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诗意生命
诗意的生命往往能够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如同闪烁的星辰,用文字、情感、思想打动着无数的后来者,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空,都能够从中获取力量,给我们心灵带来激荡。本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人文主义“诗意生命”,以感知、体味不同时期的诗歌,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单元所属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在高中阶段共有2.5学分,本单元占0.5学分。 本任务群学习目标: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文学作品,包括: 魏晋南北朝诗歌二首: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唐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宋词三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学习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古诗词,需要学生了解诵读的技巧,准确掌握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以及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诗人的时代背景与生平经历,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感悟诗歌作品的基本内容,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及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生平经历,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借助诗歌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4.尝试写作文学短评或文化散文,增强语言表现力。
大情境任务设计 1.针对三个时期的古诗词,制作诗歌朗诵评分表,并设计诗歌朗诵方案,组内讨论并进行组内诗歌朗诵会,然后推荐优秀代表,现场朗诵诗歌。通过阅读学习、朗读,感知诗人诗意的生命; 2.结合本单元古诗词,学习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撰写文学短评,制作评价量表,学会进行评改习作, 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情感,体味诗人诗意生命。
学习专题设计
从情境任务以及诗歌作品创作时期出发,先分三个专题分别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不同时期古诗词的语言风格、韵律特点、情感表达以及表达技巧的异同,进而完成文学短评或文化散文的写作,并能够通过仔细品读和诵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诗歌风格的艺术特色。这样就完成了阅读欣赏,到梳理探究,再到表达交流应用的学生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分为五个专题: 1.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 2.别诗体和诗风 3.品豪放与婉约 4. 班级诗歌朗诵会 5. 文学短评写作
微专题名称 微专题目标 专题活动 课时数
专题一: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 1.能朗诵诗歌,读出韵律美;能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2.能结合诗人身世、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并通过比较,理解魏晋诗人不同的精神追求。 3.能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而体会建安诗歌和陶渊明田园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4.能将阅读感受与同学交流并择其要点记录下来。 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把握内容,感受诗歌情调 活动二:联系背景,结合诗句,体会诗情 2课时
专题二:别诗体和诗风 1.结合诗歌的韵律、节奏,能够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2.了解近体诗、古体诗的区别,能够判断诗歌诗体,分析试题特点,理解诗歌内容; 3.结合内容与创作背景背景,分析诗歌情感,感受诗人不同的旷世情怀; 4.能够结合诗意、诗情,品味三位是人不同的诗风特色。 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活动二:辨明诗体,把握诗歌内容,品味情感 活动三:评赏诗句,品味诗风 3课时
专题三:品豪放与婉约 1.了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人生经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把握词的内涵。 2.理解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以及借助典故寄托生命感悟等表达方式。 活动一:诵读诗词,疏通词意,感知情感 活动二:人生的失意与诗意——品婉约与豪放 2课时
专题四:班级诗歌朗诵会 1.诵读诗词作品,借助语音的轻重、高低、长短等的变化,传达品味诗歌的体验和感受。 2.反复诵读诗词作品,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增加语言积累、情感熏陶和文化积淀。 活动:诵读诗词,体会情感,感受诗意生命 2课时
专题五:文学短评写作 1.掌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写作方法。 2.学会写文学短评。 3.修改文学短评。 活动一:文学短评基本知识学习 活动二:文学短评评改 1课时
单元情境总任务成果 选择最喜爱的古诗词,并撰写文学短评进行交流分享。 同时班级诗歌朗诵会,挑选出最佳朗诵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