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2 17: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写作
学习抒情
新课导入
片段一: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下面两个片段:《散步》
片段二: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片段一:这时,母亲就会躲起来。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片段二: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
赏析下面两个片段:《秋天的怀念》
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你觉得哪一个片段写得好?说说理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写作中抒情。
学习目标
01
了解抒情的常用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02
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03
培养感悟身边的美好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表达情感的能力。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写作 学习抒情》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在阅读中体会抒情语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在写作实践中学会使用抒情的方法。
审美创造:善于发现美,学习寄情于物,物以牵情的抒情方式。
新课讲解
抒情
一、何谓抒情?
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和抒发。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 ——朱光潜
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如《黄河颂》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1.直接抒情
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即为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如 “我爱你,中国!”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分类
2.间接抒情
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则是间接抒情。
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
21世纪教育网
(1)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2)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发情思。
(3)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4)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5)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6)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间接抒情的方法很多,具体如下:
1.抒情要自然、真切。
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即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文章才能避免矫揉造作,读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
三、对抒情性文字的要求
2.感情要健康、真挚。
古人云:“情贵乎真。”只有表达健康、真挚的感情,文章才能感动人。如果感情虚假、无病呻吟,甚至有低级趣味,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也只是表面华丽,实则没有可读性,更别谈有感人的力量了。
3.会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21世纪教育网
题文展示
【一】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思维导图
确定情感
幸福、喜悦、渴望、赞美、痛苦、忧伤、失望、害怕等
寻找情感触发点
描写场面:如运动会,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等
描写事物:如傲雪绽放的梅花、绝处逢生的小树等
叙述故事:如妈妈的关爱、老师的教导等
选择抒情方式
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或两者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例文展示
我焦急地站在信箱旁,等待着邮递员。这时传来邮递员响亮的声音:“信来喽!”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因为它为我带来的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我拿到信后,迫不及待地打开,闭上眼睛,屏住呼吸,然后惴惴地睁开眼睛。我的心急速地跳着,当看到“录取”二字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心里一遍遍地念着:“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跑呀跑,跑到一片空旷的地方,对着前方大声地喊,尽管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喊什么……
“焦急”一词直接点出心情,同时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批注
动作、神态描写,生动细腻。
心理描写,刻画出“我”的激动心情。
点评
【名师总评】小作者选取了自己收到录取通知书前后的场景,通过展现自己的动作、神态、心理感受来抒发焦急、紧张、喜悦的情感,描写细腻传神,感情真挚强烈。
题文展示
【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思维导图
描写自己的家乡,抒发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描绘家乡的景:描绘家乡的景色,抒发热爱之情
描绘家乡的物产、风俗:写家乡的农副产品、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抒发赞美之情
乡 情
审题立意
内容选材
行文思路
写作方法
通过镜头剪辑的形式,展现家乡的自然风光或家乡人的生活场景
多角度、多感官描绘风物;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间接抒情要与所写内容协调
例文展示
乡情
苏州美景甲天下。我很幸运,生长在苏州这块美丽的福地,而我的家乡——西山,更是美景中的美景。
家乡的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它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在我的眼前慢慢展开,颜色是那么鲜明,线条是那么流畅。而其间流动着的神韵,是那么让人陶醉。
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瞧!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得发亮,直逼你的眼。那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如波浪一样,此起彼伏,煞是好看。那漫山遍野的橘树上结满了累累的硕果,金黄的橘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艳丽,叫人垂涎欲滴。
开篇点出家乡苏州,直接点题,自然引起下文。
批注
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家乡绚丽多彩的秋天,令人陶醉。
紧扣“五彩斑斓的油画”,重点描绘了家乡“金黄色的稻谷”“金黄的橘子”,展现出一幅丰收的美景图。
家乡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山坡上,抬头仰望,是湛蓝湛蓝的天空;环顾四周,是俊俏秀气的西山;俯瞰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太湖,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山坡上的草,已经枯萎变黄,恰似给山穿上一件金黄色的外衣;红叶此时最为茂盛,它充满激情和活力,火红火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弯曲的小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色的傲霜秋菊,更为西山增添了勃勃生机。
以山坡为立足点,多视角描写西山美景,突出家乡秋天的美丽。
家乡的秋夜是宁静的。皓月当空的夜晚不禁使我想起“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想起许多在外的朋友,肯定会和我一样,每到这时都想回家一趟,走一走乡间的小路,摸一摸弯弯的小桥,亲一亲悠悠的河水!
啊!家乡的秋天洋溢着果香,充满着诗意,让人深深地眷恋,这一切怎能不使我陶醉?
直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反问作结,深化主旨,意味深长。
【名师总评】这篇习作的亮点有三:一是抓住家乡秋天的特点来写,展现了家乡秋天的美;二是语言优美生动,情感真挚,通篇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是文中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二者交错使用,抒情自然,毫不做作。
题文展示
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2.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3.作文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烦恼是什么,并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围绕“我的烦恼”展开,重点写“烦恼”。
写作本文要注意锤炼语言,那种难以言说的烦恼,被烦恼折磨到极致的心情,或者烦恼解除之后的欢喜,都需要采用心理描写,或者运用抒情的笔触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要使自己的文章写得精彩,可以把生活的情景放大,用生动的细节来表现自己的烦恼。另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素材,也会让读者对你的作品刮目相看。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学习的烦恼、交通的烦恼、与父母沟通的烦恼、生活中的烦恼等。
【审题立意】
【选材构思】
【写法指导】
例文展示
我的烦恼
成长的道路上,不仅有艳丽的鲜花,一路上伴随着的,还有丛丛杂草。
——题记
烦恼浓如雾,烦恼密如丝,烦恼倾如注。
在我的成长路上,烦恼如那扑面而来的狂风暴雨,越下越急,越刮越猛。烦恼——成了我成长中的常客,我的家常便饭。
镜头一:如山如海的作业
刚升入初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海量的作业,让爱玩的我原本轻快的步子变得沉重起来。每当月朗星稀、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微弱的虫鸣声逐渐变得清晰的时候,拖着一身疲惫的我,望着各科整齐罗列的作业,开始愁眉苦脸。不是背诵“子曰”“曾子曰”,就是求解“∠1、∠2各多少度”……
吾问:“何时能完成?”解:“x小时,y分钟。”“啪!”实在撑不住,我重重地趴在桌上,睡着了。
镜头二:没完没了的抱怨
“你看人家 ,多乖的孩子呀,大人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你怎么就不学学人家这么懂事呢?”听!这会儿老妈又开始嘴巴一张一合地碎碎念了。唉!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家长无一不是“看别人的孩子一枝花,看自家的孩子豆腐渣”。我的老妈更是不可理喻,专门拿别人的优点跟我的缺点比,还扬言要把我培养成最完美的人,恨不得把全世界人的优点都聚集在我身上。老妈呀,你觉得这世间,什么样的人才算十全十美呢?
吾问:“何时能让我耳根清净清净?”解:“开什么玩笑,除非你也是‘别人家的小孩’。”
镜头三:不可计数的辅导班
“乖女儿,今天我给你报了个奥数班,我听说老李的儿子奥数特别好,省竞赛得过二等奖呢!他说他儿子在 教育辅导班学的,你去听听,不求你得奖,每次数学能考满分就行了。”吃过晚饭,老爸激动地和我讨论辅导班的话题。一听这话,我有气无力地哀求老爸可不可以不去上辅导班。不过我知道,一家之主的老爸说的话就是圣旨,恐怕不会有挽回的余地了。老爸出于望女成凤的愿望,每天不是让我加强这项训练,就是提高那门成绩。如果你在多家辅导班门前看到过同样的身影,不用怀疑,那就是我。
吾问:“何时能结束这些辅导班,多给我些自由的空间?”解:“要自由,等上了大学再说吧!”
唉!小小少年烦恼多呀!
点评
作者联系自身实际,采用镜头组合法,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一吐为快,所抒之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文章有以下两点值得借鉴:
一、文章连用三个句式工整的比喻句“烦恼浓如雾,烦恼密如丝,烦恼倾如注”开篇,精准点题的同时,又强化了作者的烦恼,吊起读者的胃口。
二、文章在片段总结时采用问答式,新颖独到,再加上文言用语的使用,使语言更富感染力。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