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31 10: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与能力同步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zhì痛 谰 làn语 辔pèi 头 浊 zhuó流
B.郝hǎo叟 气氛fēn 默契qì 铠kǎi甲
C.亘héng古 田垄lǒng 污秽huì 啾啾qiū
D.哽gèng咽 镐gǎo头 宛转zhuàn 意蕴yù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宛转 操炼 祈祷 雄健 B. 惩罚 肃静 泛烂 山巅
C.缠绕 蚱蜢 体魄 戎机 D. 视查 懊悔 澎湃 哺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
B. 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资本上山热”,个别企业为 _______ 暴利,低价圈进大量林地后,很快就高价转手卖出。
②爷爷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有时到菜市买菜,有时到河边钓鱼,有时还到公园下下象棋,打打太极拳,过着 _______ 的生活。
③想通过“钓岛”把钓鱼岛据为己有是滑稽可笑的,______日本怎么包装,怎么买卖, ____ 改变不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铁的事实。
A.牟取 悠游自在 无论……都 B. 牟取 怡然自得 即使……也
C.谋取 怡然自得 无论……都 D. 谋取 悠游自在 即使……也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7.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B.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由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8.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9.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 ,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4)出自“ ____________ ,雌兔眼迷离”一句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
(5)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两个成语或两句古诗: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6)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与感悟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0—11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11.全诗意境高雅优美,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精彩片断,回答问题。
①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②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
③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天动地。
④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12.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别)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段文字真实地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________,批判了小市民的________。
(三)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第14—18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西市买鞍鞯( ) (2)南市买辔头( )
(3)暮宿黑山头( ) (4)万里赴戎机( )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6.原文空白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诗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17.原文第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18.木兰是我国古代女英雄的形象,请列举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另外的两个著名女英雄形象。
(四)阅读《最后一课》(节选),完成第19—21题。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萨尔斯”,“法兰西”,“阿萨尔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9.这段文字是对教室哪方面的描写?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
A.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学习态度的描写。
B.是对教室气氛的描写。
C.是对先生讲课情况的描写。
D.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介绍。
20.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肖像描写
21.“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一句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情?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2—26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的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 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 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是,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你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22.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他嗫嚅半天”一句中加点的“嗫嚅”一词。
23.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24.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深刻含义。
25.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6.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三、写作与表达
27.作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则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
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5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与能力检测参考答案
一、(30分)
1.B(2分) 2.C (2分) 3.C(2分) 4.A (3分)5.A (3分)
6.C(3分) 7.A(3分)8.A (3分)
9.(1)鸟向檐上飞(2)散入春风满洛城(3)峨眉山月半轮秋(4)雄兔脚扑朔 扑朔迷离(5)略 (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9分,每句一分)
二、(40分)
(一)(4分)
10.此诗写了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2分)
11.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2分)
(二)(8分)
12.《童年》、高尔基、前苏联、《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6分)13、生活状况、自私残暴(2分)
(三)(12分)14.(1)jiān (2) pèi (3)sù (4)róng (2分,每空0.5分)
15.(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2分)
(2)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2分)
1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表现了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2分)
17.①排比,突出了木兰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井然有序的准备。②反复,极言时间短,战事紧迫,表现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2分)
18.示例:梁红玉,穆桂英,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2分)
(四)(4分)
19.A(1分)
20.B(1分)
21.痛恨侵略者,嘲笑他们的愚蠢。(2分)
(五)(12分)
22.“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2分)
23.A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B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3分)
24.标题形象生动,含有比喻意义,生动地说明了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道理。(3分)
25.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揭示主旨,深化主题。(3分)
26.首先是他没有自卑,没有自暴自弃。其次选定了一个更适合他自己的目标,默默的努力。(2分)
三、(50分)27.参考2013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