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专题九 考点15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专题九 考点15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2)(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3 06: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15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2)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B.古代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两种。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如《归去来兮辞》“乙巳岁十一月”。
C.《陈情表》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期”是较近亲属,“功”是较远的亲属。
D.“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即取此意。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C.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合称“大李杜”。
D.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3.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C.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写在后面的,叫“跋”。
D.总角、垂髫都是根据孩子的发型样式而约定俗成的称呼,专是指孩子的童年。
4.下列各句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②《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此书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③《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是二十四史之首。
④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干支仅能用来纪年。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也被称为为“朔望”。
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华山之阳:指华山南面,山南水北为阳。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C.社鼓,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D.中国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B. 周朝时期, 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家”;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国”,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
C. 《孟子》和《论语》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D.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与庄子并称“老庄”。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称为二十史前四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D.举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为孝廉。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驾车的人。如《鸿门宴》中的樊哙。
B.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里指代有学问的人。
C. 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属于干支纪年法。
D. 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别人为之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蓬莱和方丈。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
C.“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D.“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10.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纪月日,除了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农历八月。
B.“乙巳岁十一月也”,使用了干支纪年法,古代人利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进行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天干地支也可以用来纪日、纪时。
C.《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
D.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永和”是东晋穆帝年号,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等十二个字)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B.服阕,古代守丧期穿上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连衡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论语》由其与弟子共同编纂完成,属于语录体散文集。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 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
C.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老子》为其所著,又叫《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
D.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后人称以“三曹”、“建安七子”为核心的文风为“建安风骨”。
B.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诗人,史称王右军。他的楷书作品《兰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曾领导变法试图缓解北宋积贫积弱的国情。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基本特点为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B.“记”是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记”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赋”最早出现于汉代;它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形式铺张扬厉、夸饰,有大量的描述。
D.“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15.下列对古代称谓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用于自称时,为谦辞。如老年人谦称自己为老朽,老年妇女谦称自己为老身。
B.舍:谦辞,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亲、舍儿、舍女等。
C.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如称已离世的父亲为先父、先严,称已离世的母亲为先母、先妣、先慈。
D.犬:旧时有"犬子"一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中,D项,“‘功’是较远的亲属”,说法错误。“期”“功”都是较近亲属。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与李商隐合称大李杜”错误。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应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阳”,相反谓之“阴"。“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故选B。
4.答案:D
解析:①正确。②“是一部纪传体史书”错,它是国别体。③正确。④“干支仅能用来纪年”错,年月日均可用干支表示。⑤朔望指初一和十五。⑥正确。
5.答案:B
解析:降级是左迁。
6.答案:B
解析:B.“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家’;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国’”错误,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家”。故选B。
7.答案:B
解析:《左传》是我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是《春秋》。
8.答案:A
解析:A.“站在车左”错,应为“站在车右”。
9.答案:C
解析:“《霓裳》”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不是。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C项,以五言七言为主错,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故C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B.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C.寡人是国君诸侯对自己的谦称,寡德之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错,“寡人”不是皇帝自称的专有名词,唐朝以前古代王侯也可自谦为“寡人”。
12.答案:A
解析:A项,“春秋战国时期”错,孔子是春秋时期的;“由其与弟子共同编纂完成”错,《论语》由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纂完成。
13.答案:B
解析:《兰亭集序》不是楷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4.答案:C
解析:“赋”最早出现在春秋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舍儿、舍女”错误,古代不说“舍儿”“舍女”,而用“犬子”“小女”。
故选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