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第二节第2课时氨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氨水是一种强碱 B.氨气和酸都能在空气中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C.液氨常用来做制冷剂 D.氨的分子结构呈正四面体
2.检验氨气可以用 ( )
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3.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氨是纯净物
B.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是加热NH4Cl
C.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D.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4.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NH3,并研究其性质。其中,a、b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下列关于NH3性质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乙中,b先变蓝,a后变蓝 B.装置丙中,产生大量白烟
C.装置丁中,试剂可以是水 D.装置丁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
5.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些化学性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6.下列关于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B.液氨是非电解质,氨水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C.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气电离出少量氢氧根离子
D.氨水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但需要密封保存
7.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气体a,打开弹簧夹f,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圆底烧瓶内,轻轻振荡圆底烧瓶,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圆底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
a(气体) b(液体)
A 水
B NO 盐酸
C 饱和氯水
D 水
A.A B.B C.C D.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B.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9.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无水CaCl2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
A.NH3 B.Cl2 C.NO D.HCl
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0.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
(3)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A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三、实验题
11.氨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也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快速制备NH3:
方法一:加热浓氨水。
方法二: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或碱石灰)固体中。
(1)请写出上述两方法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理)。____,____。
(2)根据上述原理,该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取氨,方法一应选择____,方法二应选择___(均填字母)。
(3)如图是该小组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集气的原理是____。
12.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和金属铜,用下面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A中装有的NH4Cl和Ca(OH)2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aCl2、NH3和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加入的物质是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其作用是____。
(2)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
四、填空题
13.氨的物理性质
(1)氨是一种____,有__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____,容易____,____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
(2)喷泉实验
实验操作:如图,打开橡胶管上的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____,烧瓶内液体颜色呈____。
实验结论:氨____溶于水,水溶液呈____性。
原理解释:氨____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____,导致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烧瓶。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碱,A项错误;
B.氨气和易挥发性酸相遇能产生白烟,和难挥发性酸不产生白烟,也不会产生白雾,B项错误;
C.液氨气化会吸收大量热,能降低温度,所以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项正确;
D. NH3中N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3个N-H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其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杂化,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正四面体,D项错误;
答案选C。
2.A
【分析】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
【详解】A、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A项正确;
B、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B项错误;
C、氨气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C项错误;
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碱性物质不变色,D项错误;
答案选A。
3.B
【详解】A.液氨即液态的氨,只含有氨分子一种分子,所以为纯净物,A项正确;
B.实验室制取氨气,可以采用NH4Cl与Ca(OH)2共热的方法;直接加热NH4Cl无法获得氨气,B项错误;
C.氨易液化,液氨变为气体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制冷剂,C项正确;
D.由于氨极易溶于水,会使喷泉实验中的圆底烧瓶内的气压迅速减小,产生喷泉现象,D项正确;
答案选B
4.A
【详解】A.由于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装置乙中,a先变蓝,b后变蓝甚至不变蓝,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NH3+HCl=NH4Cl,产生NH4Cl小颗粒,即装置丙中,产生大量白烟,B正确;
C.NH3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水来吸收多余的NH3,装置丁中,试剂可以是水,C正确;
D.装置丁中的干燥管能够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A。
5.C
【详解】A.实验室采用装置甲制取氨气时,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圆底烧瓶中盛放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图示药品使用不正确,不能用来制取氨气,A错误;
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
C.丙装置中发生反应:2NH3+3CuON2+3Cu+3H2O,可以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C正确;
D.氨气与水直接接触,不能起防倒吸的作用,D错误;
答案选C。
6.C
【详解】A.液氨为纯净物,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则氨水为混合物,二者成分不同,故A正确;
B.NH3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氨水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有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碱性,故C错误;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故D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而NO难溶于水,故最终液体不能充满圆底烧瓶,故A不选;
B.NO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不能形成喷泉,故B不选;
C.几乎不溶于饱和氯水,不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D.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故选D。
答案选D。
8.D
【详解】A.氨水的密度小于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故A错误;
B.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故C错误;
D.氨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NH3·H2O,一水合氨电离,NH3 + H2O NH3·H2ONH4++OH-,所得的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密度比水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反之,密度比水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9.C
【详解】A.NH3会被无水CaCl2吸收反应,不能用其干燥,A不符合题意;
B.Cl2会被碱石灰吸收反应,不能用其干燥,B不符合题意;
C.NO与干燥剂无水CaCl2和碱石灰均不能反应,既能用无水CaCl2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C符合题意;
D.HCl与碱石灰能反应,不能用其干燥,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NH4HSO3 碱石灰 向下排空气法
【分析】根据无色气体B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推知B为NH3;根据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推知C为SO2;因为A为酸式盐,所以进一步推知A为NH4HSO3。
【详解】(1)根据分析,物质A的化学式为NH4HSO3;
(2)气体B为氨气,具有碱性,应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选用的干燥剂为碱石灰;氨气易用于水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3)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为;
(4)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能发生反应。
11.(1) NH3·H2ONH3↑+H2O NH3·H2O+CaO=NH3↑+Ca(OH)2
(2) D C
(3) d 利用NH3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的方法收集
【解析】略
12.(1)干燥氨气
(2) 固体由黑变红,有液滴产生
(3) 产生无色液体 氨水
【分析】A装置制取氨气后,经过B装置干燥,在C装置中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和金属铜,D装置起到冷凝作用收集氨水;
【详解】(1)NH4Cl和Ca(OH)2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aCl2、NH3和H2O,所以B装置中的碱石灰需要除水蒸气;故答案为:干燥氨气;
(2)C装置中发生氨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和金属铜的反应, 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有液滴产生;故答案为:固体由黑变红,有液滴产生;
(3)氨气还原氧化铜之后剩余的氨气和产生的水蒸气在冷凝时会形成氨水,则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无色液体,收集到的物质是氨水;故答案为:产生无色液体;氨水。
13.(1) 无色 刺激性气味 小 液化 极易
(2) 喷泉 红色 极易 碱 极易 迅速减小
【解析】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