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四下3.5《蚕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四下3.5《蚕丝》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01 09:1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蚕丝》教学设计
课题 蚕丝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蚕丝》是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5节。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百数;三是探索小数乘法中乘数与积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计算小数乘法时的注意事项,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发现积与乘数的关系,在解决第1个问题时,可以直接让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并结合图形想一想其中的算理。理解第2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时,重点讨论“如何处理0的问题和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想一想,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最后,通过计算2.3与另外乘数的积,探索并发现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在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乘数与积的大小,探索并发现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能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学生已经发现了“小数乘法只有按照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一规律之后安排的内容。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巩固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及其规律,并自觉的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本节内容和后面的“手拉手” (小数四则运算)共用作为应用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起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的作用。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生经历探究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注重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的习惯。
重点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1.新龟兔赛跑。2.用竖式算一算。3.2×0.7= 2.5×1.4=导入新课师:今天的数学课堂,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它是谁呢?猜一猜。课件出示:纺织工人聪明透,人人赞它是能手,自己独造一间房,四面不设门窗口。 (打一动物)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蚕呢?师:提到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知道关于蚕和蚕丝的一些知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蚕丝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独自猜一猜:是蚕。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通过猜谜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讲授新课 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师: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大家请看!课件出示: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师:春蚕和秋蚕的命名来源于蚕宝宝吃的桑叶不同。春季的桑叶更嫩绿、更有营养,秋季的桑叶不如春季, 因此春蚕宝宝吐的蚕丝比秋蚕宝宝吐的蚕丝要长。那么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反馈: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二、小数乘小数师:你能列式解决吗?并说说列式的理由。反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所以算式是:1.2×1.25=1.5(千米)师:末尾的0可以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在同学们计算的时候,老师发现有同学这样进行计算。课件出示:师:1×1+0.2×0.25这样对吗?反馈:把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乘,再相加,好像有一定的道理。师:是这样吗?请大家结合图形想一想。课件出示: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1.2×1.25,把1.25看成了1和0.25,把1.2看成了1和0.2。请结合各个图形面积与同伴说说1.2×1.25=1×1+0.2×0.25对吗?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观察得出:1×1算的是正方形的面积,0.2×0.5算的是小正方形的面积。少算了2块空白部分的面积,即0.2×1和1×0.25,所以不对。师:那么你能把这个算式改正过来吗?展示:1.2×1.25=1×1+0.2×0.25+1×0.2+1×0.25=1.5(千米)三、两位小数乘整百数师: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那么一条丝巾的质量大约多少克?你能列出算式吗?师:用竖式计算0.35×300,应该怎样对位?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列竖式时把0.35的末位“5”和300的“3”对齐,小数点可以不用对齐。计算0.35×300的结果,把小数看成整数,先计算35×300的积。计算整百数乘法时,个位和十位的零放在一边不乘,得出结果后直接写下来就可以了。课件出示:师提问: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在哪?师:结果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竖式。四、小结计算方法师:想一想,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出结果时,要先写“0”,再点小数点,最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五、探究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师:大家已经学会了计算小数乘法,那么你能很快的算一算下面的题吗?课件出示: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从上到下越来越小,积也越来越小。师:积一定比乘数大吗?师:发现积的变化与谁有关,能具体说说你的发现吗?反馈:当乘比1大的数时,积就比2.3大;当乘1时,积就等于2.3;当乘比1小的数时,积就比2.3小。师: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师:请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发现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师:利用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计算的正确性。 学生独自阅读。学生集体交流。学生独自思考,然后集体反馈。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然后集体反馈。学生:利用小数的性质,把积末尾的0去掉。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观察,并与同伴交流。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写一写,然后展示反馈。学生:算式是0.35×300。学生自由说说。学生:乘数中一共有两位数小数,所以从积的末尾数出两位打上小数点。学生:利用小数的性质,把积末尾的两个0去掉,结果是105。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不是。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自由举例说明。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教材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所以本环节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并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积的末尾有“0” 时,先点上小数点,再把末尾的“0”去掉的道理。本环节利用图形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等思维能力,感受到了计算的趣味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经历计算的全过程,知道了小数乘整百数的对位方法、小数点以及结果的确定,这样有益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前面进行了大量的计算,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本环节通过算、看、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规律性。
课堂练习 1.在( )里填上“>”、“<”或“=”。 2.你能根据25×300= 7500,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吗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4.拓展应用:苗苗从家骑车到学校每小时行驶20千米,要用0.25小时,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她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8千米,用0.8小时能到学校吗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