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后巩固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脱坯(pēi) 涝洼窝(lào) 盐碱 (jiǎn) 瘟神(wēn)
B.淤塞(yū) 屹立(yì) 慷慨(kǎi) 饲养(sì)
C.佯装(xiáng) 渍死(zì) 噙着泪( qín) 涵闸 (zhá)
D.窟窿 (kū long) 麦穗( suì) 踮着脚(diān) 灌溉(gà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 的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特征。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将士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 ,胜利完成震撼世界、 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党彰显了延安精神“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延安时期,我们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焦裕禄同志是坚定跟党走的典范,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克已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跨越时空、 ,体现了我们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始终如一 山高水险 彪炳史册 老而弥坚 B.始终如一 千难万险 千古流传 历久弥新
C.一以贯之 山高水险 千古流传 老而弥坚 D.一以贯之 千难万险 彪炳史册 历久弥新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延安精神彰显了我们党“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
B.我们党彰显了清醒的对延安精神“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认识。
C.延安精神彰显了我们党对“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
D.我们党彰显了延安精神对“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思考本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的?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6.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这段话,根据要求答题。
有一次,他特地嘱咐一个县委办公室的干部说:
“你回去对县委的同志说,叫他们把我没写完的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5月初,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亲密战友、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匆匆赶到郑州探望他。当焦裕禄用他那干瘦的手握着张钦礼,两只失神的眼睛充满深情地望着他时,张钦礼的泪珠禁不住一颗颗滚了下来。
请品味“失神”和“充满深情”的表达效果。
7.文中引用老贫农怀念焦裕禄的话有什么作用?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焦裕禄(豫剧选段)
姚金成(执笔)
文本一: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焦裕禄办公室。墙上一幅兰考地图,地图前一把旧藤椅倒在地上。
徐俊雅夹着被褥,焦守凤捧着一个大瓶子上。
焦守凤 (高兴地连跑带跳先进屋来)爸爸!爸爸!(失望地)妈妈!爸爸他又不在。
徐俊雅 老焦!……唉,这又去哪儿了?守凤,把这拆洗过的被褥给你爸换上!
焦守凤 唉!①(把瓶子放桌上,从妈妈手里接过被褥进内屋)
徐俊雅收拾屋子,她扶起旧藤椅,发现藤椅上的破洞,心中揪痛。
徐俊雅 (唱)看见了藤椅上破洞根根断茬,似看到老焦他茶缸抵肝咬着牙。老焦啊!(接唱)肝疼病最怕劳累压力大,多少次劝你休息都白搭!叫你吃药你总忘记,犯病时你就知道顶住肝疼桌上趴。抚藤椅似看见你日夜忙和累,抚藤椅似看见你忍疼痛汗流面颊。抚藤椅怎诉说亲人的心疼牵挂,抚藤椅忍不住泪流如麻。为你忧、为你愁,心难放下,恨不能替你病、替你疼,替你挡住这兰考的暴雨和风沙!
焦裕禄披雨衣从外面进来。
焦裕禄 俊雅,下这么大雨,你们咋来了?
徐俊雅 半个多月都没见你面,听说你今天回县委,我们过来给你送点药。老焦,你的病可不能再大意了啊!
焦裕禄 没事。今年兰考洪涝灾害严重,好多村子都被水淹了。县委的同志都在下边哩。②
焦守凤 (从内屋出来,看见爸爸,惊喜)爸爸!
焦裕禄 (高兴地)守凤!
徐俊雅 孩子给你送土蜂糖来了!
焦守凤 爸爸!(唱)中医说土蜂糖养肝效果好,俺与同学到乡下跑了几遭。枣花蜜把春天精华酿造,定能够驱病痛雾散云消。愿爸爸早康复全家欢笑,女儿我天天过节歌声飘!(捧糖瓶递给焦裕禄)
焦裕禄 (高兴地接糖瓶)好哇,我焦裕禄享到女儿的福了!
文本二:
焦裕禄 守凤呢?孩子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呀?
徐俊雅 你别乱想了!守凤去乡下给你找土蜂糖了。
焦守凤一身泥水,捧着蜂糖瓶上,站门外听。
焦裕禄 唉,孩子大了,可我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呀。我对不起孩子。我不能带着遗憾走。叫守凤来,我要给孩子道歉……
焦守凤 (忍泪)爸爸……(走过来,把蜂糖瓶捧到焦裕禄手上)
焦裕禄 孩子!你又去给爸爸找土蜂糖了?我的乖女儿……爸爸谢谢你……(用手指狠劲顶住肝区,汗如雨下)
徐俊雅急忙上前扶住丈夫。
焦守凤 (紧紧抱住焦裕禄)爸!爸!
焦裕禄 (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守风,爸爸对不起你……
焦守凤 (哭)爸,你别说了……我听话,我不去县委办公室当打字员了!我去食品厂,我去腌咸菜、做酱油……③爸!爸!我啥也不要,我就要爸爸!我就要爸爸!(抱焦裕禄大哭)
焦裕禄 (唱)一声爸叫得爸爸心头暖,女儿的理解比金子珍贵比蜜甜。我知道我这个爸爸没当好,亲人们多受拖累多为难,你弟弟妹妹年龄都还小,为长姐你要关心弟妹们学习进步和吃穿。这些年你妈妈持家不容易,从此后你要帮妈妈多分担。离兰考留下了无限遗憾,这支笔留给女儿续写新篇。俊雅呀,我贤惠的妻啊,对亲人几句话要记在心间;如果是病难医我此去无返,定要把我埋在兰考沙丘前。我要看战友们锁黄龙巧手奋战,我要看盐碱地水洼窝变成良田。我要看泡桐苗成大树花开灿烂,我要看兰考县林盛粮丰美好的明天!
焦守凤 爸爸!④
乡亲们拥上,呈现出宏大的群众送别场面。
焦裕禄被医护人员搀扶着缓缓而行。
众乡亲 (拥上前)焦书记,你一定要回来呀!
焦裕禄 (动情地)乡亲们,我一定会回来的!……
(画外音:“我一定会回来的!”)
众乡亲 焦书记!
灯渐暗。悠长的呼唤声渐弱。
文本三:
灯复亮,遍野泡桐,一片葱绿,泡桐花簇簇盛开,如云如霞,如诗如画。
焦裕禄迈着从容的脚步,从远方向观众席走来。
(幕后男声独唱)兰考县不见了漫漫黄沙,兰考县不见了内涝水洼。遍地的小树苗已长大,泡桐花年年开香飘天涯!
焦裕禄形象定格,如塑像般耸立在泡桐林中。
(字幕)“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终年42岁。焦裕禄的精神滋养了兰考的大地,焦裕禄的遗愿在兰考大地上已经化成了最动人的画图。如今的兰考,已是腾飞的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饥饿已是遥远的记忆,富足与和谐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中有关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表现焦守凤对又没能见到父亲的失望,和对父亲常年不注意照顾自己身体的心疼。
B.②处是焦裕禄对妻子的解释,表现他作为县委书记在危难之际必须身先士卒的自我要求。
C.③处透露出父女俩在对待女儿的工作安排上曾有过矛盾,女儿最终理解了爸爸的做法。
D.④处应该是女儿守凤撕心裂肺的哭喊表达对爸爸的不舍和对爸爸严重病情的忧心。
9.下列有关文本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开头的舞台提示表明兰考发生洪水的故事背景,暗示了焦裕禄同志得知汛情火速离开的急切。
B.剧本中“土蜂糖”的细节前后呼应,表现女儿对父亲热切的爱,也透露出焦裕禄同志长期与肝病斗争的情况。
C.剧中的唱词表明焦裕禄同志废寝忘食,不顾身体,在兰考任上的工作重点是带领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
D.剧中的唱词以方言和口头语为主,句或长短错落,注重押韵,表现出该剧种雅俗共赏节奏鲜明强烈的特点。
10.旧藤椅在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请分析其作用。
11.文本三是整部剧作的尾声,这样的设计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2.最近几年,网络上频繁出现恶搞甚至诋毁英雄的现象。如有人恶搞邱少云“火烧不动违反生理学”;有人质疑黄继光“身堵枪眼与常识不符”;有人在节目中暗嘲人民公仆焦裕禄;有人诋毁雷锋,说雷锋“爱显摆,好自我表现”“干好事,本身有他的动机”“写日记是想给大伙儿看”;等等。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短评,表明你的观点,200字左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后巩固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脱坯(pēi) 涝洼窝(lào) 盐碱 (jiǎn) 瘟神(wēn)
B.淤塞(yū) 屹立(yì) 慷慨(kǎi) 饲养(sì)
C.佯装(xiáng) 渍死(zì) 噙着泪( qín) 涵闸 (zhá)
D.窟窿 (kū long) 麦穗( suì) 踮着脚(diān) 灌溉(gài)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脱坯”的“坯”读作pī;
C.“佯装”的“佯”读作yáng;
D.“踮着脚”的“踮”读作diǎ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 的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特征。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将士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 ,胜利完成震撼世界、 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党彰显了延安精神“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延安时期,我们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焦裕禄同志是坚定跟党走的典范,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克已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跨越时空、 ,体现了我们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始终如一 山高水险 彪炳史册 老而弥坚 B.始终如一 千难万险 千古流传 历久弥新
C.一以贯之 山高水险 千古流传 老而弥坚 D.一以贯之 千难万险 彪炳史册 历久弥新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延安精神彰显了我们党“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
B.我们党彰显了清醒的对延安精神“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认识。
C.延安精神彰显了我们党对“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
D.我们党彰显了延安精神对“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2.D
3.C
4.排比句由三个“……了党的……”动宾短语构成三个结构一致的句式,多角度强调了“我们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
2.“始终如一”,从开始到结束都一样。形容有恒心,能坚持到底。“一以贯之”,用一种用一种思想或理论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语境侧重“思想理论”,应选“一以贯之”。
“山高水险”, 比喻前进的道路上有各种艰难险阻。 “千难万险”,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语境强调困难之多更为合适,应选“千难万险”。
“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千古流传”,指事迹或精神年代长久地在社会上传扬。用“彪炳史册”更能体现长征的伟大。
“老而弥坚”,人虽已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修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应选“历久弥新”。
3.“我们党彰显了……”搭配不当,应是“延安精神彰显了……”;
“‘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成分残缺,应是“对‘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
4.排比用三个及三个以上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说明所说的事物,表示强调和层次深入的修辞,本句连用了三个“……了党的……”的动宾结构的句式,属于排比句。
排比修辞本身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具有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等作用。
此外从内容上,“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是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我们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
5.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思考本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的?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答案】本段对焦裕禄形象的刻画主要采用了三种描写方式:①动作描写。如“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②神态描写。如“严肃”。③语言描写。如“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这些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一心为群众着想、思路清晰、行动果断的形象特征。
【解析】由“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的动作描写,可看出焦裕禄对群众雪天生活的担心和忧虑;由“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的神态描写,可看出焦裕禄对群众雪天生活的担忧的真切;由“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的语言描写,可看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雷厉风行的精神和一心为群众着想的高尚品质。
6.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这段话,根据要求答题。
有一次,他特地嘱咐一个县委办公室的干部说:
“你回去对县委的同志说,叫他们把我没写完的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5月初,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亲密战友、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匆匆赶到郑州探望他。当焦裕禄用他那干瘦的手握着张钦礼,两只失神的眼睛充满深情地望着他时,张钦礼的泪珠禁不住一颗颗滚了下来。
请品味“失神”和“充满深情”的表达效果。
【答案】“失神”是因为病痛的折磨,“充满深情”是因为焦裕禄见到的是他的亲密战友。看似矛盾的词语,却形象地刻画出了焦裕禄此时的形象。
【解析】从语段来看,“失神”和“充满深情”描述的对象都是焦裕禄;“失神”形容人的精神委靡,结合“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干瘦的手”可知,“失神”是因为焦裕禄被受病痛的折磨;“充满深情”是焦裕禄看到“他的亲密战友、县委副书记张钦礼”的表现,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此时此刻焦裕禄的形象特点。
7.文中引用老贫农怀念焦裕禄的话有什么作用?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答案】这里引用一位老贫农怀念焦裕禄的话,代表了所有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使文章真实感人,读来令人泪目,表现出焦裕禄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永远活在了他最爱的人民的心中。
【解析】老贫农的这段话是在焦裕禄的坟前说出的,真实情况在文中是这样的,焦裕禄一直参与着兰考人民除“三害”的斗争,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这些事情不会被兰考人民遗忘的,因此这样怀念的话由老贫农说出来,代表了所有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因这是一篇通讯,通讯具有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这使文章真实感人,读来令人泪目,更能表现出焦裕禄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永远活在了他最爱的人民的心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焦裕禄(豫剧选段)
姚金成(执笔)
文本一: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焦裕禄办公室。墙上一幅兰考地图,地图前一把旧藤椅倒在地上。
徐俊雅夹着被褥,焦守凤捧着一个大瓶子上。
焦守凤 (高兴地连跑带跳先进屋来)爸爸!爸爸!(失望地)妈妈!爸爸他又不在。
徐俊雅 老焦!……唉,这又去哪儿了?守凤,把这拆洗过的被褥给你爸换上!
焦守凤 唉!①(把瓶子放桌上,从妈妈手里接过被褥进内屋)
徐俊雅收拾屋子,她扶起旧藤椅,发现藤椅上的破洞,心中揪痛。
徐俊雅 (唱)看见了藤椅上破洞根根断茬,似看到老焦他茶缸抵肝咬着牙。老焦啊!(接唱)肝疼病最怕劳累压力大,多少次劝你休息都白搭!叫你吃药你总忘记,犯病时你就知道顶住肝疼桌上趴。抚藤椅似看见你日夜忙和累,抚藤椅似看见你忍疼痛汗流面颊。抚藤椅怎诉说亲人的心疼牵挂,抚藤椅忍不住泪流如麻。为你忧、为你愁,心难放下,恨不能替你病、替你疼,替你挡住这兰考的暴雨和风沙!
焦裕禄披雨衣从外面进来。
焦裕禄 俊雅,下这么大雨,你们咋来了?
徐俊雅 半个多月都没见你面,听说你今天回县委,我们过来给你送点药。老焦,你的病可不能再大意了啊!
焦裕禄 没事。今年兰考洪涝灾害严重,好多村子都被水淹了。县委的同志都在下边哩。②
焦守凤 (从内屋出来,看见爸爸,惊喜)爸爸!
焦裕禄 (高兴地)守凤!
徐俊雅 孩子给你送土蜂糖来了!
焦守凤 爸爸!(唱)中医说土蜂糖养肝效果好,俺与同学到乡下跑了几遭。枣花蜜把春天精华酿造,定能够驱病痛雾散云消。愿爸爸早康复全家欢笑,女儿我天天过节歌声飘!(捧糖瓶递给焦裕禄)
焦裕禄 (高兴地接糖瓶)好哇,我焦裕禄享到女儿的福了!
文本二:
焦裕禄 守凤呢?孩子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呀?
徐俊雅 你别乱想了!守凤去乡下给你找土蜂糖了。
焦守凤一身泥水,捧着蜂糖瓶上,站门外听。
焦裕禄 唉,孩子大了,可我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呀。我对不起孩子。我不能带着遗憾走。叫守凤来,我要给孩子道歉……
焦守凤 (忍泪)爸爸……(走过来,把蜂糖瓶捧到焦裕禄手上)
焦裕禄 孩子!你又去给爸爸找土蜂糖了?我的乖女儿……爸爸谢谢你……(用手指狠劲顶住肝区,汗如雨下)
徐俊雅急忙上前扶住丈夫。
焦守凤 (紧紧抱住焦裕禄)爸!爸!
焦裕禄 (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守风,爸爸对不起你……
焦守凤 (哭)爸,你别说了……我听话,我不去县委办公室当打字员了!我去食品厂,我去腌咸菜、做酱油……③爸!爸!我啥也不要,我就要爸爸!我就要爸爸!(抱焦裕禄大哭)
焦裕禄 (唱)一声爸叫得爸爸心头暖,女儿的理解比金子珍贵比蜜甜。我知道我这个爸爸没当好,亲人们多受拖累多为难,你弟弟妹妹年龄都还小,为长姐你要关心弟妹们学习进步和吃穿。这些年你妈妈持家不容易,从此后你要帮妈妈多分担。离兰考留下了无限遗憾,这支笔留给女儿续写新篇。俊雅呀,我贤惠的妻啊,对亲人几句话要记在心间;如果是病难医我此去无返,定要把我埋在兰考沙丘前。我要看战友们锁黄龙巧手奋战,我要看盐碱地水洼窝变成良田。我要看泡桐苗成大树花开灿烂,我要看兰考县林盛粮丰美好的明天!
焦守凤 爸爸!④
乡亲们拥上,呈现出宏大的群众送别场面。
焦裕禄被医护人员搀扶着缓缓而行。
众乡亲 (拥上前)焦书记,你一定要回来呀!
焦裕禄 (动情地)乡亲们,我一定会回来的!……
(画外音:“我一定会回来的!”)
众乡亲 焦书记!
灯渐暗。悠长的呼唤声渐弱。
文本三:
灯复亮,遍野泡桐,一片葱绿,泡桐花簇簇盛开,如云如霞,如诗如画。
焦裕禄迈着从容的脚步,从远方向观众席走来。
(幕后男声独唱)兰考县不见了漫漫黄沙,兰考县不见了内涝水洼。遍地的小树苗已长大,泡桐花年年开香飘天涯!
焦裕禄形象定格,如塑像般耸立在泡桐林中。
(字幕)“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终年42岁。焦裕禄的精神滋养了兰考的大地,焦裕禄的遗愿在兰考大地上已经化成了最动人的画图。如今的兰考,已是腾飞的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饥饿已是遥远的记忆,富足与和谐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中有关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表现焦守凤对又没能见到父亲的失望,和对父亲常年不注意照顾自己身体的心疼。
B.②处是焦裕禄对妻子的解释,表现他作为县委书记在危难之际必须身先士卒的自我要求。
C.③处透露出父女俩在对待女儿的工作安排上曾有过矛盾,女儿最终理解了爸爸的做法。
D.④处应该是女儿守凤撕心裂肺的哭喊表达对爸爸的不舍和对爸爸严重病情的忧心。
9.下列有关文本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开头的舞台提示表明兰考发生洪水的故事背景,暗示了焦裕禄同志得知汛情火速离开的急切。
B.剧本中“土蜂糖”的细节前后呼应,表现女儿对父亲热切的爱,也透露出焦裕禄同志长期与肝病斗争的情况。
C.剧中的唱词表明焦裕禄同志废寝忘食,不顾身体,在兰考任上的工作重点是带领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
D.剧中的唱词以方言和口头语为主,句或长短错落,注重押韵,表现出该剧种雅俗共赏节奏鲜明强烈的特点。
10.旧藤椅在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请分析其作用。
11.文本三是整部剧作的尾声,这样的设计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8.A
9.D
10.①从侧面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体现了焦裕禄的廉洁和节俭的生活作风。②暗示和推进剧情,倒地的旧藤椅暗示焦裕禄火速奔赴抗洪前线的急切,藤椅上的破洞暗示他长期与肝病斗争的情形,也触发了徐俊雅睹物思人的抒情唱段。
11.①交代了在焦裕禄精神引领下,兰考最终脱贫成功这一戏剧结局,达成了戏剧结构的完整性。②渲染了温馨美满的氛围,中和了焦裕禄逝世的悲剧性,更符合大众审美和现场表演的氛围需求。③呼应了文本二焦裕禄“我一定会回来”的台词,焦裕禄以一种艺术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兰考县,履行了他的承诺,更具有戏剧效果,渲染了感人的氛围;④展现了今日的兰考,体现了在像焦裕禄同志这样的领导干部和勤劳人民的努力下,兰考如今生态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再次突出了焦裕禄艰苦奋斗、亲民爱民的奉献牺牲精神形象。(能从三方面合理分析即可)
【解析】
8.A.“和对父亲常年不注意照顾自己身体的心疼”理解错误,联系前文内容得知女儿应该还沉浸在没有见到父亲的失望中。
9.D.“注重押韵”错误,河南豫剧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10.焦裕禄办公室这把藤椅,是一把旧藤椅,并且上面还有破洞,从而从侧面烘托了焦裕禄的廉洁和节俭的生活作风的精神品质
地图前一把旧藤椅倒在地上,说明焦裕禄离开时的匆忙,暗示焦裕禄火速奔赴抗洪前线的急切。妻子徐俊雅看到这把旧藤椅仿佛就看到焦裕禄用茶缸抵着肝部,咬紧牙关的情形,仿佛看到他日夜忙碌的情景,所以这把藤椅出发了徐俊雅睹物思人的抒情唱段,有暗示和推进剧情的作用。
11.文本一写到焦裕禄带领兰考县防风抗洪,文本二写到乡亲们送别焦裕禄的场景,而文本三写到兰考这个地方不见了慢慢黄沙,不见了内涝水洼,遍野泡桐,一片葱绿,泡桐花簇簇盛开,从而交代了在焦裕禄精神引领下,兰考最终脱贫成功这一戏剧结局,使戏剧的结构更具有完整性。
文本三写到终年42岁的焦裕禄逝世了,他是为了兰考而逝世的,而遍野泡桐,一片葱绿,泡桐花簇簇盛开,如云如霞,如诗如画,焦裕禄如塑像般耸立在泡桐林中的场面,渲染了温馨美满的氛围,中和了焦裕禄逝世的悲剧性,更符合大众审美和现场表演的氛围需求。
文本二写到乡亲们送别焦裕禄场面时,乡亲们拥上前说:“焦书记,你一定要回来呀!”焦书记动情地回答乡亲们说:“乡亲们,我一定会回来的。”而文本三交代焦裕禄逝世了,所以文本三中用艺术的方式让焦裕禄重新回到了兰考县,履行了他的承诺,更具有戏剧效果,渲染了感人的氛围,和文本二焦裕禄“我一定会回来”的台词相呼应。
文本三遍野泡桐,一片葱绿,泡桐花簇簇盛开,如云如霞,如诗如画的画面,兰考县不见了漫漫黄沙,兰考县不见了内涝水洼。遍地的小树苗已长大,泡桐花年年开香飘天涯的男声独唱,展现了今日的兰考,而兰考所取得的成就是在焦裕禄精神的引领下取得的,从而体现了焦裕禄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文本三作为尾声体现了在像焦裕禄同志这样的领导干部和勤劳人民的努力下,兰考如今生态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再次突出了焦裕禄艰苦奋斗、亲民爱民的奉献牺牲精神形象。
12.最近几年,网络上频繁出现恶搞甚至诋毁英雄的现象。如有人恶搞邱少云“火烧不动违反生理学”;有人质疑黄继光“身堵枪眼与常识不符”;有人在节目中暗嘲人民公仆焦裕禄;有人诋毁雷锋,说雷锋“爱显摆,好自我表现”“干好事,本身有他的动机”“写日记是想给大伙儿看”;等等。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短评,表明你的观点,200字左右。
【答案】对网络上频繁出现恶搞甚至诋毁英雄的现象,我坚决反对。中华英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他们的英烈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质疑历史应有底线,那些经过历史评定的、民族达成共识的历史人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象征符号,绝不容许随意恶搞和玷污。质疑、抹黑、吸睛,背后暴露的是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过度反思”所掩盖的文化不自信和价值观危机。互联网上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突破底线,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应当依法予以严厉处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写作时应结合材料,明确自己的观点,点出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危害等。比如,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国古语云:“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英雄、自己的先辈都要恶搞,甚至诋毁,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危险了。最后可以要求有关部门通过立法来严惩,遏制此类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