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3 14:14: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目 录
01 作者简介
02 写作背景
03 预习检测
04 整体感知
05 细读文本
06 总 结
作者简介
PART 01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教育家。
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攻读气象学。
191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央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编译出版委员 会主任和自然科学史委员会主任等。
写作背景
PART 02
知识链接——物候
物候(wù hòu),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知识链接——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风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预习检测
PART 03
生字检测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农谚 海棠
悬殊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ménɡ

piān
yàn
tánɡ
xuán
xiāo

shǐ
zhǎnɡ
萌发:
次第:
翩然:
农谚:
悬殊: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动)①种子、孢子发芽:杂草~。②比喻事物发生:~求知欲。
(名)次序。②(副)一个挨一个地:~入座。
(形)动作轻巧迅速的样子:~而至。
(名)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形)相差远,区别大。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一圈又一圈的轮转。形容不断循环。
见“鸟语花香”,形容景色优美。
莺:黄鹂。花草生长,群莺飞舞。形容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
整体感知
PART 04
回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 :
2、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
3、说明方法:
4、说明顺序:
5、语言特点:
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特征、事理说明文、说明科学原理
一个词
一句话(被说明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1)举例子 (2)列数据 (3)作比较
(4) 打比方 (5)分类别 (6) 作诠释
(7)下定义 (8)摹状貌 (9)列图表 (10)作引用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1)准确性(2)形象生动性
精读细研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考查形式:
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什么作用
②选文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 请说明理由。
(3)答题模式:
①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与把握。
②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条理清晰,调换后不合逻辑(不易使读者理解)。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这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 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为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吿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4一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话题转到农业 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
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
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 “此外” 等提示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因素都举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 “对于” “还可以利用” ”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 知识通俗易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四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细读文本
PART 05
1、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分析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燕子翩然归来” 中“翩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十分恰当、形象。
合作探究
①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桃花开”照应“草木荣枯”;“燕子来”照应“候鸟去来”。思维缜密,举例典型。
4、分析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合作探究
②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③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合作探究
④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物候记录在时间上的差异;其中“左右”一词对“十天”做了一个限定,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合作探究
⑥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⑤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天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
合作探究
⑦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运用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总 结
PART 06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