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2 14:30:3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号”返回舱④天空中飞行的波音747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分析】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中秋节时的月亮分别属于彗星和卫星,属于自然天体,①、②符合题意;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号”返回舱和天空中飞行的波音747,没有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点评】 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
2.(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小明暑假到烟台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然没有空调,但白天因“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C.温室效应原理 D.热胀冷缩原理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堂屋前后下垫面不同,水泥地气温高,气压较低;植被气温较低,气压高。空气自植被吹向水泥地,行成穿堂风,A正确。大气受热过程强调的是热量传导的过程,B错误。温室效应会使得全球的气温升高,与穿堂风无关,C错误。热胀冷缩指的是物体受温度影响之后的变化,D错误。故本题选A。
【点评】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3.(2019高一上·揭阳月考)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前后) B.春分(3月21日前后)
C.寒露(10月8日) D.清明(4月5日)
(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1)B
(2)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B正确;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12小时,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错误。故答案为:B。(2)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经度:
①根据光照图中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找到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2)确定纬度:
①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②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直射点纬度与该纬线的纬度互余。
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
[特别提醒] 太阳直射点一定与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处于同一半球。
确定日期和季节
(1)根据晨昏线判断: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经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
确定日出日落
(1)确定时间:
①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②某地经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出地方时;某地经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落地方时。
(2)确定方向: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④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
A.湿滑路面 B.松软路面 C.干燥路面 D.冰雪路面
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几乎每天正午艳阳高照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每天太阳都从正东方向升起 D.白昼时长都小于12时
【答案】4.D
5.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 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在南半球后在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4.由图文材料可知,芬兰伊瓦洛位于68°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且最佳测试期以冬半年为主,因此推测测试的路面为冰雪路面,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最佳测试期为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超过68°N,有小部分时间为极夜,不会每天正午艳阳高照,A错误。该测试场纬度在68°N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B正确。该时段内该测试场太阳基本上每天从东南方升起,但春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C错误。该测试场冬至日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D错误。故答案为:B。
6.(2019高一下·深圳期末)甲为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示意图,乙为环保学者提出的修改方案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小题.
(1)绿化种植池内最适宜种植的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与甲相比,乙方案有利于(  )
A.增加绿地 B.美化环境 C.节约土地 D.汇集雨水
(3)环保学家提出修改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  )
A.热岛效应 B.城市内涝 C.交通拥堵 D.大气污染
【答案】(1)B
(2)D
(3)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典型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甲方案种植池高于路面,降水后,水由种植池流向路面。乙方案与甲方案相比,种植池低于路面,路面高,种植池地,降水后种植池汇集雨水。可以缓解城市内涝。两种方案的在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和利用土地上差别不大。D符合题意。
(3)由图可知,图中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B
【点评】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垃圾废气废物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扩展占用更多土地,破坏环境、城市建设造成地质破坏,引发自然灾害、城市扩张产生更多的资源需求,造成资源枯竭。
城市地面硬化,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水下渗,易导致城市内涝。
7.(2021高一下·乐山开学考)北京市某校园停车坪的地面原先铺设普通水泥砖,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改造前,该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较高,原因是普通水泥砖(  )
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B.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少
C.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2)改造后,该停车坪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
A.增加了地表径流 B.增加了雨水下渗
C.增加了大气降水 D.减少了地下径流
【答案】(1)A
(2)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差异的,改造前下垫面为普通水泥砖,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释放的地面辐射也较多,故A项正确,D项错误;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多,故B项错误;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故C项错误。(2)据材料,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降水时下渗量会增加,地下径流会增加,地表径流会减小,故A、D项错误,B项正确;大气降水的变化较小,故C项错误。
【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下图表示某海区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b、c处于同一纬度,a、d处于同一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对该海区表层海水的盐度及密度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a与d的盐度大小相同 B.a密度大于b密度
C.b盐度小于c盐度 D.d密度大于c密度
9.关于图示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②乙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③轮船沿a从北向南航行,航行速度因洋流而加快④大型油轮在d漏油,污染范围会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8.C
9.B
【知识点】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 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根据图片,b地受寒流影响,c地受暖流影响,a地受暖流影响,d地受寒流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同纬度海区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较同纬度海区低。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度的影响因素:同一纬度,考虑洋流影响盐度,暖流流经,蒸发量增大,盐度大,寒流流经蒸发量小,盐度小。密度的影响因素:不同纬度,主要考虑纬度的影响,纬度低温度高密度小,纬度高温度低密度大。处于同一纬度考虑洋流,暖流流经温度高密度小,寒流流经温度低,密度大。根据图示可以看出a受暖流影响,比d的盐度要大,A错误;a与b相比,a所处的纬度更低,温度更高,因此密度更小,b的密度大于a,B错误;c处受暖流影响,盐度更大,因此b的盐度小于c,C正确;d与c相比,d的纬度更低,水温更高,所以密度更小,d的密度小于c,故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9.甲处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2021高一上·弥勒期末)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题。
10.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1.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10.B
11.C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新月沙丘地貌与风向的关系
10.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吹,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故答案为:B。
11.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答案为:C。
12.(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还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白天,洞外温度较高,洞内温度较低,故以吸气为主,A正确。夜间洞内气温高,洞外气温低,以呼气为主,B错误。CD选项表示气流循环,不是吸气和呼气,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 “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可以用“烟囱效应”来解释。当洞内空气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
二、综合题
13.(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考察报告:2018年11月17日晴13℃风力2~3级
考察地点概况: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处,有丰富的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溶洞洞穴景观,是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考察记录单:
地点 孤山寨 石花洞
类型 地表岩溶地貌 地下溶洞洞穴
地貌景观(素描图)
地貌景观描述 形态 ①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物质组成 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为主
色彩 岩石呈灰褐色,可见漫山红叶 岩石呈灰色、乳白色,有五颜六色的彩灯照耀
地貌形成条件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
拓展学习: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搜集四幅地貌景观图,描述其景观特点并进行分类。
(1)考察记录单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  )
A.奇峰林立 B.冰川广布 C.地势平坦 D.冻土广布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还有   、   等。
(3)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植被、水文 B.土壤、岩石 C.岩石、水文 D.水文、气候
(4)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5)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理由。
【答案】(1)A
(2)规模;分布(质地、地表植被等)
(3)C
(4)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5)分两类:①峰林、洪积扇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②风蚀蘑菇、沙丘为一类,属于风成地貌。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由考察报告可知,①处地貌类型为地表岩溶地貌,奇峰林立符合地表岩溶地貌的特征,A正确;冰川广布、地势平坦、冻土广布不是地表岩溶地貌的特征,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形态、物质组成、色彩、规模、分布、植被等。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溶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C正确;植被、土壤、气候与喀斯特地貌相关性较小,ABD错误。故答案为:C。
(4)分析考察报告可知,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描述其形成过程等。
(5)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均为外力作用而成,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风、海浪和冰川作用。峰林为流水化学溶蚀而成、洪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因流水沉积而成,二者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沙丘因风力堆积而成,二者属于风成地貌。
【点评】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为地质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
14.(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水温较高的等温线是   (a或b),影响其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在图中①处的洋流标上箭头,表示其流向   。
(2)与B海区相比,A海区海水盐度较   ,主要是由于   、   ,以及淡水注入多等原因。
(3)图中②处附近石灰岩广布,长期受水的   作用,形成了峰林、地下溶洞等典型特征的   地貌。
(4)图中③地位于西欧平原,全年温和湿润形成了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的   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   。
【答案】(1)a;纬度(太阳辐射);如图:
(2)低;降水丰富;蒸发少
(3)溶蚀;喀斯(岩溶)
(4)温带落叶阔叶林;高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等温线纬度高于a,故水温较高的等温线是a,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图示区域为北大西洋暖流,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即向北流动,在图上标注即可。
(2)A为波罗的海,B为地中海。A波罗的海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弱;周围多条河流注入,使得波罗的海盐度低于地中海。
(3)峰林、地下溶洞等,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是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4)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点评】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纬度、洋流、海陆位置等。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蒸发等;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温度、盐度等。
(3)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地表崎岖,奇峰林立,多溶洞暗河,成因主要是流水的溶蚀作用。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
(4)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又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可以先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读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即可判断。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5.(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图,崇明岛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岛。
材料二:图乙为东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外海跨海大桥。
(1)浙江省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地带性土壤属于   ,该省经过人工培育的肥沃的土壤主要有   。
(2)崇明岛由于受   (外力作用)影响,面积还在不断变大。受   作用影响,崇明岛将不断地往长江   (填“南”或“北”)岸扩张,最终与大陆连接变成半岛。
(3)东海大桥最需要防范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和   。
(4)甲图区域建有很多排水设施,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简析其原因。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水稻土
(2)流水沉积;地转偏向力;北
(3)台风;地震;风暴潮
(4)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流量大;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需要建设排水设施。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浙江省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高温湿热的气候影响,地带性土壤属于红壤,经过人工培育的肥沃土壤是水稻土。
(2)崇明岛由于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泥沙不断沉积面积不断变大。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的影响,位于北半球的流水不断向右岸偏转,也就是向长江南岸偏转,而北岸泥沙淤积加快,因此崇明岛将不断地向长江北岸扩张。
(3)东海大桥地处我国东海海域,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该地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还要防范地震以及地震引发的风暴潮等。
(4)该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大且有台风带来暴雨,因此导致河流流量大;再加之该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需要建设很多排水设施来排水减轻洪涝。
【点评】 (1)浙江省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崇明岛由于长江所含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沉积形成的,泥沙不断沉积面积也不断变大。
(3)东海大桥地处我国东海海域,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和地震等。
(4)该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大且有台风带来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号”返回舱④天空中飞行的波音747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小明暑假到烟台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然没有空调,但白天因“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C.温室效应原理 D.热胀冷缩原理
3.(2019高一上·揭阳月考)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前后) B.春分(3月21日前后)
C.寒露(10月8日) D.清明(4月5日)
(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
A.湿滑路面 B.松软路面 C.干燥路面 D.冰雪路面
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几乎每天正午艳阳高照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每天太阳都从正东方向升起 D.白昼时长都小于12时
6.(2019高一下·深圳期末)甲为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示意图,乙为环保学者提出的修改方案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小题.
(1)绿化种植池内最适宜种植的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与甲相比,乙方案有利于(  )
A.增加绿地 B.美化环境 C.节约土地 D.汇集雨水
(3)环保学家提出修改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  )
A.热岛效应 B.城市内涝 C.交通拥堵 D.大气污染
7.(2021高一下·乐山开学考)北京市某校园停车坪的地面原先铺设普通水泥砖,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改造前,该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较高,原因是普通水泥砖(  )
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B.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少
C.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2)改造后,该停车坪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
A.增加了地表径流 B.增加了雨水下渗
C.增加了大气降水 D.减少了地下径流
(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下图表示某海区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b、c处于同一纬度,a、d处于同一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对该海区表层海水的盐度及密度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a与d的盐度大小相同 B.a密度大于b密度
C.b盐度小于c盐度 D.d密度大于c密度
9.关于图示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②乙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③轮船沿a从北向南航行,航行速度因洋流而加快④大型油轮在d漏油,污染范围会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高一上·弥勒期末)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题。
10.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1.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2.(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还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3.(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考察报告:2018年11月17日晴13℃风力2~3级
考察地点概况: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处,有丰富的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溶洞洞穴景观,是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考察记录单:
地点 孤山寨 石花洞
类型 地表岩溶地貌 地下溶洞洞穴
地貌景观(素描图)
地貌景观描述 形态 ①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物质组成 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为主
色彩 岩石呈灰褐色,可见漫山红叶 岩石呈灰色、乳白色,有五颜六色的彩灯照耀
地貌形成条件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
拓展学习: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搜集四幅地貌景观图,描述其景观特点并进行分类。
(1)考察记录单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  )
A.奇峰林立 B.冰川广布 C.地势平坦 D.冻土广布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还有   、   等。
(3)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植被、水文 B.土壤、岩石 C.岩石、水文 D.水文、气候
(4)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5)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理由。
14.(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水温较高的等温线是   (a或b),影响其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在图中①处的洋流标上箭头,表示其流向   。
(2)与B海区相比,A海区海水盐度较   ,主要是由于   、   ,以及淡水注入多等原因。
(3)图中②处附近石灰岩广布,长期受水的   作用,形成了峰林、地下溶洞等典型特征的   地貌。
(4)图中③地位于西欧平原,全年温和湿润形成了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的   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   。
15.(2022高一下·饶平开学考)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图,崇明岛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岛。
材料二:图乙为东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外海跨海大桥。
(1)浙江省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地带性土壤属于   ,该省经过人工培育的肥沃的土壤主要有   。
(2)崇明岛由于受   (外力作用)影响,面积还在不断变大。受   作用影响,崇明岛将不断地往长江   (填“南”或“北”)岸扩张,最终与大陆连接变成半岛。
(3)东海大桥最需要防范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和   。
(4)甲图区域建有很多排水设施,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简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分析】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中秋节时的月亮分别属于彗星和卫星,属于自然天体,①、②符合题意;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号”返回舱和天空中飞行的波音747,没有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点评】 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
2.【答案】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堂屋前后下垫面不同,水泥地气温高,气压较低;植被气温较低,气压高。空气自植被吹向水泥地,行成穿堂风,A正确。大气受热过程强调的是热量传导的过程,B错误。温室效应会使得全球的气温升高,与穿堂风无关,C错误。热胀冷缩指的是物体受温度影响之后的变化,D错误。故本题选A。
【点评】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3.【答案】(1)B
(2)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B正确;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12小时,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错误。故答案为:B。(2)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经度:
①根据光照图中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找到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2)确定纬度:
①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②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直射点纬度与该纬线的纬度互余。
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
[特别提醒] 太阳直射点一定与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处于同一半球。
确定日期和季节
(1)根据晨昏线判断: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经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
确定日出日落
(1)确定时间:
①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②某地经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出地方时;某地经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落地方时。
(2)确定方向: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④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答案】4.D
5.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 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在南半球后在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4.由图文材料可知,芬兰伊瓦洛位于68°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且最佳测试期以冬半年为主,因此推测测试的路面为冰雪路面,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最佳测试期为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超过68°N,有小部分时间为极夜,不会每天正午艳阳高照,A错误。该测试场纬度在68°N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B正确。该时段内该测试场太阳基本上每天从东南方升起,但春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C错误。该测试场冬至日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D错误。故答案为:B。
6.【答案】(1)B
(2)D
(3)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典型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甲方案种植池高于路面,降水后,水由种植池流向路面。乙方案与甲方案相比,种植池低于路面,路面高,种植池地,降水后种植池汇集雨水。可以缓解城市内涝。两种方案的在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和利用土地上差别不大。D符合题意。
(3)由图可知,图中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B
【点评】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垃圾废气废物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扩展占用更多土地,破坏环境、城市建设造成地质破坏,引发自然灾害、城市扩张产生更多的资源需求,造成资源枯竭。
城市地面硬化,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水下渗,易导致城市内涝。
7.【答案】(1)A
(2)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差异的,改造前下垫面为普通水泥砖,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释放的地面辐射也较多,故A项正确,D项错误;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多,故B项错误;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故C项错误。(2)据材料,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降水时下渗量会增加,地下径流会增加,地表径流会减小,故A、D项错误,B项正确;大气降水的变化较小,故C项错误。
【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答案】8.C
9.B
【知识点】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 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根据图片,b地受寒流影响,c地受暖流影响,a地受暖流影响,d地受寒流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同纬度海区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较同纬度海区低。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度的影响因素:同一纬度,考虑洋流影响盐度,暖流流经,蒸发量增大,盐度大,寒流流经蒸发量小,盐度小。密度的影响因素:不同纬度,主要考虑纬度的影响,纬度低温度高密度小,纬度高温度低密度大。处于同一纬度考虑洋流,暖流流经温度高密度小,寒流流经温度低,密度大。根据图示可以看出a受暖流影响,比d的盐度要大,A错误;a与b相比,a所处的纬度更低,温度更高,因此密度更小,b的密度大于a,B错误;c处受暖流影响,盐度更大,因此b的盐度小于c,C正确;d与c相比,d的纬度更低,水温更高,所以密度更小,d的密度小于c,故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9.甲处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10.B
11.C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新月沙丘地貌与风向的关系
10.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吹,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故答案为:B。
11.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白天,洞外温度较高,洞内温度较低,故以吸气为主,A正确。夜间洞内气温高,洞外气温低,以呼气为主,B错误。CD选项表示气流循环,不是吸气和呼气,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 “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可以用“烟囱效应”来解释。当洞内空气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
13.【答案】(1)A
(2)规模;分布(质地、地表植被等)
(3)C
(4)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5)分两类:①峰林、洪积扇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②风蚀蘑菇、沙丘为一类,属于风成地貌。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由考察报告可知,①处地貌类型为地表岩溶地貌,奇峰林立符合地表岩溶地貌的特征,A正确;冰川广布、地势平坦、冻土广布不是地表岩溶地貌的特征,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形态、物质组成、色彩、规模、分布、植被等。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溶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C正确;植被、土壤、气候与喀斯特地貌相关性较小,ABD错误。故答案为:C。
(4)分析考察报告可知,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描述其形成过程等。
(5)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均为外力作用而成,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风、海浪和冰川作用。峰林为流水化学溶蚀而成、洪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因流水沉积而成,二者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沙丘因风力堆积而成,二者属于风成地貌。
【点评】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为地质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
14.【答案】(1)a;纬度(太阳辐射);如图:
(2)低;降水丰富;蒸发少
(3)溶蚀;喀斯(岩溶)
(4)温带落叶阔叶林;高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等温线纬度高于a,故水温较高的等温线是a,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图示区域为北大西洋暖流,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即向北流动,在图上标注即可。
(2)A为波罗的海,B为地中海。A波罗的海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弱;周围多条河流注入,使得波罗的海盐度低于地中海。
(3)峰林、地下溶洞等,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是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4)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点评】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纬度、洋流、海陆位置等。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蒸发等;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温度、盐度等。
(3)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地表崎岖,奇峰林立,多溶洞暗河,成因主要是流水的溶蚀作用。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
(4)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又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可以先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读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即可判断。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5.【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水稻土
(2)流水沉积;地转偏向力;北
(3)台风;地震;风暴潮
(4)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流量大;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需要建设排水设施。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浙江省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高温湿热的气候影响,地带性土壤属于红壤,经过人工培育的肥沃土壤是水稻土。
(2)崇明岛由于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泥沙不断沉积面积不断变大。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的影响,位于北半球的流水不断向右岸偏转,也就是向长江南岸偏转,而北岸泥沙淤积加快,因此崇明岛将不断地向长江北岸扩张。
(3)东海大桥地处我国东海海域,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该地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还要防范地震以及地震引发的风暴潮等。
(4)该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大且有台风带来暴雨,因此导致河流流量大;再加之该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需要建设很多排水设施来排水减轻洪涝。
【点评】 (1)浙江省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崇明岛由于长江所含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沉积形成的,泥沙不断沉积面积也不断变大。
(3)东海大桥地处我国东海海域,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和地震等。
(4)该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大且有台风带来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