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试题(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 人口容量(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试题(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 人口容量(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2 14:34:47

文档简介

1.3人口容量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虚线表示环境容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 B.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C.人类可以无限度地索取和消耗环境资源 D.人类在环境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答案】1.A 2.A
【解析】1.图形中人与环境的关系:Ⅰ表示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环境容量以内,故人地关系最为协调;Ⅱ表示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Ⅲ表示由于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甚至导致了当地的环境容量变小,人地关系最不协调。因此,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故选A。
2.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有限度的,A正确、B错误;人类若无限度地索取和消耗环境资源,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C错误;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非无能为力,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资源最多可以养活大约2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安定舒适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必须高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答案】3.A 4.D
【解析】3.读图可知,公元700年前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环境承载力约2000人,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资源最多可以养活大约2000人,A正确;t2时期,该地区人口数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该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B错误;t3时期,该地区实际人口数量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故C错误;t4时期,该地区实际人口数量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较t1时期差,故D错误。故选A。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故A错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故B错误;读图可知,t2时期人口数量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数量在增长同时,环境承载力也在提升,说明在t2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因此人口数量可以低于环境承载力,故C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故选D。
读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表示( )
A.资源种类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国家政策
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人口素质 C.人口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5.C 6.A
【解析】5.读图可知,甲指向获取和利用资源的变化,应是科学技术,C正确;资源种类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国家政策对获取和利用资源的变化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6.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故资源状况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A正确;人口素质、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影响,但不是首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考点二 人口合理容量
7.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
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
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答案】7.C
【详解】各地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不相同,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不相同的,A错误; 人口合理容量也受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人口的消费水平等众多因素影响,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域面积也不相同,所以难以确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B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所以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C正确;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不是人口合理容量,D错误。故选C。
8.下列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 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答案】8.A
【详解】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从区域外获得的资源越多,能够容纳的人口数越多,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越大,A正确;科技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利用率更高,能够容纳的人口数越多,则人口合理容量越大,B错误;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不同,科技水平不同,资源环境受到的影响不同,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相同, C错误;资源承载力主要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和产业规模越大,因此环境承载力越大,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该流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
A.7.9万人 B.10.9万人 C.18.5万人 D.32.5万人
10.为使该地的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增施化肥提升粮食产量 B.开垦林地增加耕地
C.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速度 D.加强贸易保障粮食
【答案】9.A 10.D
【解析】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耕地的合理人口规模为7.9万左右,水源为9万人左右,林地为10万人左右,探明矿产为18万人左右,所以该流域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7.9万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已经超过了人口适宜规模,因此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应着重于短板的补偿,即加强贸易保障粮食,D正确;使用化肥长期会破坏土壤结构,产生土壤污染,A错误;压缩部分耕地为林地,耕地资源更少,更加满足不了粮食需求,B错误;矿产资源不是影响该地人口容量的最大制约因素,C错误。故选D。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北京市预计2023年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1200万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材料中的16亿和1200万分别代表( )
A.人口容量、户籍人口数量 B.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外来人口数量 D.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
1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 )
①自然资源状况②对外开放程度③民族文化观念④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1.B 12.A
【解析】11.16亿是根据我国的土地资源,保证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代表人口容量;1200万是依小康水平北京市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代表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①②④正确;民族文化观念不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③错误。所以选A。
提升综合练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一定时期内,环境人口容量是基本固定的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14.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Ⅲ、Ⅱ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Ⅱ、Ⅲ
【答案】13.B 14.D
【解析】13.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错误;环境人口容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不断地加大,但有一个极限,环境人口容量不可能无限的加大,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一定时期内,科技水平相对稳定,资源数量相对稳定,环境人口容量是基本稳定的,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错误;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极限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环境人口容量,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14.Ⅰ表示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人地关系最为协调;Ⅱ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最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Ⅲ表示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甚至导致了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变小。所以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有一个国家,以不足世界2%的人口、世界0.25%的面积却创造了世界17%的财富。它,就是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较高,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答案】15.D 16.C
【解析】1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其中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日本科技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故环境人口容量较高,②③正确。日本资源匮乏,生活消费水平高会降低环境人口容量,①④错误,排除ABC。故选D。
1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其中资源是首要因素,读图可知,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其适度人口数增加非常缓慢,其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应该是资源,C正确。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应该不断提高,不是导致其增加非常缓慢的关键因素,社会体制不属于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
18.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答案】17.C 18.A
【解析】17.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是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误;图示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很小,但人均粮食消费量大为提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正确;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略微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误。故选C。
18.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经济,A正确;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误;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误;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误,故选A。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20.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C.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主要是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主要是因为该地消费水平高
【答案】19.D 20.B
【解析】19.根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等值线,四地人口潜力最大的是①,潜力指数大于450。最小的是③,潜力指数在100-150之间。②取值范围是400-450,④取值范围150-200。ABC错。故选D。
20.图中各地人口潜力从东向西先减小,后增大,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是不断递减,A错误;C、②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经济发达,C错误;③地降水少,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B正确;④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科技发达,是高技术产业中心,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完成下面小题。
21.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水资源 D.宗教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23.下列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 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答案】21.A 22.D 23.B
【解析】21.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此处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较恶劣,不适宜人居住,所以人口稀疏,A正确;此处海拔高,生态环境较恶劣,导致交通不便,所以交通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此地是大江大河的源头,水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较恶劣,不适宜人居住,所以人口稀疏,所以水资源也不是影响因素,C错误;宗教一般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22.目前从实际人口数量看,东部实际人口数量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目前从实际人口数量看,西部实际人口数量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B错误;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已经过度利用,C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正确。故选D。
23.科技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则人口合理容量越大,A错误;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从区域外获得的资源越多,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越大,B正确;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不同,科技水平不同,资源环境受到的影响不同,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相同,C错误;资源承载力主要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和产业规模越大,因此环境承载力越大,D错误。故选B。
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高的是( )
A.云南 B.湖南 C.福建 D.广东
25.图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高省区的理论人口承载密度大的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大 B.对外开放程度高 C.消费水平高 D.资源丰富
【答案】24.D 25.B
【解析】24.根据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得出理论承载密度=实际人口密度/人口承载系数。选项涉及四省区,广东省人口密度大但人口承载系数低,因此广东省理论承载密度最高,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5.读图可知,图中省份中广东省人口理论承载密度最大。理论承载密度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相关,与消费水平成负相关,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AC错误;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所以理论人口承载密度大,B正确;广东省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等均贫乏,D错误。故选B。
26.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约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某专家却认为这种说法不妥,试为该专家的观点提供依据。
【答案】26.(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水资源较丰富。
(2)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工程,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业结合;发展经济。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需适当限制人口数量。1.3人口容量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虚线表示环境容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 B.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C.人类可以无限度地索取和消耗环境资源 D.人类在环境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资源最多可以养活大约2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安定舒适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必须高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读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表示( )
A.资源种类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国家政策
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人口素质 C.人口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
考点二 人口合理容量
7.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
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
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8.下列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 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下图示意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该流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
A.7.9万人 B.10.9万人 C.18.5万人 D.32.5万人
10.为使该地的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增施化肥提升粮食产量 B.开垦林地增加耕地
C.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速度 D.加强贸易保障粮食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北京市预计2023年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1200万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材料中的16亿和1200万分别代表( )
A.人口容量、户籍人口数量 B.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外来人口数量 D.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
1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 )
①自然资源状况②对外开放程度③民族文化观念④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提升综合练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一定时期内,环境人口容量是基本固定的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14.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Ⅲ、Ⅱ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Ⅱ、Ⅲ
有一个国家,以不足世界2%的人口、世界0.25%的面积却创造了世界17%的财富。它,就是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较高,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
18.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20.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C.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主要是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主要是因为该地消费水平高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完成下面小题。
21.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水资源 D.宗教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23.下列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 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高的是( )
A.云南 B.湖南 C.福建 D.广东
25.图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高省区的理论人口承载密度大的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大 B.对外开放程度高 C.消费水平高 D.资源丰富
26.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约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某专家却认为这种说法不妥,试为该专家的观点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