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同步测试
1.下面是以栗褐色为主色调的“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2.假如你是一位小志愿者,为来参观的游客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或者风土人情,请以小导游的身份写一段解说词。
3.家规家训指的是家族在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方面的规矩、教诲。你的家族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吗?如有,精选抄录一则或几则;如无,根据你对家族的了解,融合自身经验,参照示例,拟写一则或几则。字数均不超过100字。
示例一:《放翁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示例二:《钱缪家训》:“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________(姓)家家规家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校是百年老校,但几经搬迁,校区已不复见昔日样貌。学校组织同学分组采访老教师及老校友,向他们了解学校原址样貌以及搬迁信息;学校将在校刊上统一发表同学们撰写的采访稿。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组长,要向组员说明采访过程(访谈前、访谈中、访谈后)的注意事项,你会强调哪些内容?
5.介绍家乡特产:在平时生活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使用一种修辞描述它的特点,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家乡,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让你设计一个完整的“家族寻踪”探访活动,你会怎样安排?在下面横线处填上你设计的第一、第二个活动步骤,同时完成步骤三的访谈记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访谈,了解祖辈的成长经历,用400字左右说明采访过程及内容。
7.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展家乡诗情:在返乡调查过程中,家乡的许多风物,如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秋天落叶后的白杨、村中的老槐树、高大的银杏树、老牛、锄头、镰刀等农村的动植物以及农具等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参照下面的诗歌,自选一个事物,写一首短小的现代诗歌,以备入编《家乡风物记》诗集。
要求:事物必须明确;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不必仿照示例句式;不多于10行。
示例:
枫 树
真是一个淳朴的山里女子
秋风,一句悄悄的情话
便让她羞红了
整个季节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罗哲文先生生前一次访谈的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行业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去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亲自去看一看到底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很难爬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可以引用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的,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叫它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有改动)
(1) 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
(2) 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
(3) 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示例】①徽标中心的篆书“乡”字突出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的乡土理念。②上方的马头墙突出徽派民居的地域特色。③徽标以栗褐色为主色调,体现研究会的乡土、传统的文化基调。④“AHLCRS”是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的英文缩写,“2014”表示研究会于2014年成立。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图形来看,徽标主要由马头墙、“乡”的篆书、研究会的英文缩写以及成立的时间“2014”等构成。这是“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的徽标,“马头墙”展现了徽派民居的特点,“AHLCRS”是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的英文缩写,“2014”是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时间,篆书“乡”字突出安徽省乡土文化研究会的乡土理念,而题干中特意交代的“栗褐色”这一主色调展现了其乡土、传统的文化基调。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字数的限制。
2.【答案】 各位游客,大家好!眼前的就是兴国寺,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虽然经历代多次重修,但梁架结构、斗拱风格,仍然保持了元代建筑的特征。并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的钟声又一次将我们带到了那个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大地湾,去重温那段关于彩陶,关于文化,关于人类的历史。据记载,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延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而现在大地湾还是一本尚未打开的书,等着人们去揭开。虽然已经出土了很多的文物,但还有很多已经沉睡了几千年,久久不愿醒来。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说词的书写能力。解说词,即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本题要求为来参观的游客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或者风土人情,答题时,要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内容来介绍,如介绍景观,则可从其形成时间、所在位置、文化内涵、历史地位等方面介绍。介绍风土人情,则可选取当地比较有特点的,如某个节日的习俗,是否与某位历史名人相关等。要通过解说词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及民俗等。
3.【答案】示例1: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示例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家规家训的基本能力。家规家训指的是家族在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方面的规矩、教诲。本题要根据自己对家族的了解,融合自身经验,参照示例,拟写即可。注意字数不超过100字。
4.【答案】 访谈前:预约采访时间、地点(如有变动,要有预案);拟定采访提纲、问题;收集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梳理学校的重大历史特别是搬迁史;征询被采访者是否可录音和摄相。
访谈中:注意把握主题和控制时间;注意保持谦和、热情的态度,尽量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注意语速,表达力求清晰;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补充提问。
访谈后:征求能否提供相关照片等资料;赠送一些小礼品表示感谢;必要时将完成的采访稿发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修改;发表后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解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本题要向组员说明采访过程(访谈前、访谈中、访谈后)的注意事项,注意细节安排。
5.【答案】 示例一:名称:连州黄精酒
特点:连州黄精肉质肥厚,连州山泉清冽甘甜,连州黄精酒醇甜可口(排比)。
广告词:要想身体好,请喝连州黄精酒;要想身体壮,请喝连州黄精酒!
示例二:名称:清远凤翔麻鸡
特点:俗话说,“无鸡不成宴”,皮色金黄、肉质嫩滑、皮爽、骨软、鲜香味美、风味独特的清远鸡总是饭桌上的主角(比喻、引用)。
广告词:清远山水美,美山水育出美滋味!请到清远来,观赏美山水,品尝凤翔麻鸡!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介绍家乡的特产,要对家乡的特产相当熟悉,平时要对身边的事多看多记,了解自己的家乡。广告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 名词和特点要简明、准确,可使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广告词要体现出产品特点和功能,要具有醒目、给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据此表达即可。
6.【答案】 (1)找寻三代之内的家族成员,构建家族树,形成家族概念。 (2)参照地图,绘制家族迁徙的路线图。 (3)略。
【解析】 此题考查写访谈记录的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根据“家族寻踪”,第一步需要寻找三代之内的家族成员,第二个步绘制家族迁徙的路线,第三步出结论,用400字左右说明采访过程及内容。
7.【答案】
老 牛
拖动起沉重的犁,
只默默挥洒着汗。
永远有着耕不完的田,
它喘着粗气却从不抱怨。
心中有着无数的期待,
他只是抬头望望夕阳落山。
【解析】题干要求“请参照下面的诗歌,自选一个事物,写一首短小的现代诗歌,以备入编《家乡风物记》诗集”,如可以选择“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秋天落叶后的白杨”“村中的老槐树”“高大的银杏树”“老牛”“锄头”“镰刀”等农村的动植物以及农具。要求事物必须明确;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所选事物具体明确,能够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如选择“老牛”,需要突出它的任劳任怨;选择“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需要突出红红火火的特点,写家乡生活的蒸蒸日上;如选择“镰刀”,可以突出其曾经的价值,留存记忆的痕迹等。能够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给人以美感。
8.【答案】
(1)过程:①几十年前,亲自去实地考察。②80岁高龄穿越罗布泊,寻访汉长城。③60年间去过长城无数次,历经艰险。 (2) 结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①有基本技术,会画图,有画图功夫。②写文章介绍建筑结构,有勘察文献的能力。③认真考证,小心求证。④技术工艺的传承以及材料的传承与研发。
(3)①尊师重道,谨记梁思成老师的教诲,热爱并始终关心建筑事业。②身体力行,有实践精神;多次实地探访长城。③独立思考,基于事实得出不同结论;对长城用途的研究,得出新的不同于其他专家的意见。④胸怀大志,不畏艰难;60年不断探索长城遗址,挖掘事实真相。⑤善于学习基本技能理论,认真严谨。对后来者的期许,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本题中,从主持人与罗哲文的一开始对话中可以了解到罗哲文先生的研究经历,分点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做本题首先要找到“古建筑保护”这个关键词在文中的位置,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再梳理相关要点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本题中,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重点事迹来体现的,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对文章段落进行划分归纳,如“尊师重教”中提到梁思成的一句话让罗哲文一直铭记在心并恪守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