常,这暗含了作者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
11.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一家对待“失眠症”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
12.班级整本书阅读交流会上,有同学提出《百年孤独》中作者设计“失眠症”的意图的问题,若由你进行解答,你会列出哪些要点?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9.C 10.D 11.(1)一开始因为是个别现象,便感觉毫不在意,觉得好玩、可笑,有用;(2)失眠症逐渐发展成为了普遍现象,才有了一定的警觉性;(3)被失眠困扰后采取了熬制汤药治疗、隔离、注意饮食等各种对抗的措施;(4)最终淡然面对,习惯了疫情,紧急状态成为常态。 12.
(1)“失眠症”的情节设置是为了提醒人们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2)面对疫病,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惶恐紧张,淡然面对;
(3)要有足够的意识,提高警觉性,并积极治疗,采取预防措施。
(4)“失眠症”是作者对历史的反思,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珍爱文明、文化。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错,“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可见选项逻辑关系不成立,选择留下来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是一种淡定勇敢的心态,惊恐凄苦的原因是失眠症。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这暗含了作者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错,结合“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分析,作者应该是理解同情关爱的心态。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
由“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得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家最初是不在意,感觉可笑、好玩、有用,因此而疏忽。
由“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得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警惕性。
由“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得出采取了一些治疗和对抗措施。
由“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得出后来习惯了失眠症的困扰。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得出答案(1)失眠症的情节设置是为了提醒人们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由“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得出答案(2)面对疫病,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惶恐紧张,淡然面对;(3)但也要有足够的意识,提高警觉性,并积极治疗,采取预防措施。
由“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得出答案(4)“失眠症”属于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人们会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过去和现在,表现出在文明洪流面前人类受到的巨大冲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珍爱文明、文化。
13.请运用象征手法,选取你熟悉的一种事物,赋予它某种象征意义,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感触,不少于250字。
【答案】示例:
路灯,没有霓虹灯那五彩的华光,也没有华丽的外表。或许生活中很少有人注意它们,它们是那么不起眼,不引人注目。不分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一年三百六十五个夜晚,它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它们深知自己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没有了它们,城市的夜晚将漆黑一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路灯一样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清洁工人,辛勤浇灌花朵的园丁,每次都工作到深夜的建筑工人……他们虽然辛苦,却从不逃避责任,每天都尽职尽责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路灯,我心中最明亮的灯。如果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明亮的灯,就会照亮这个世界;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路灯一样无私奉献,就会温暖整个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篇抒情性质的微写作。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明确题干要求,并通过解读要求明确考查方向和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去回答,语言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
本题要求运用象征手法,选取熟悉的一种事物,赋予它某种象征意义,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感触,注意字数要求。如果选取“路灯”,先描述一下它的特点:没有霓虹灯那五彩的华光,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一年三百六十五个夜晚,它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路灯”象征着辛勤工作的劳动者,每天都尽职尽责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
【点睛】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